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精神接收治疗的患者,往往都是没有清楚意识或者完全丧失思维意识的精神人,所以患者并不清楚自己除了精神疾病之外,有没有其他感染性疾病。而我们精神检验科的医务工作人员,每日与患者接触,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排泄物等,所以存在着医源性感染的危险1。本研究就对精神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 标签: 精神病院 检验科 医源性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尽快提高基层综合医院护士对精神患者的认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升护理水平和质量。方法2011年4月我院由基层综合医院转型为精神后,结合我院现有人员及条件限制,23名内科护士均接受不同层次的专科培训4周-6个月,分别包括专科理论知识及专题讲座学习,理论知识考核,专科进修实践等方式。结果5名工龄10年以上的护士能胜任责任护士工作,8名工龄5-9年的护士能胜任白班、夜班及协组责任护士工作,7名工龄2-4年的护士能胜任白班及夜班工作,3名工龄2年以下的护士能胜任白班及协组夜班工作。结论对基层综合医院转型精神专科医院后护士的规范培训、分级和进修学习,才能让护士尽快了解精神疾病的症状和护理措施,做到早期发现、及时防范、及时治疗,对减少精神患者对社会的危害,具有明显社会效益。

  • 标签: 基层医院 转型 精神病专科医院 护士培训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精神门诊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前未实行PDCA循环的1000份《门诊服务问卷调查表》为对照组,2013年8月后实行PDCA循环的1000份《门诊服务问卷调查表》为试验组,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患者对精神门诊各科室的服务、门诊部人性化服务、医生的责任心和医德医风等方面满意度的比较,发现在15个调查项目中有12个项目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PDCA循环在精神门诊医疗服务的各项工作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学习。

  • 标签: PDCA 精神病医院 门诊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浪精神人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情况,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流浪精神人临床治疗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选取60例非流浪精神人作为对照。结果流浪精神人男性多于女性,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浪精神人肇事率较对照组高(22.1%vs13.3%,P<0.01),精神分裂症较多;流浪精神人伴随躯体疾病多(44.2%),且以外伤多见;流浪精神人治疗以传统抗精神药为主,疗效相比对照组较差。结论流浪精神人诊断困难,治疗有效率偏低,对社会治安危害较大,应加强管理及投入,促进病人康复以维护社会稳定。

  • 标签: 流浪精神病人 发病情况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康复期精神人由于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恢复,逐渐关心家庭、社会对他的支持,此期患者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且相互矛盾,变化多端,他们既为自己的病情康复而高兴,同时又会产生种种顾虑,甚至出现悲观、失望、消极、抑郁等情绪,因此做好康复期精神患者的护理,对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巩固疗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恢复期精神病人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患者保护性约束措施对压疮的预防。方法分别选取2000年1月-2010年12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封闭病房住院的精神患者,接受了保护性约束和未接受保护性约束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住院病历发生压疮做了回顾性调查,把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压疮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的压疮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保护性约束是住院精神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值得重视和关注,因此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保护性约束的护理,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尤为重要。

  • 标签: 住院精神病患者 保护性约束 压疮 预防
  • 简介:摘要鉴于抗精神药物药理作用复杂,导致不良反应较多,为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本文从抗精神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应用原则、不良反应等几方面阐述了抗精神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以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合理使用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抗精神药物的用药趋势及用药现况。方法采用WHO推荐使用的以DDD数(DDDs)为指标的药物利用研究方法,对本院2010年、2011年抗精神药物的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抗精神药物用药金额及用药人次逐年增多,其中经典抗精神药物呈下降趋势;非经典抗精神药物呈上升趋势。结论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非经典型抗精神药物,将逐渐取代传统经典抗精神药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精神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对策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神经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创造条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所收治的精神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对40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用药指导等,并对相关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护理措施的采取之后,40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患者的糖尿病状况也得到了合理的控制,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0%以上。结论在对神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恰当护理措施的采取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精神病 糖尿病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人首次就诊的途径及影响因素。方法选用自行编制的《精神疾病就诊途径调查表》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320例的资料收集分析。结果影响精神人首次就诊存在性别、文化等多种因素。结论目前精神疾病就诊途径仍较曲折,建议在公众和综合性医院中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等工作,以提高精神人的就诊率及病人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精神病人 首次就诊 因素
  • 简介:摘要噎食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呼吸窒息。精神人发生噎食窒息者较多,其原因多是服用抗精神药物发生椎体外系副反应,引起吞咽运动不协调,抑制吞咽反射而致。精神人电休克治疗后患者未完全清醒、在意识模糊状态下进食而使食物误入气管。

  • 标签: 精神病人 噎食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产后精神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促进产后精神人康复,以减少产后精神对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困扰。本文对21例住院病人和17例门诊病人的发病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探讨,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产褥期 精神病 原因探讨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在长期住院的精神人中,大部分都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长期住院治疗,急性精神症状已基本消失,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能力缺损,已无能力成为社会独立一员,其中有部分病人在停服抗精神药后,精神症状又复出现;也有部分病人疾病已停止发展,但遗留精神功能缺损,当停服抗精神药物后,精神症状可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由此可见,对慢性精神人的康复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慢性精神病 精神残疾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精神人康复现状和问题,探索社区康复病人重返社会的有效途径,为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1家阳光心园开展调查,随机抽取61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10位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合上海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1家阳光心园共接纳学员241人;工作人员24名,其中专职18人,兼职6人;学历水平初中1人,高中(中专)6人,大专及以上17人;调查61名学员,男性36人,女性25人;小学及以下占26.2%,初中占42.6%,高中及以上占31.2%;有52.5%学员有主动康复意识,不同学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24,P<0.05)。结论病人及家属对康复机构认识存在误区,主动康复意识差;阳光心园缺乏流动畅通的出入体制;病人回归社会仍存在较大困难,康复机构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社区康复 阳光心园 回归社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抗精神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符合要求的140例精神患者并属于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的患者,针对患者的年龄、服药时间、药物种类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各个危险因素进行相关的回归分析。结果140例患者中实验组中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α频率异常多于2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服用精神药物能够对脑电图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脑电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长期住院精神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长期住院精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①性别以男性居多,女性24例,男性76例。②反复多次住院者91例,占到91%。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占到90%。③婚姻状况未婚55例,离婚者25例,已婚16例,再婚4例。考虑病情反复发作、家庭监护缺乏、家庭经济困难可能是导致患者长期住院的主要原因。结论精神患者长期住院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所致,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都是重要因素,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引起关注。

  • 标签: 长期住院 精神病患者 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