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优选头孢洛胶囊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重现性及稳定性,根据辅料的相容性结果,以溶出度为指标综合评分,筛选最优处方。结果表明优选的头孢洛胶囊处方工艺合理,溶出快,30min累积溶出达80%以上,质量稳定,便于大生产。

  • 标签: 头孢克洛 处方工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美罗华的联合治疗非奇金淋巴瘤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探讨其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12例患者使用美罗华的联合治疗非奇金淋巴瘤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其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2例患者中1例出现过敏反应,3例出现流感样症状2例出现消化道症状3例出现肝功能受损,12均出现骨髓抑制。结论非奇金淋巴瘤患者在使用美罗华联合治疗,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可有效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 标签: 淋巴瘤 美罗华 观察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他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80例白癜风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他莫司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卤米松软膏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7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显著,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 标签: 他克莫司软膏 白癜风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3例复发和7例难治性NHL患者采用DHAP方案化疗顺铂25mg/m2,避光静脉滴注,d1~4;阿糖胞苷1g/m2,静脉滴注3h,d2~3,每12h1次;地塞米松40mg/d,静脉滴注,d1~4。3~4周为1周期,每位患者共完成1~6周期,中位周期数为4。结果20例患者完全缓解7例(35.0%),部分缓解6例(30.0%),稳定3例(15.0%),进展恶化4例(20.0%),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65.0%,1年生存率为3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DHAP方案是复发、难治性NHL的有效解救化疗方案,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多数能耐受。

  • 标签: 淋巴瘤 非霍奇金 DHAP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在传统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倍他乐治疗心衰,可发挥协同效应。方法筛选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伴有心功能Ⅱ-Ⅲ级的门诊病人,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ACEI、强心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6.25mg/次,每日2次,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50mg;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不加用倍他乐。观察静息心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共观察12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收到较好、稳定、安全、可靠的疗效。

  • 标签: 倍他乐克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倍他乐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应用倍他乐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总结。结果310例中,有效300例(96.77%),无效10例(3.23%)。不良反应发生9例(2.90%)低血压5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心力衰竭加重2例。结论在常规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倍他乐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应掌握好适应证及禁忌证。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倍他乐克 &beta 一受体阻滞剂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头孢肟分散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C18(250mm×4.6,5μm)色谱柱,按头孢肟分散片的质量标准进行试验,并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头孢肟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头孢肟分散片含量柱效高,分离度和系统适用性试验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头孢肟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头孢克肟分散片 质量标准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良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优点。方法回顾自2009年3月~2012年5月采用改良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45例髌骨骨折的患者。结果,经6~12个月随访45例骨折愈合,优30例、良10例、可5例。结论改良氏张力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利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带孔克氏针 张力带 内固定 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林霉素磷酸酯毒副作用的高度重视。方法对我院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输注林霉素磷酸酯,致剧烈腹痛,引起休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林霉素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剧烈腹痛,甚至休克,发现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一般预后较好。结论临床医生要加强学习,使用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时,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过敏体质者慎用;严格按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使用,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咳嗽 喘气 克林霉素磷酸酯 腹痛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重因素对包含倍他乐的多药联合高血压治疗方案的降压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初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所有入组患者D-CCB+倍他乐治疗,将其分为A(≤27kg/m2)、B(>27kg/m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动态监测血压并分别比较收缩/舒张压的变化幅度。结果D-CCB联用倍他乐后,仅在治疗2周,肥胖患者的血压降低幅度高于非肥胖患者,但治疗后4、8周两者则无统计学差异;体重因素对舒张压的变化幅度影响不具有显著性;两组未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使用包括倍他乐在内的多药联合降压治疗中,体重因素对降压效果并无明显差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拉索治疗老年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帕金森患者,均为Hoehn—YahrⅡ~Ⅲ级,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并接受左旋多巴治疗30天以上,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90例作为研究组(P组),P组患者在原有左旋多巴基础上加用普拉索(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治疗,开始剂量普拉索为0.25mg/天,一周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安全性逐步加量,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并稳定的药物剂量作为维持剂量,普拉索每日剂量最大增加到4.5mg/天,1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96例(D组)患者仍继续单纯服用左旋多巴治疗,不添加普拉索。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P组患者治疗后UPDR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治疗后UPD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显效72例(80.00%),对照组显效45例(4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帕金森患者在应用左旋多巴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普拉索治疗可有效的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葡萄球菌对红霉素,林霉素的耐药性,以及红霉素对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率。方法采用K一B法检测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林霉素的耐药性,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D试验检测诱导型林霉素耐药表型。结果所有156株葡萄球菌中对红霉素和林霉素耐药(cMLS)为88株(56.4%);对红霉素耐药对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阳性(iMLS)为37株(23.7%);对红霉素耐药对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阴性(MS)为31株(19.9%)。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常规进行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红霉素对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以免出现错误的药敏结果,而误导临床医生正确选用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链阳霉素B类(MLS)抗生素。

  • 标签: 葡萄球菌 红霉素 克林霉素 D 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交叉氏针内固定与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小儿骨科在2006年10月~2012年7月期间收入院的74例经X线摄片确诊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随机原则分为交叉氏针内固定组(A组)和手法复位组(B组)两组,各37例,分别给予交叉氏针内固定术和手法复位,最后观察对比疗效,以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指标。结果随访至今,A组优19例,良16例,差2例,治疗有效率94.5%,发生畸形愈合1例,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1例,并发症发生率5.4%,;B组优14例,良17例,差6例,治疗优良率83.7%,发生畸形愈合3例,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3例,并发症发生率16.2%。组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交叉氏针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小儿骨科推行。

  • 标签: 克氏针 交叉内固定术 手法复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罗恩病并发肠外瘘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采取营养支持护理、皮肤护理、瘘口护理、心理护理、自理能力的锻炼等措施,对11例罗恩病合并肠外瘘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11例患者病情进入稳定期,瘘口缩小,溢出液减少,维持了机体所需的营养。结论罗恩病合并肠外瘘患者通过综合护理,赢得了治疗时间和机会,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克罗恩病 肠外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地塞米松治疗非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使用吉西他滨1000mg/m²,d1,d8,顺铂25mg/m²,d1~3,地塞米松40mg/天,d1~4。结果全组共12例病例,CR3例(25%),PR6例(50%)稳定2例(16.7%),进展1例(8.3%),有效率75%。毒副反应主要为1~3级的血液学毒性和1~3级的恶心呕吐。结论对于复发的或者是治疗不敏感的非奇金淋巴瘤患者,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地塞米松的化疗方案,不失是一个有效、治疗依从性好的一个补救方案。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吉西他滨 顺铂 地塞米松 化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