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喹酮类抗菌药的活性和抗菌谱、作用机理、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进行详细分析,重点对新一代喹酮药物特点进行介绍。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感染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氟喹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抗感染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药代动力学好等有点,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次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氟喹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进展,对氟喹酮类药物研究现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旨在为氟喹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启示。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 氟喹诺酮 抗菌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环素对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口腔科收治的58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分别采用碘甘油和米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米环素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米诺环素 碘甘油 急性智齿冠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喹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市报告的氟喹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病例132例,对患者病历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年龄方面,≥60岁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途径方面口服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58.33%,明显大于静脉滴注的28.03%与静脉注射的1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方面,超过有66.67%的患者在服药1h之内便出现了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多于服药3h左右的24.24%以及5h以上的9.09%。结论临床上在给予患者氟喹酮类药物时,应当加强药物的规范管理与应用,提高对患者异常表现的重视程度。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分别以PEG6000、PVPK30及Poloxamer188为载体材料,以溶出度为考察指标,对比了三种非贝特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旨在为非贝特固体分散体的开发进行初步研究。

  • 标签: 非诺贝特 固体分散体 制备工艺 溶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喹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门诊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318例氟喹酮类药物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不同药物类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患者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较高,而诺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则相对较低(P<0.05)。静脉滴注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P<0.05)。患者用药后1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根据氟喹酮类药物治疗患者实施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危险因素控制,有助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的降低。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铕、铽依沙星配合物光谱特性。方法值得铕、铽盐酸化合物,称取适量,与草酸钠、依沙星在反应釜中,在试剂中加热反应,冷却,过滤,挥发2个月,得到晶体,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测定。结果均属于晶体系;铕配合物,在ct-NDA作用下,随着DNA加入,配合物吸收峰发生减色效应,铽配合物KBr压片法进行紫外线吸光光度分析红外光谱图与依沙星盐酸相似;荧光光谱测定,两种配合物激发光谱形状基本一致;荧光分析显示,铕配合物出现Eu3+特征荧光峰,铽配合物放射光谱与铕完全不同,配合体与配合物相同。结论铕、铽依沙星配合物光谱特性既存在共同点又存在异同点,今后需进行抗菌效果研究,并与光谱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配合体晶体结构与抗菌效果相关性。

  • 标签: 依诺沙星 结构特性 稀有金属 配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喹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之间收治、应用喹酮类药物治疗且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观察其临床表现,统计不良反应的累及系统。结果喹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与全身,所占比例分别为16.0%、21.0%和50.0%,另外,部分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受到累及。结论应用喹酮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项药物与用药方式,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全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扬用于产科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产科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舒芬太尼联合扬进行镇痛和单纯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h、24h、48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中,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扬应用于产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舒芬太尼 诺扬 产科术后 镇痛
  • 简介:摘要喹酮类药物从开发出来就由于其具有的抗菌谱广泛、活性较强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药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紊乱、皮肤和神经系统反应等,多数不良反应是比较轻微且可以被治愈的。但是有的药物在上市后由于其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而退出了市场,需要人们进行重视。笔者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查阅后,对服用该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以及特殊人群的应用,希望可以为临床合理性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喹酮类药物应用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对用药原则加以归纳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某友邻医院发生的87例氟喹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独给药、静脉给药患者出现ADR的发生率更高,而在药物应用方面,则以左氧氟沙星应用的ADR发生率最高,达47.13%;且年龄段在18~36岁间的患者,其ADR发生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其它年龄段患者(P<0.05);累及器官则以消化系统最多,达41.38%。结论在应用氟喹酮类药物时,需严格把握其适应证与禁忌症,提高药物应用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临床用药原则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喹酮类药物临床使用中开展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喹酮类药物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8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40例,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用药,干预组40例,在用药过程中开展药物干预,对这两组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用药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模式的用药,干预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耐药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结论在喹酮类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药学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疗效,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使用 药学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LC法对依沙星及其制剂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选用AgilentHCC18色谱柱,磷酸溶液-甲醇-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9nm。结果依沙星浓度在0.26~26.13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出浓度为3.78ng/mL,最小定量浓度为12.56ng/mL。结论HPLC法测定依沙星及其制剂的有关物质,简便、灵敏。

  • 标签: HPLC法 依诺沙星 制剂 有关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凡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妊娠15-28周,非意愿怀孕要求引产的患者205例,分为2组,Ⅰ组利凡引产100mg103例。Ⅱ组利凡100mg+米非司酮150mg引产102例。比较2组对象的引产产程时间、胎盘娩出时间及分娩状态、出血量和引产成功率。结果加米非司酮组比未加米非司酮组开始快、分娩和胎盘娩出时间明显缩短,引产成功率高。结论利凡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种简单、安全、快效的方法,得推广。

  • 标签: 米非司酮 利凡诺腔内注射引产 产程时间 引产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托啡联合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地佐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60例采用布托啡联合地佐辛行术后镇痛。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2h、术后4h、术后8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托啡联合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疗效显著,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布托啡诺 地佐辛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安博维治疗高血压相较于安博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5~2015.5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研究组采用安博治疗,对照组采用安博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短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统计数据得出,两组于入院时血压值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压值低于对照组,且恢复至标准值,P<0.05。结论治疗高血压老年患者采用安博治疗短期疗效相比于安博维较好,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应视自身病情结合医生诊断选择适合药物,才能达到理想降压效果。

  • 标签: 安博维 安博诺 高血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凡与米非司酮配伍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2015年间的80例中期妊娠引产的孕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B超引导下利凡100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组给予B超引导下利凡100mg羊膜腔内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150mg进行引产,观察比较两组宫缩发动时间、有效引产时间、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宫缩发动时间、有效引产时间、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率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利凡与米非司酮配伍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良好,优于单用利凡引产。

  • 标签: 利凡诺 米非司酮 配伍 中期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中期瘢痕子宫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4年8月到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妊娠中期瘢痕子宫患者中抽取74例作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观察组采取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进行引产,对照组单纯应用利凡,对比两组患者引产成功率和产后2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是100.00%(37/37),产后2h出血量是(80.47±18.67)ml;对照组引产成功率是89.19%(33/37),产后2h出血量是(112.49±39.35)ml,两组患者引产成功率和产后2h出血量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期瘢痕子宫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引产的临床疗效确切,其引产成功率较高,且产后2h出血量较少。

  • 标签: 妊娠中期瘢痕子宫 米非司酮 利凡诺 引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喹酮类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到2015年8月间收治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50例,随机抽取,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采用6MfxZPtoKmPAS/18MfxZPtoKmPAS方案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6LfxZPtoKmPAS/18LfxZPtoKmPAS方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比较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氟喹酮类药物与一、二线抗结核药物联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耐多药结核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喹酮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情况,并探讨该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方法于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因服用喹酮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收集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总结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其所用药物种类、给药方式以及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与患者临床表现等,探究该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对策。结果经临床分析与研究发现,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喹酮类抗菌药物主要有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及依沙星与洛美沙星等,其中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42.9%。给药方式静脉给药方式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82.9%)显著高于口服给药(17.1%)(P<0.05)。且喹酮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患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关节软骨等,各累及部位临床表现各异。结论喹酮类抗菌药物用药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差,临床应用此类药物需结合每种药物特性,并针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机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合理用药。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