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非测量考察方法观测,发现该例标本左右闭动脉分别于髂总静脉起起于髂外动脉与股动脉交界处与腹壁下动脉的起点共干,呈“Y”型分支。左右闭动脉分别于髂外静脉起点前面向后上行,经耻骨梳上后入盆,进入闭组织。

  • 标签: 闭孔动脉变异 髋关节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人根尖未形成牙尖周病变经一次性手术切除病灶,倒充后的疗效。方法局麻下行根尖周病灶并根尖切除术,倒充,并严密缝合手术区,观察2—3年疗效。结果89例,102颗患牙,成功97颗牙,失败5颗牙,成功率95.09%。结论一次性病灶切除,倒充治疗成人根尖未形成牙尖周病变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 标签: 成人根尖孔未形成牙 根尖周围组织病变 切除病灶 倒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管理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视网膜脱离78例患者,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应用循证护理理论,针对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循证问题,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并实施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疼痛分值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疼痛等不适症状,增加病人的舒适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CT对颈椎退变椎间变形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颈椎退变椎间变形86例,对其X线平片和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椎退变椎间变形好发于C3~7,以C4~6发病率最高,多为钩椎关节及关节突关节的退行性变。X线平片能直观地显示颈椎椎间形态,是诊断本病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而CT能清楚显示椎间盘、硬膜囊、关节突、钩椎关节和椎管内外结构的变化。X线平片及CT结合可清楚地显示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对颈椎椎间变形原因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颈椎 退变 椎间孔 变形 X线摄影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静脉区神经鞘瘤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14例颈静脉区神经鞘瘤为观察对象,分析其临床发病特征,并结合治疗实践分析手术方法。结果14例颈静脉区神经鞘瘤经外科手术治疗,全切除10例治愈,次切除4例好转,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右侧轻度面瘫,术后头MRI平扫+增强证实结果,三年内无复发病例。结论颈静脉区,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精确细致的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颈静脉区神经鞘瘤患者症状,切除肿瘤,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区 临床特点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光凝和冷凝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4月选取的8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复位手术中分别应用光凝和冷凝封闭裂孔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光凝组术后视力恢复较冷凝组佳,术后视力改善光凝组为37眼(92.5%),冷凝组为29眼(72.5%);视网膜再脱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冷凝组的患者,光凝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100%,冷凝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90%。结论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光凝应用的效果明显优于冷凝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眼内视网膜光凝术 巩膜外冷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两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诊疗体会。方法对32例急慢性阑尾炎患者实施两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结果32例患者,行两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全部获得成功,无中转三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无中转开腹阑尾切除,术后无术口感染、腹腔出血、脓肿、肠瘘、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两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更加微创,恢复快,美容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两孔法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经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采用经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2.5%,死亡2例,占5%。血肿平均(7±2.5)d完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出血采用经钻颅脑室置入引流管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室出血 经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经外路手术治疗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非复杂性源性视网膜脱离43例(43眼),术前在三面镜下检查裂孔和变性区位置、大小及脱离范围,术中在显微镜直视下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在裂孔周围及变性区行视网膜冷凝,放出视网膜下液,作外加压和环扎带。视眼压情况,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术后观察视力、前房、眼压、葡萄膜反应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43只眼全部一次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下积液1-3d吸收者31眼,3-7d吸收者12眼。随访3-9个月,复视1眼,复发1眼。术后视力提高38眼。结论显微镜直视下经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简便,手术效果良好。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多侧软管引流并硬化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超声引导下多侧软管引流并硬化治疗肾囊肿86例。结果86例肾囊肿患者均获得穿刺成功,术后随访1个月~12个月,治愈率89.53%,有效率97.67%。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多侧软管引流并硬化治疗肾囊肿,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可作为单发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超声引导 肾囊肿 无水酒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6月~2010年12月58例(61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鼻内镜下治疗组33眼和对照组28眼。治疗组采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内镜组治愈率90.91%,对照组89.28%,两组患者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下行鼻腔造术具有操作简便,面部不留疤痕等较多优点,其手术效果接近于传统手术,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要求,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鼻腔泪囊造孔术 慢性泪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采用梨状缘进路辅以内镜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采用梨状缘进路切除上颌窦内侧壁,直接开放齿槽窝,使上颌窦与鼻腔融合成一大腔,完整切除鼻腔鼻窦肿瘤后再用鼻内镜对上颌窦各壁及筛窦,额窦,蝶窦进行检查,彻底清理病变组织。结果术后随访8月~7年,平均38月。治愈28例(87.5%),复发4例(12.5%)。结论梨状缘进路有良好视野,齿槽隐窝,泪隐窝暴露清晰,可以快速完整切除肿瘤,同时辅以鼻内镜下对各个窦每个壁的病变组织仔细检查辨认,彻底根治性切除

  • 标签: 内翻性乳头状瘤梨状孔缘T3期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