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强直性脊柱炎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单纯的药物治疗方案只能缓解疼痛及晨僵,控制或减轻炎症,运动疗法对于AS患者调节免疫,消除关节炎症,延缓病程进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运动疗法 个性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动针刺疗法结合拔罐法治疗落枕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中心于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28例落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本身的治疗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和运动针刺疗法结合拔罐治疗。观察两组落枕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落枕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落枕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1.43%),两组落枕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针刺疗法结合拔罐用于落枕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运动针刺疗法 拔罐 落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运动损伤治疗中微波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竞技训练和比赛中伤病运动员2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微波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进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开展观察组患者不同疾病治愈情况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100例患者中67例痊愈、17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36例痊愈、28例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79.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除跟腱断裂(术后)治愈率为80.00%以外,其他治愈率均为100.00%。结论微波治疗能够有效治疗运动损伤中的各种疾病,治疗效果优于手法治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博治疗 运动损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意念振颤运动”是一项新的理念运动,是借鉴中医推拿“掌振法”的原理通过人体意念引导振颤产生对机体刺激,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和经络的传感,对肌肉神经系统起兴奋或抑制作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肌肉中乳酸代谢,达到调节机体、增强免疫功能、健身强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 标签: 意念 振颤 人体 健康 初探
  • 简介:摘要帕金森疾病是临床诊疗中并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最明显的表现和特征就是肌僵硬、姿势不稳、行动迟缓等,同时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等。以往研究中多关注帕金森患者的核心运动症状,但是对其非运动症状的研究关注较少。本文对非运动症状表现及其对帕金森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做一综述,旨在为帕金森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 标签: 帕金森 非运动症状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选取64例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结果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2%;护理组发生率为6.25%。同时常规组满意率为71.85%,护理组满意率为93.75%(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加快患者的恢复。

  • 标签: 机械通气 临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实验组(n=10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术后2h协助产妇翻身,取随意卧位,鼓励产妇床上自主活动或被动活动,12h协助产妇下床活动,并逐步加大活动量;术后2h进食普食。结果实验组产妇排气、排便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恶心、呕吐、口渴、饥饿、焦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翻身、取随意卧位,早期活动,早期进食,可促进产妇的早期恢复。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饮食 术后早期活动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及营养治疗妊娠期糖尿病58例疗效。方法运动疗法选择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项目,例如游泳、散步、骑车、孕妇体操、瑜伽、简单的家务等,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医学营养疗法营养物质摄入、合理的餐次。结果运用运动及营养治疗妊娠期糖尿病58例,有效30例,显效15例,无效,需用药物控制12例,因自身原因退出观察1例,总有效率77.6%(45/58)。结论运动及医学营养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参考运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运动疗法 医学营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到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儿中抽取58例作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29)单纯接受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针灸组(n=29)则在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变化。结果①治疗后,针灸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②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结论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可借鉴。

  • 标签: 针灸 小儿 脑瘫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10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运动能力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脑出血患者中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结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治疗 护理干预 脑出血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身机能活性运动疗法在失能老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诊治的失能老人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0例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70例实施心身机能活性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进食时间、洗脸刷牙时间、穿脱衣服时间、入厕时间、沐浴时间、心理护理时间、服药时间、翻身拍背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训练时间、步行训练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身机能活性运动疗法在失能老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身机能活性运动疗法 失能老人 康复护理a
  • 简介:摘要偏瘫型脑瘫是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伤引起一侧肢体异常姿势和功能障碍,占所有脑瘫类型的14.4%~38.0%1。患儿由于健侧手能完成大部分的日常活动,而出现不使用患侧上肢的情况,所以恢复较困难。本文对近10年来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文献,分别从理论基础和机制,研究现状及其改良和辅助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现综述分析如下。

  • 标签: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偏瘫型脑瘫 综述
  • 简介:摘要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急症,患者如果在恢复期未能得到理想的护理以及治疗,容易发生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这就需要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本文重点介绍镜像疗法以及补阳还五汤的相关内容,从而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干预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镜像疗法 补阳还五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刺运动疗法对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予以治疗。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肩手功能损伤程度、疼痛程度、运动功能予以评估,并评定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患者肩手功能损伤程度、疼痛程度、运功功能均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 标签: 针刺运动疗法 中风后 肩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改善效果。方法采用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84例,用数字随机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治疗,观察记录两组心功能改善效果及生活质量、运动量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给予运动康复治疗后心功能检测数值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6分钟运动距离(374.04±52.21)米,比对照组(242.54±53.40)米远,两组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有效改善心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提高运动量,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心功能改善效果 运动康复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儿童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PICU收治的76例儿童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儿均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机械通气护理,统计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和PICU治疗时间,并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和PICU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无死亡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05%)显著低于对照组(7.89%),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U儿童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积极采取个体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并降低并发症风险,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儿童重症监护室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语言功能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存在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及早进行语言功能锻炼,对照组则在病情稳定后进行语言功能锻炼,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系统语言训练,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均有所恢复,但观察组的语言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语言功能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 语言功能 训练 急性脑梗死 运动性失语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泵运动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踝泵运动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泵运动措施简便易行,可降低肺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肺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以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失语症患者入组,截止2016年2月,共入选对象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知信行干预,持续3个月。结果观察组明显改善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失语症的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运动性失语症 语言康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运动护理程序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脑血栓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运动护理程序,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脑血栓患者,在其恢复期间为其开展有效的运动护理程序,能够显著提升恢复速度,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血栓 自理缺陷 运动护理程序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