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学生的技能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课程来实现的,医用组织是医学生较早接触的课程之一,初学者在组织实验中容易忽视显微镜基本操作的规范化训练;忽视实验指导和教材在实验中的价值;忽视相似组织器官的辨认技巧和经验积累;片面理解表达方式,对画图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等。强化医学生技能培养的意识,留足时间保证显微镜基本操作的训练,并贯穿于实验全过程;挑选或编写优秀的实验指导,在实验中加以充分利用;注重相似组织器官的辨认及其经验积累,课内外选择典型组织器官镜下图坚持绘图训练能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 标签: 组织学实验 数码显微镜 技能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宫腔组织管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组织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对22例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的患者,先以宫腔组织管获取子宫内膜组织,随后在宫腔镜下进行全面诊刮,两种方法获取的内膜组织分别送检,同一位病理医师对标本质量进行评估并做出组织诊断。结果22例患者完成观察,两种取材方法都得到子宫内膜标本并进行了组织诊断。宫腔组织管的取材满意度为95.5%(21/22;1例只取到了少量的子宫内膜碎片,组织结构不清),其病理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0.9%(20/22),两种取材方法在病理诊断一致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取样器可获取满意的内膜标本用于组织诊断,诊断准确率与诊刮基本一致,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常规筛查工具。

  • 标签: 宫腔组织管 宫腔镜 子宫内膜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技术(TCT)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并总结TCT诊断中漏诊、误诊的原因。方法收集2012.9-2014.9在我院行TCT及阴道镜活检的病例共468例,对照比较其诊断效能。对照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TCT漏诊、误诊的原因。结果TCT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与组织的符合率显著高于ASC-US、ASC-H。TCT诊断假阳性的原因主要是对反应性细胞及变性细胞的误诊,而假阴性的原因则是对个别挖空细胞和异形细胞的漏诊。结论TCT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病变诊断效能,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正确的取材、规范的制片、准确的识别反应性细胞、挖空细胞和核深染的异形细胞,将有效地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 标签: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上皮内病变 组织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宫颈病变妇女中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方法应用凯普导流杂交技术检测52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存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的21种HPV亚型,高危型13种,低危型5种、中国人常见亚型3种。宫颈病变分为慢性炎症、CIN1、CIN2、CIN3、宫颈癌、尖锐湿疣六类。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比较各个年龄组的感染情况及相应的病理分型结果。结果527例标本中,HPV感染438例,总感染率83.11%(438/527)检出了除43亚型以外的20种亚型。单一感染259例,二重感染120例,三重感染46例,四重感染9例,五重感染2例,最多达六重感染(1例)。高危型中16型21.63%(114/527)、58型11.0%(58/527)、52型6.45%(34/527)居前三位;低危型以11型2.84%(15/527)、6型2.66%(14/527)为主;中国人常见亚型主要为53型5.12%(27/527)、CP8304型3.98%(21/527)。结论HPV亚型的感染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组,随着病变的加重高危型HPV的检出率也相应增高,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病理学检查能有效地筛查宫颈病变情况,为防治宫颈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HPV) 导流杂交 宫颈病变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液基细胞组织病理学对宫颈病变诊断的符合率,进一步探讨二者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22例在本院门诊行TCT检测结果异常,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CT检测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ASC-H86.36%、L-SIL90.41%、H-SIL94.44%。结论液基细胞检查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提供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休息与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二者结合能大大的提高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宫颈癌前病变 病理活检
  • 简介:摘要组织与胚胎是医学专业基础课,主要的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由于初次接触医学知识以及适应大学的学习习惯尚未建立,大一新生在学习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大一新生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 标签: 大一新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专业基础课 学习习惯
  • 简介:摘要组织与胚胎是既相互关联又互相独立的两门科学,同样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医学形态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的提高其教学质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 标签: 高职高专 组织胚胎学 教学质量 提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穿刺组织活检在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穿刺组织活检。结果90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无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细针穿刺后组织病理构成乳头状癌58个(64.4%),滤泡癌9个(10%),髓样癌2个(2.2%)。结节性甲状腺肿11个(12.2%),腺瘤8个(8.9%),甲状腺炎2例(2.2%)。伴有淋巴结转移22例(24.4%)。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总符合率为95.6%(86/90)。其中2例甲状腺不典型腺瘤因瘤细胞及其胞核呈明显异型性并可见核分裂相而误诊为甲状腺滤泡性癌,1例甲状腺滤泡性癌因肿瘤细胞分化较好而误诊为甲状腺腺瘤浸润包膜和血管、细胞分化好而误诊为甲状腺不典型腺瘤,1例桥本甲状腺炎误诊为甲状腺滤泡状癌。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使用穿刺活检,可准确判断甲状腺结节位置和穿刺针所在位置,避开大血管和其它重要组织,所取组织不易破碎,能充分满足组织切片及病理诊断需要,是一种安全、简便、可行的术前确诊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孔金属支架组织标本体内体外切片及染色的区别,为多孔金属支架组织实验研究提供更好的方法。方法对支架体内体外进行塑料包埋切片采用HE染色法、VanGieson(V-G)染色法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组织切片中的细胞核、成骨等显示结果,分析体内体外的差异性。结果采用HE染色法染体外培养,细胞核明显;V-G染色法染体内培养,成骨及类骨质分界明显。结论V-G染色适合用于显示成骨、类骨质的区别,HE染色适用于看支架间的细胞核。

  • 标签: 金属支架 组织病理 切片 磨片 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2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组织及免疫组化的分析,总结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32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食管小细胞癌分为单纯小细胞型、混合细胞型两种类型,镜下多为单纯小细胞型。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NSE(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Syn(突触素)、CgA(嗜铬蛋白A),阳性表达率NSE为91.3%,Syn为94.3%,CgA为80.1%。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点,确诊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及免疫组化检查。

  • 标签: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筛查宫颈病变中,阴道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活检)、液基薄层细胞技术(TCT)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于2010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妇科及体检科进行TCT检查的检查者10145例,并回顾和分析TCT异常且同时进行阴道镜下活检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145例检查者中,发现细胞异常的检查者495例,其中ASC-H105例,ASC-US164例,AGC3例,HSIL97例,LSIL126例。进行阴道镜下活检患者380例,组织CIN检出率219例,其中CINⅠ级99例,高级别CIN?包括累及腺体的92例,腺癌2例,26例浸润癌。结论TCT可作为高效的初步筛查宫颈病变的手段,但仍需阴道镜下检查和验证是否存在宫颈的病变,并需在其指导下进行宫颈组织活检确诊。

  • 标签: TCT 阴道镜 活体组织检查 CIN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载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已建立动物骨缺损模型的30只大耳白兔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各10只,实验组加入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维生素C复合物,对照组常规植入,空白组不加入任何材料,组织观察三组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植入后30d、60d、90d的组织和桡骨骨陷窝计数均高于空白组,其中实验组表现得更为明显,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植入体外修复材料基础上添加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维生素C等复合物,更有利于骨缺损修复。

  • 标签: 骨缺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修复 组织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初步分析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20只。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应用含有22523个大鼠基因cDNA克隆的表达谱基因芯片进行检测,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用计算机软件分析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术后24小时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285条,占基因芯片总点数的1.26%,其中已知基因180条,93条基因表达上调,87条基因表达下调。涉及到一系列与细胞生长调节相关基因,物质能量代谢相关基因,信号转导、炎症、应激反应相关基因,转录调控及蛋白质翻译、修饰、加工、降解相关基因等相关的基因异常表达。结论脓毒症导致的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是多种基因作用的结果,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全面揭示脓毒症肝脏基因表达的模式,有利于发现新的研究目标和治疗途径。

  • 标签: 脓毒症 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由护生到护士不同阶段的学生对护理信息认识的差别。方法对护生学习前、学习后、实习期和工作后对护理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及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学生工作后对护理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明显高于在校时期。结论学校应加强对在校护生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护理信息的重要性。

  • 标签: 护理信息学 护士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