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乳酸浓度对危重患者的评价价值。方法入选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进入我科监护室的患者107例,依血乳酸浓度进行分组,对各组患者进行充分的治疗,观察其预后。结果血乳酸浓度小于4.0mmol/L组死亡率7.8%,大于4.0mmol/L组死亡率53.5%。死亡组患者血乳酸浓度持续升高或一直维持于高位,存活组血乳酸浓度持续处于低位。结论血乳酸浓度是危重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 标签: 血乳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以茶碱为内标,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方法。方法经0.5%异丙醇叔丁基甲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能很好分离,无血浆内源物干扰,最低检测浓度(LLOQ)为0.5mg?L-1,对乙酰氨基酚的血药浓度在0.5-2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低、中、高浓度(1mg?L-1、5mg?L-1、15mg?L-1)绝对回收率分别为71.82±10.14%、61.48±1.8%、63.45±4.02%,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无干扰,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适合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检测。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测定安乃近片,研究样品浓度对安乃近片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WatersSunFiretm-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钠6.0g,加水1000ml,加三乙胺1ml,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甲醇(7525);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结果安乃近片浓度为5.4750mg/ml时平均保留时间为16.870min;浓度为0.0574mg/ml时平均保留时间为18.438min,平均差为1.568min,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安乃近片浓度相差100倍时,保留时间相差8.50%,即安乃近片浓度达到一定高度时,保留时间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

  • 标签: 安乃近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保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行前牙反颌正畸矫治过程中患者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浓度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组为56例正在进行矫治前牙反颌的患者,对照组为60例正常健康人群。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浓度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中血清肌酸激酶水平(CK)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异常率为22.5%,高于对照组。结论进行正畸矫治前牙反颌人群中血清肌酸激酶浓度有异常升高情况,可能由于部分咬肌牵拉致肌肉损伤或肌纤维的微细损伤以致大量的肌酸激酶被释放入血液,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前牙反颌 血清肌酸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深静脉泵入高浓度氯化钾治疗低钾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做好护理。方法对我院100例低钾血症患者分组给予微泵深静脉补钾和传统静脉滴注补钾,区别补钾后6h、12h、24h血清钾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病人的依从性是否有显著性。结果采用微泵深静脉推注补钾后短期内血清钾水平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依从性差别有显著性(P<0.001)。结论微泵静脉推注补钾见效快、并发症少,明显优于静脉滴注补钾。

  • 标签: 微泵 高浓度氯化钾 低钾血症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吸入氧浓度对剖宫产新生儿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产科在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患者50例,随机分为空气(A)组和氧气(0)组,记录麻醉前及从吸氧到娩出时间段的母体动脉血气值、SOD和LPO值;以及胎儿首次呼吸前的脐动、静脉血气和LPO、SOD值,分析不同吸入氧浓度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母体术中及娩出时血P02及脐静脉血P02氧气(0)组明显高于空气(A)组(P<0.01);胎儿娩出时母体动脉及脐静脉LPO值氧气组均明显高于空气(A)组(P<0.05);但SOD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实施剖宫产期间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氧,改善新生儿的氧合的同时,显著增加了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的平衡。

  • 标签: 氧浓度 剖宫产 氧合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乳腺手术麻醉对呼吸循环无影响,麻醉效果确切。方法ASAⅠ~Ⅱ级,20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g。在右侧卧位下于T3~5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3~4cm。观察组0.25%罗哌卡因混合液(0.5%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对照组0.15%的丁卡因混合液(1%丁卡因3ml+2%利多卡因10ml+生理盐水7ml),常规监测两组血压(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术中给予鼻导管持续吸氧。结果0.25%罗哌卡因用于乳腺癌手术后无呼吸循环抑制。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乳腺癌手术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无抑制作用。

  • 标签: 罗哌卡因 乳腺肿瘤 根治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奋乃静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钻石C18反相柱(150mm×4.6mm,5µ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03mol•L-1醋酸铵-甲醇(2377);流速1.0ml•min-1;柱温40°C;检测波长254nm。以乙酸乙酯与二氯甲烷(8020)为提取剂。结果奋乃静的高、中、低(1000.0,500.0,10.0µg.L-1)3种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28%,97.60%,98.40%,日内、日间差RSD均低于7%(n=5);分析方法的检测限为5.0µg•L-1;线性范围为10.0-1000.0µg•L-1。回归方程为C=39.42F+2.56,r=0.9995(n=10)。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 标签: 奋乃静 血药浓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浓度罗比卡因在妇科手术麻醉中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使用罗比卡因进行麻醉的妇科手术8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浓度组45例,作为研究组,高浓度组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化、收缩压及舒张压相关血液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麻醉前,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82.5±8.6)次/min,低于研究组(104.9±9.2)次/min;舒张压(95.4±12.8)mmHg,低于对照组(103.1±11.5)mmHg;收缩压(142.5±13.6)mmHg,低于对照组(134.9±13.2),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71.11%;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1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67%,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浓度0.5%罗比卡因进行妇科手术的麻醉,患者的体征情况改善良好,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进行临床应用,能够达到比较理想麻醉的效果。

  • 标签: 罗比卡 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在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2012年经肋间神经组织后行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30例,其中15例接受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肋间阻滞(A组),15例接受0.477%甲磺酸罗哌卡因肋间阻滞(B组),观察比较两组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和恢复时间。结果A组在麻醉起效时间显著低于B组,但恢复时间高于B组(P<0.05),两组间术中生命体征各项指标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3.3%和86.7%(P>0.05),不良反应率为6.7%和13.5%,A组略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药物浓度越高,起效越快,术后镇痛效果更佳,安全,浓度以0.596%为最适宜。

  • 标签: 乳腺区段 肋间神经阻滞 甲磺酸罗哌卡因 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与脓毒症病人的关系。方法把43例收入ICU的重症病人同时进行APACHEII,SOFA评分,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2组,应用放免法分别测定他们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并对2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脓毒症组病人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循环血管紧张素-2浓度明显增高。结论脓毒症组病人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浓度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反映脓毒症病人病情的指标。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PCT) 血管紧张素-2(Ang-2)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临床效果。方法择期URL术60例,年龄60岁~80岁,ASAⅠ级~Ⅱ级。术前检查无明显严重的呼吸循环系统疾病,随机分A组(腰麻用0.5%布比卡因)和B组(腰麻用0.375%布比卡因)两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记录麻醉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7.5%,A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波动及是用麻黄素例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浓度的布比卡因均能顺利完成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相当,但0.375的布比卡因对中老年患者循环影响更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布比卡因 脊椎麻醉 老年人 钬激光碎石 麻黄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晚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低浓度丝裂霉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82眼晚期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浓度为0.2mg/ml的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密缝技术,术后平均随访16.5月。结果术后1年,82眼中眼压控制在15mmHg以下68眼(82.9%),21mmHg以下75眼(91.5%),术后并发症较少发生。讨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低浓度丝裂霉素C能有效提高晚期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较好地保存患者残余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晚期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锂盐的护理措施,比较服锂盐时,加与不加淡盐水送服对血锂浓度的影响。方法对服锂盐的住院病人,用淡盐水送服,定期测血锂浓度;治疗剂量稳定一定时间后,停淡盐水送服,改开水送服,对其副作用及血锂浓度分别进行记录,并比较分析。结果用淡盐水送服后所测到的血锂浓度与不用淡盐水送服后所测到的血锂浓度无显著差异。

  • 标签: 锂盐治疗护理 淡盐水 血锂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测定人唾液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HPLC法。方法受试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受试者的唾液,唾液样品用1.5倍量的10%高氯酸和0.5倍量的乙腈沉淀蛋白。色谱柱为DikmaTechnologiesDiamonsilTMC18(5μm,250×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V/V),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波长245nm。结果唾液中内源性物质对样品测定无干扰。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025-12.5μg?mL-1(r=0.9999),最低定量浓度为0.025μg?mL-1,方法回收率为99.02%-102.19%,精密度等均符合方法学要求。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适用于对乙酰氨基酚唾药浓度测定。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HPLC 唾药浓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美拉唑血药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方法受试者口服吡美拉唑,在用药前后各时段采集血样,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线性范围25-4000μg•L-1;回收率95.5%-106.5%;日内精密度<6.8%,日间精密度<10.1%;药代动力学参数半衰期为22.55±1.54h,清除率为337.8±112.5L•h-1,达峰时间为2.66±1.55h,峰浓度为1584±466μg•L-1。MRT为22.01±1.25h,得出药物的消除时间慢,治疗的时间较长。结论吡美拉唑被人体吸收的速度较快,药物的半衰期较长,药物的作用时间较长,治疗的效果较好。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吡美拉唑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后血浆脑钠素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因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而行二尖瓣置换术(MVR)者62例,其中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组(MVRP)33例,不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组(MVRNP)29例,分别于术前、术后7天和术后6月随访测定血浆脑钠素浓度的水平。结果与MVRNP组比较,MVRP组术后脑钠素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与不保留瓣下结构的MVR术相比,保留后瓣瓣下结构的MVR术更有利于改善术后左室功能。

  • 标签: 二尖瓣置换术 瓣下结构 脑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对高糖培养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RPE(ARPE-19),在高糖(30mmol/L)浓度下给予0U/L,100U/L,101U/L,102U/L,103U/L,104U/L胰岛素作用12h、24h、48h后用MTT法检测各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生活力。结果各浓度胰岛素组在不同观察时间(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其吸光度值(OD57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吸光度值(OD57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有增加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对高糖培养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罗哌卡因150mg分别配成20ml(0.75%,A组)、30ml(0.5%,B组)和40ml(0.375%,C组),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结果3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a<组b<组<c组,显著差异(P<0.05),而麻醉维持时间、术中生命体征和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浓度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扩散范围小,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早;而低浓度起效慢,但扩散范围大,达峰时间晚。

  • 标签: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