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60例顽固性癌性腹水患者给予腹腔灌注氟尿嘧啶(5-FU)和顺铂联合腹部体外高频疗,对毒副作用进行观察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为安全有效地控制顽固性癌性腹水开拓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热灌注 高频热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冰冻切片制备过程中,如果冰冻速度缓慢,将导致组织内的水份结晶膨胀,破坏组织结构,出现多孔和丢失的细胞,细胞中出现大量空泡样改变,即通称“瑞士奶酪”现象,这将严重影响、甚至无法做出病理学诊断。为了获取细胞、组织形态不被冰冻损伤的组织切片,为术中临床诊断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探讨“瑞士奶酪”现象的发生机制及消除方法。方法通过本院病理科80例乳腺上皮恶性肿瘤样本切片分四组的实验性分析,确定出可应用的冰冻速度参数范围。结果第1组20例最终温度-20℃条件下,经过2’28”自然冻结(未开启冷冻台),损伤率100%,即20例样本全部出现“瑞士奶酪”现象。第2组样本先放置冷冻台,而后再开启冷冻台,最终温度降至-40℃,经过1’30”冻结,损伤率30%,即20例样本有6例出现“瑞士奶酪”现象。第3组先开启冷冻台,它的温度达-40℃再放标本,经过1’21”冻结,损伤率为5%,即20例样本有1例出现“瑞士奶酪”现象。第4组先开启冷冻台同时开启冷冻加速,它的温度-40℃,放组织标本,经过53”冻结,损伤率0%,“瑞士奶酪”现象完全消失。结论实验分析验证了成因分析的判断,即影响冰冻样本组织形态的最重要因素是冰冻速度,而不是最终温度,快速完成冻结即可规避组织样本的损坏。只要加快冰冻速度,使组织内的水份没有时间产生结晶,就可以减少“瑞士奶酪”现象的产生。

  • 标签: 冰冻切片 瑞士奶酪形态 固态水 生物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麻醉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行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共计76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分析低体温现象产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统计的10条危险因素中,研究组的(1)、(4)、(5)、(6)、(7)、(8)、(9)、(10)均多于参照组(P<0.05);而(2)、(3)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麻醉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现患者年龄大、行腹部手术与胸部手术、选择全麻方式、手术时间较长、术中给予的输血量以及输液量、运用的冲洗液量、手术室温度等危险因素达到2个以上,疑似为患者产生低体温的临床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麻醉手术患者 低体温现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麻醉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行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共计76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分析低体温现象产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统计的10条危险因素中,研究组的(1)、(4)、(5)、(6)、(7)、(8)、(9)、(10)均多于参照组(P<0.05);而(2)、(3)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麻醉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现患者年龄大、行腹部手术与胸部手术、选择全麻方式、手术时间较长、术中给予的输血量以及输液量、运用的冲洗液量、手术室温度等危险因素达到2个以上,疑似为患者产生低体温的临床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麻醉手术患者 低体温现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中药吴茱萸熨疗法对脓毒症引起的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脓毒症合并肠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及灌肠等西医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吴茱萸熨包在腹部神阙穴附近热敷,治疗疗程为7天。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肠功能障碍评分及APECHEⅡ评分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肠功能障碍评分明显改善脓毒症肠功能患者的APECHEⅡ评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熨疗法能促进患者肠道蠕动,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改善脓毒症肠功能障碍。

  • 标签: 吴茱萸热熨疗法 脓毒症 肠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高频疗辅助治疗的肿瘤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高频疗辅助治疗的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并将其分为参考组(n=30)和探究组(n=30),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疗辅助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简单健康宣教、病情观察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参考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计7例,总发生率为23.33%,探究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计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BPI评分、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探究组患者BPI评分、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高频疗辅助治疗的肿瘤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安全性并可改善其负性情绪以及疼痛感。

  • 标签: 高频热疗 肿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红外成像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00例研究对象根据疼痛部位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观察其红外成像检查结果。结果甲、乙、丙组中红外成像检查符合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3.2%、9.8%、2.2%)、(90.1%、22.7%、4.3%)、(89.5%、17.6%、5.9%)。结论红外成像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能够对图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为临床提供价值较高的诊断信息。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外热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1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微波凝止血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鼻出血患者均行鼻内镜检查并配合中、下鼻甲骨折移位下明确找到出血部位,其中下鼻道穹隆部25例,中鼻道后上方17例,嗅裂鼻中隔部10例,蝶筛隐窝下方5例,鼻咽吴氏静脉丛4例,均行微波凝治疗后出血停止,随访6个月均未再出血。结论鼻内镜下微波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迅速有效,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 标签: 鼻内镜 微波 难治性鼻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例应用磷酸奥司他韦联合毒宁治疗,观察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月哈密市伊州区人民医院儿科160例流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口服同时给予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咽痛、精神差、全身不适消失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总有效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7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副作用轻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奥司他韦联合毒宁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临床效果显著,并能更快地缓解患儿临床主要症状。

  • 标签: 奥司他韦 热毒宁 儿童流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肝胆癌外科手术后采取中药熨神阙穴联合针灸治疗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接受外科手术的肝胆癌患者中抽选3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实施中药熨神阙穴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胆癌外科手术后采取中药熨神阙穴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中医热熨神阙穴 针灸 肝胆癌
  • 简介:摘要目的桑芩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郁肺证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门诊进行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患者6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桑芩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郁肺证时在常规喹诺酮类药物及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的基础之上,加以桑芩汤的服用,患者经由治疗之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在对慢性支气管炎以及痰郁肺症引起的各种咳嗽、喘息的治疗当中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效果。

  • 标签: 桑芩汤 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 痰热郁肺证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宣白承气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痰壅肺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痰壅肺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止咳、祛痰、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再对其使用宣白承气汤。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痰壅肺型的治疗中使用宣白承气汤的治疗方式,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具有临床推荐价值。

  • 标签: 宣白承气汤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痰热壅肺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小儿肺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儿肺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分析相关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小儿肺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较好,可加快临床症状消失,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观察1例流行性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并总结护理体会。总结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该患者在治疗和护理后病情逐步好转,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康复出院。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对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救治成功率至关重要。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药配合音乐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7年7月—2018年8月抽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开展研究,分析100例患者病历资料,以是否实施中药配合音乐治疗作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增加中药配合音乐治疗,对比两组睡眠质量、临床冶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音乐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中药 音乐 围绝经期失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轻度焦虑状态及血清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伴轻度焦虑患者64例,运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疏导,观察组实施音乐疗法。观察护理前与护理4周两组患者焦虑程度(HAMA)、NSE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NSE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NSE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伴发轻度焦虑患者实施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焦虑状态,并且能促进患者损伤神经元的恢复。

  • 标签: 音乐疗法 焦虑 烯醇化酶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行中医药优化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7月我院接收治疗的120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60例)与B组(60例),A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B组接受痰清注射液及喜炎平治疗,观察统计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A组与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采用痰清注射液联合喜炎平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中医药优化治疗方案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清开灵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喜辽妥联合非康谱治疗仪对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效果。方法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本院老年动静脉内瘘患者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喜辽妥软膏外用,观察组采用喜辽妥软膏涂抹联合非康谱治疗仪照射。结果观察组血管充盈度、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辽妥联合非康谱治疗仪能有效治疗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血管充盈度、增加血流量、减少穿刺局部并发症,值得应用。

  • 标签: 喜辽妥联合非热康谱治疗仪 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喜辽妥联合非康谱治疗仪对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效果。方法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本院老年动静脉内瘘患者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喜辽妥软膏外用,观察组采用喜辽妥软膏涂抹联合非康谱治疗仪照射。结果观察组血管充盈度、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辽妥联合非康谱治疗仪能有效治疗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血管充盈度、增加血流量、减少穿刺局部并发症,值得应用。

  • 标签: 喜辽妥联合非热康谱治疗仪 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外成像引导下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将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治疗,实验组在常规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基础上对进行红外线检查后异常区域进行重点处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患者颈肩部疼痛情况进行评价,采用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量表对颈椎功能行评价。于治疗结束1月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总体疗效及有效率。其中实验组在试验过程中脱落1例,对照组在试验过程中脱落2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间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8,P=0.986);治疗结束时和治疗1月后,实验组颈肩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8、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两组间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组间比较t=0.478,P=0.636;治疗1疗程后组间比较t=1.914,P=0.063);治疗结束时,治疗1月后,实验组颈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7.012,P<0.00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成像引导下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部疼痛,改善颈椎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常规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红外热成像 二黄新伤止痛软膏 走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