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NewTomVG锥形束CT的几例故障,并阐述了查找故障原因以及排除故障过程。

  • 标签: 锥形束CT 扫描 图像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齿正畸治疗中锥形束CT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00例进行牙齿正畸矫治的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锥形束CT检测(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曲面体层片检测(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检测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前牙根吸收率为%34.00%,观察组患者冠状断层面的牙根吸收率为14.00%,矢状断层面的牙根吸收率为30.00%,观察组二者之间且二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齿正畸治疗患者来讲,采用锥形束CT检测不仅可以对治疗后前牙冠状面牙根吸收状况的判断存有较高的假阳性率,而且更能精确地从三维方向上反映牙根的吸收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牙齿正畸治疗 锥形束CT 曲面体层片 矢状断层面 牙根吸收率
  • 简介:摘要宫颈锥形切除术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一种手术方式,对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具有诊断及治疗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子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及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随着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妇女需要保留生育功能。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范围的掌控、手术与妊娠、术后残留的处理是目前的热点,本文就上述内容进行综述。

  • 标签: 宫颈锥形切除术 CKC LEEP 保留生育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颞下颌关节疾病正畸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58例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分别采用锥形束CT、螺旋CT予以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分析其正畸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扫描结果。结果锥形束CT对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出高于螺旋CT(P<0.05),并能清晰显示患者正畸治疗效果。结论锥形束CT在颞下颌关节疾病正畸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疾病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对策,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口腔科2004年5月至2013年11月采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的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套筒冠义齿的常见问题,并探讨处理对策。结果34例患者发生牙面折裂或磨损2例、内冠脱落3例、基牙松动脱落1例、基牙折断1例、烤塑冠表面着色5例、牙龈萎缩、牙龈炎4例、基牙疼痛2例。结论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用于治疗牙列缺失效果较好,使用期间应针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提高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的使用寿命。

  • 标签: 圆锥形套筒冠 义齿修复 常见问题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锥形柄用于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2004年1月到2007年5月我院采用锥形柄行非骨水泥型初次全髋置换术32例(37髋),男15例,女17例,年龄31-72岁,平均60岁。术前诊断髋关节骨关节炎1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8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分别于置换后1、3、6、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髋关节功能和X片进行复查,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结果2例失随访,余30例(35髋)获5-8年随访,平均6.7年。术后X片示所有病例初始固定质量均为优或良。X片示骨改建情况点焊征22髋,基座征5髋,股骨皮质肥大1髋,髓腔内骨化2髋,反应线3髋,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Ⅰ度20髋,Ⅱ度4髋,未见透亮线、骨溶解、髓腔扩大征。13髋发生假体下沉,平均下沉距离0.98mm,且均在术后1年内下沉。异位骨化Ⅰ度10髋,Ⅱ度2髋。1髋出现轻度大腿痛,疼痛率2.8%。Harris评分从术前40.16±7.2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0.52±5.68分,优20髋,良12髋,优良率91.4%。假体生存率1.0。结论锥形柄能获得良好的骨长入,术后大腿疼痛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 锥形柄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口腔门诊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间在我院口腔门诊部进行锥形束CT检查的192例患者,分析接受CBCT检查,分析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以及疾病构成情况。结果192例患者中疾病构成为牙缺失需种植修复51例,牙龈外伤7例,阻生性智齿34例,多生牙34例,正畸25例,牙周病22例,牙体牙髓疾病19例。其中,因牙缺失需种植修复来接受CBCT检查的占比最大,为26.56%,其次为多生牙和阻生性智齿(17.71%),因外伤接受CBCT检查的占比最小(3.65%)。结论锥形束CT在口腔门诊中被广泛应用,对口腔类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锥形束CT 口腔门诊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12例经过完善的牙周治疗,Ⅱ以内松动不宜用其他方式的牙列缺失的患者采用套筒冠修复,经2-5年的临床追踪,观察基牙的松动度改变,牙周袋的变化,义齿的固位性及稳定性以及患者对义齿咀嚼功能的评价结果12例患者中,除一例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的牙槽骨吸收导致六个基牙全部脱落外其余患者牙周袋的深度明显变浅,基牙的松动度改善,义齿均能行使良好的咀嚼功能结论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对于牙周病造成的牙列缺失的患者,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 标签: 圆锥形套筒冠 牙周基础治疗 牙列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beancomputedtomography,CBCT)测量技术在种植牙术前指导设计和术后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本组病例选取我们诊所1年来的种植牙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在种植牙术前行CBCT,指导术前设计,调整种植计划,术后复查CBCT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通过本组32例患者术前、术后CT扫描及三维图像重建,能清晰地显示出种植靶区颌骨及邻近组织解剖结构的详细信息,为种植体直径、长度等的选择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所有病例均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CBCT可有效辅助完成种植牙术前设计及术后评估,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颌面锥形束CT 种植牙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瓦里安TrueBeam直线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om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对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摆位误差进行验证,为食管癌病人放疗选用合适固定方法提供参考。方法91例食管癌病人在TrueBeam直线加速器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其中56例用S型头颈肩面膜固定,35例真空袋固定。分别对用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食管癌放疗患者进行CBCT验证,全组病人在整个放疗疗程中共进行308次CBCT。扫描后重建获得的CBCT图像与原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校正,获得前后(Z)、头脚(Y)、左右(X)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数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采用真空袋固定的3个方向误差均数差别较大。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摆位,头颈肩面膜稳定性较真空袋好,误差明显缩小。

  • 标签: 锥形束CT 食管癌 固定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究锥形束CT(CBCT)引导对非小细胞肺癌(NCSLC)放疗摆位误差以及靶区组织射线受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34例NCSLC患者,采集264次CBCT图像,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对CBCT图像以及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分析,获取左右(X轴)、头脚(Y轴)与前后(Z轴)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CMS治疗计划系统中输入误差,对实际照射进行模拟,并分析实际照射中靶区以及正常组织所受剂量。结果①摆位误差,X轴(-0.39±0.279)mm,Y轴(1.41±0.527)mm,Z轴(-0.79±0.214)mm;②模拟未移床时,肺V5、V10、V20、V30、脊髓Dmax与心脏Mean是原计划的(102±6)%、(103±9)%、(105±14)%、(110±42)%、(98±6)%、(92±5)%。结论放疗过程中,通过CBCT,有助于纠正摆位误差,控制靶区与正常组织射线受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锥形束CT 非小细胞肺癌 放疗 摆位误差 靶区组织 射线受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宫颈锥形切除对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10月期间接收的103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对这些患者使用宫颈锥形切除进行病理诊断,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诊断过程中,采用宫颈锥形切除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结果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单纯采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会出现一定的误诊,在此诊断基础上采用宫颈锥形切除进行二次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促进患者的有效治疗,在满足患者适应症的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锥形切除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早期宫颈癌 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