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如何早期预防及如何发现早期症状。方法宫颈早期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结果宫颈可以做到早期预防发现和早期及时治疗。结论宫颈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明显下降。

  • 标签: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 诊治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食管及其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应用普通内镜与内镜窄带成像对食管早及其病变等微小病变进行观察,比较两者在显示病灶的清晰度及边界,并在NBI+放大内镜下通过观察病变处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epithelialpapillarycapillaryloop,IPCL)的改变,于改变明显处定向活检,研究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的改变与病理的关系。结果(1)对病灶边界的判断上NBI显示边界清晰达97.8%,而普通内镜为33.3%,两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NBI能够提高对病灶的显示效果(2)食管早中IPCL分型均有III级以上形态改变,以IV级改变为主,达83.3%(5/6),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IPCL分型形态异常以III-IV级为主,其中77.8%(14/18)IPCL分型为III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IPCL分型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II-III级81.8%(9/11例)改变。(3)随着IPCL分型的升高,其病理恶性程度也随着增高,IPCL分型III-IV级提示病理改变主要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上改变。结论与白光模式相比,NBI模式提高了对消化道粘膜的分辨率,可增强对病变的识别性,提高内镜医师对病变的检出率。NBI结合放大内镜通过观察IPCL形态改变,可提高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食管早诊断的病理符合率,有助于提高内镜下病变性质的初步诊断。故NBI在早期食管病变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窄带成像技术 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 内镜 食管早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宫颈病变及宫颈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经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筛查宫颈患者532例,诊断结果以非典型性或不典型鳞状细胞为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各个年龄段宫颈病变及宫颈发生的情况。结果其中阳性患者532例,检出率为9.79%;31~40岁年龄组的患者占所有检出呈阳性患者的63.9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探讨不同年龄段宫颈病变及宫颈的临床特征,有利于做好宫颈病变以及宫颈的检查工作,早发现、早治疗,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诊断与预防,以降低宫颈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研究意义。

  • 标签: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年龄分布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病变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2120例患者,对其进行阴道镜宫颈活组织检查异常的临床资料,以宫颈疾病就诊的患者分别做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巴氏涂片检查,采用TBS报告系统,比较两种方法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Ca)的灵敏性,检查结果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结果TCT在LSIL、HSIL、Ca的检出率比传统的巴氏涂片分别提高40.8%、58.8%、55.6%,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比巴氏涂片分别提高5.6%、12.5%、0.0%。结论TCT筛查宫颈病变的阳性率以及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均高于巴氏涂片,是细胞学领域内的重大进步,大大地提高了细胞诊断的准确性,可作为筛查宫颈病变的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筛查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
  • 简介:摘要意图对超高频电波刀(LEEP)手术医治宫颈病变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剖析。方法我镇从2010年7月-2013年7月普查出的宫颈病变病人84例,对其进行超高频电波刀(LEEP)手术医治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忆性剖析,首要关注对比术后病理与术前宫颈活检结果。结果84例宫颈病变的病人均采取超高频电波刀(LEEP)环切术,术后病检结果显现大多数病人病灶切除洁净,仅有极个别病例病变恶化晋级,术后与术前病理结果共同者79例(94.0%),术后病理等级上升者3例(3.6%),病理等级降低者2例(2.4%)。84例中81例病理查看呈示基底、切缘未见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灶,病灶切除洁净率占97.6%。其间1例(CIN)Ⅲ级2次LEEP术后病检有微滋润即行子宫全切术;别的2例手术后病检有微滋润的CINⅢ病人,表里切缘尚洁净,病灶至今没有复发。定论超高频电波刀(LEEP)手术是医治宫颈病变的较为简略疾速且有用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阴道镜下活检患者2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对前期病变和早期宫颈诊断的敏感度为71.23%(52/73),特异度为87.82%(173/197),阳性预测值为68.42%(52/76),阴性预测值为89.18%(173/194),阴道镜对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检出率高于低级别病变的检出率。结论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操作方便,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癌 癌前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在筛查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所门诊患者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机会性筛查宫颈疾病的HPV、TCT检测。对部分TCT及HPV检测一项或两项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以组织学作为金标准,根据组织学检测结果对TCT及HPV进行分析。另有9例拒绝行TCT及HPV检测的患者也要求行活检组织学检测。结果HPV检测阳性130例,TCT筛查异常87例,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60例,活检组织学诊断发现CINⅠ11例,CINⅡ7例,CINⅢ6例,早期浸润2例,伴HPV感染或湿疣样变12例,慢性炎症22例,其中9例未检测TCT及HPV的患者组织学病理8例慢性炎症,1例伴HPV感染。结论TCT、HPV检测是早期筛查发现宫颈病变的有效手段,从而很大程度的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 标签: TCT HPV 阴道镜 宫颈病变
  • 简介:摘要子宫颈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非筛查性早期发现困难,晚期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很高。近年发现,子宫颈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子宫颈的发生发展都有较长的病变阶段,发现宫颈病变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效果很好,为根治宫颈提供了可能。本文就早期发现宫颈以及病变的常规临床和实验室筛查方法,以及近年开发的筛查新方法、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以期使妇科临床工作者能合理应用这些筛查技术或技术联合,提高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高危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找更加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手段,为宫颈病变的诊治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织病理学是否检出宫颈病变将100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组织病理学确诊的60例宫颈病变患者,对照组为宫颈筛查正常或组织病理学排除宫颈病变的940例患者,比较两组的HPV高危型检测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宫颈病变患者的HPV高危型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V高危型检测在宫颈病变患者筛查过程中,HPV高危型感染阳性率明显较高。HPV高危型检测对宫颈病变患者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HPV检测 宫颈癌 癌前病变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MBM)对食管早前期病变的治疗疗效,评价MBM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年03月至2014年12月行MBM术,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深度及范围,术后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早前期病变。结果本组36例患者,36次MBM术中出现4次创面出血,追加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1例术中喷泉样出血,予钛夹二枚止血成功。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食管穿孔;1例发生食管轻度狭窄,无需扩张治疗,6个月后逐渐恢复。术后2周复查创面无渗血、渗液,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疤痕,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患者复发。结论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操作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用时短等优点,术前超声胃镜可以判断食管黏膜下肿瘤起源并初步定性。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下多环粘膜切除术 消化道早癌 癌前期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及宫颈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宫颈疾病患者,采集其宫颈脱落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测定方法进行HPV基因检测。结果合计检测60例宫颈疾病患者,检出HPV阳性29例,阳性率为48.33%。其中慢性宫颈炎的阳性率为16.67%,宫颈病变的阳性率为45.71%,宫颈的为84.62%,三种疾病的HP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49岁人群HPV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宫颈疾病CIN分期越高,HPV的阳性检出率越高。

  • 标签: HPV感染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来院的150例行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以宫颈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分型,并分析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在病变、宫颈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50例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阳性患者有65例,占43.3%;阴性有85例,占56.7%。65例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患者中,病变有32例(鳞状上皮轻度上皮内的瘤变6例、鳞状上皮中度上皮内的瘤变4例、鳞状上皮重度上皮内的瘤变22例),占49.2%;宫颈有28例,占43.1%。HPV16亚型30例,其次为HPV52亚型6例。结论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是病变与宫颈发生、发展的必然条件,对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能够更好的预防及治疗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 癌前病变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上消化道早期病变进行色素内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粘膜病变患者210例,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染色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病理活检,染色组患者采用Lugol氏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并对浅染色区域和不染色区域实施病理活检。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染色组活检患者早期食管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活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色素内镜较常规内镜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病变的检出率,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检查成本,方法安全简便,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色素内镜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宫颈病变的筛查,检查宫颈组织中HPV16/18型的表达水平及病情,以了解HPV16/18型对于宫颈病变的检测价值。结果HPV分型检测对于宫颈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知道价值。结论HPV的感染对于宫颈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因此积极控制HPV感染,可有效预防宫颈的发生。

  • 标签: HPV感染 宫颈癌 癌前病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和传统手术分别运用在消化道早病变患者的治疗中,评估和关注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此文开展研究及计算的数值是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本医院纳入并予以临床治疗的70例消化道早病变患者,依据患者的住院日期单双号实行分组,一组纳入35例,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实行在参照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方法实行在实验组,研究及统计两组患者的组织完全切除总计算值、术后并发症总计算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组织完全切除总计算值、术后并发症总计算值对比于参照组,P<0.05,呈现数据研究及检测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道早病变患者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要比传统手术治疗显著更优。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传统手术 消化道早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PV分型检测对宫颈及其病变筛查的价值。方法选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宫颈及其病变的患者50例为宫颈组,选同时期的宫颈体检正常人员50例为健康组,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不同分型HPV检出阳性情况。结果宫颈组患者的宫颈组织中HPV-16、18检出阳性率要高于健康组人员,两者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宫颈患者中的DNA含量要高于健康组人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HPV-16与HPV-18是导致宫颈病变的高危型HPV,对宫颈患者进行早期的病变筛查,对患者的预后及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HPV分型 宫颈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前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严重危急妇女健康的宫颈是唯一一种经过医学干预能使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的人类恶性肿瘤1。可见对于宫颈病变进行早期联合筛查的重要性。传统的巴氏图片法、液基薄层细胞学、电子阴道镜以及最新的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在早期筛查中各有优势2。DNA作为遗传物质,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细胞恶变的分子基础,通过细胞核内DNA水平的测定,能了解正常细胞周期变化及发现恶性增殖的肿瘤细胞。液基细胞学技术结合细胞DNA定量分析应用有更高的预测价值,为宫颈早期诊断及降低患病率提供理论依据3。

  • 标签: 巴氏图片法 液基薄层细胞学 电子阴道镜 DNA定量分析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用于筛查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妇检中疑有宫颈病变3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镜检查诊断慢性宫颈炎308例,宫颈湿疣21例,CIN1级~2级42例,CIN3级6例,宫颈3例。病理诊断慢性宫颈炎314例,宫颈湿疣19例,CIN1级~2级36例,CIN3级7例,宫颈4例。阴道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学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42.1%,诊断符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癌变阳性检出率100%。结论阴道镜用于筛查宫颈病变能及早发现,与病理诊断比较无差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肿瘤 诊断 阴道内窥镜 癌前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接受LEEP刀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LEEP刀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2±3.7)min,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2±6.8)ml,1次完全切除率为95.2%。治疗后有6例患者降级为宫颈炎;CINⅢ患者减少至7例,治疗前后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LEEP刀用于治疗宫颈病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出血量,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LEEP刀 宫颈癌前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西药叶酸治疗同时进行疏肝和胃、活血化瘀、化浊解毒等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治疗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5%、37.5%、29.2%,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治疗显著,可在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方面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