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08~2012年间20例韧带样纤维瘤病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韧带样纤维瘤病是一种好发于深部软组织或腹腔内,界限不清,质地坚韧,呈浸润性生长的肿瘤。肿瘤直径4~10cm,平均直径6.5cm。组织病理学表现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多呈平行或波纹状排列,其间伴有比例不一的胶原纤维,病灶周围常见纤维母细胞束向肌肉或脂肪组织内穿插或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Vimentin(+),β-catenin(+),desmin、α-SMA、MSA(+/-),CD34(-),S-100(-)。结论韧带样纤维瘤病是一种呈浸润性生长并易于复发的中间性肿瘤,临床诊断较困难,需依靠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才能确诊。目前治疗多以局部扩大切除为主,放疗为辅。

  • 标签: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妇虫的质量标准。方法考察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测定方法。结果确立了薄层色谱条件,筛选出较合适的浸出物条件。结论所用方法专属性及重复性均较好,可为提高妇虫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所有神经营养因子中,进行了最透彻研究,发现最早的是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生长因子(mouseNGF,mNGF)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普遍,对其进行的研究有重要临床和理论意义。本文主要就神经生长因子的结构、功能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脑瘫运动区头皮投影对脑瘫脑内微环境及MAP-2表达影响。方法制备脑瘫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分别在7d、14d、28d时间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变大脑皮质MAP-2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同时间段与正常组比较,MAP-2阳性表达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同时间段与阳性对照组比较MAP-2阳性表达更佳,荧光的亮度明显,条理清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同组间28d与7dMAP-2阳性表达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电针刺激脑瘫运动区头皮投影,可改善脑瘫缺血缺氧损害后的脑内微环境,促进MAP-2的表达,从而加快了神经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的生物学行为的修复过程。

  • 标签: 脑瘫 微环境 电针 MAP-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闭角青光眼发作缓解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36例急性闭角青光眼发作患者在治疗缓解后2周、4周、8周、12周测量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上方、颞侧、下方、鼻侧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与对照眼比较并分析发作眼神经纤维层厚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2周和4周时发作眼和对侧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发作眼各次测量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伴随访时间的延长发作眼各个象限的神经纤维层厚度逐渐变薄,其中2周较4周、8周、12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各周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闭角青光眼单次发作缓解后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造成损害,这种损害主要发生于下方,在眼压缓解后8周内仍继续进展。

  • 标签: 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氯喹抗性疟模型,考察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疟与氯喹抗性疟对青蒿素类药物疗效差异。方法伯氏疟原虫常规株经青蒿素逐量递增给药法连续培养16代,建立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株疟模型;比较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疟与氯喹抗性疟对青蒿素类药物疗效差异。抗疟药效实验采用四天抑制给药法,采血镜检药后24小时原虫血症密度、转阴率及28天治愈率。结果五种抗疟药分别对氯喹抗性疟及青蒿素抗性疟治疗,24h原虫血症密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氯喹抗性疟、青蒿素抗性疟对本芴醇均有可疑耐药(原虫血症密度>0.005);复方蒿甲醚对氯喹抗性疟药后24h的疗效优于氯喹(P<0.05),对青蒿素抗性疟药后24h的疗效优于本芴醇。复方蒿甲醚及蒿甲醚对氯喹抗性疟28天治愈率分别为50%和100%,对青蒿素抗性疟28天治愈率分别为70%和100%。结论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疟对青蒿素类药物疗效普遍差,而氯喹抗性疟对青蒿素类药物疗效较好。

  • 标签: 青蒿素抗性鼠疟模型 氯喹抗性鼠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喉罩联合T密封接头控制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需接受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全凭静脉麻醉无痛组)和研究组(38例,喉罩联合T密封接头控制通气)。分别连续监测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结束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及镜检时间,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对患者HR、SpO2影响明显比对照组要小(P<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愿意再次检查率较高,镜检时间缩短。结论喉罩联合T密封接头控制通气应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能降低对患者HR、SpO2的影响,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喉罩T型密封接头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抗雄激素类除草剂利谷隆染毒受孕的SD大鼠,观察利谷隆对雄性仔睾酮分泌的影响。方法孕50只,在孕13~18d时连续6d利谷隆灌胃染毒,对照组给予等量花生油,利用电镜检测、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染毒剂量组,影响睾酮生成的细胞器、关键酶及睾酮的分泌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染毒剂量组睾酮生成的细胞器受损伤、生成睾酮的关键酶被抑制、睾酮的分泌量依次降低。结论利谷隆通过对雄性仔生成睾酮细胞器的毒性损害及其关键酶的抑制,导致睾酮的分泌量降低,最终阻碍了雄性仔性的分化和性发育。

  • 标签: 利谷隆 睾酮 雄性仔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7~2014.7在我院口腔科进行义齿修复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完成病人的术前检查后,给予实验组病人预成纤维桩修复,给予对照组病人可塑纤维桩修复,定期随访观察。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咬合力分别为241.51±12.73(lbs)、121.53±13.29(lbs),咀嚼效率分别为92.83±9.45、74.63±8.39,实验组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改善幅度更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龋齿继发率分别为2.5%、7.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预成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优良,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修复残根残冠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三维示踪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探讨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结构以及这些纤维束的起止和走行径路。方法对30名健康成人(男女各15名,年龄19-29岁)行头颅常规磁共振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并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三维重建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结果成功地显示了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纤维束的立体形态、空间走行及来源与终止。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该技术是研究大脑神经纤维束的可行方法。

  • 标签: 胼胝体膝部 胼胝体嘴部 纤维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幼儿中枢协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采用支持、对症及物理疗法,辅以运动疗法、水疗、婴儿高压氧、脑反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肉注射,隔日一次,共30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发育商评分明显上升(t=3.91,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0.2%,与对照组6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2,P<0.05)。且未发生任何药物相关副作用。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婴儿中枢协调障碍。

  • 标签: 中枢协调障碍 幼儿 鼠神经生长因子 发育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特征性表现。方法经临床追踪和手术病理确诊的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应用X线(CR)检查,分析患者影像表现。结果长骨干骺端圆形骨质缺损,周围有硬化,病变见皮质膨胀变薄,无骨膜反应。结论熟悉长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影像学特点,对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非骨化性纤维瘤 X 线(CR)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可塑纤维桩与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可塑纤维桩,观察组使用预成纤维桩,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0.91%,对照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59.09%,观察组患者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经过问卷调查,观察组治疗满意率是90%,对照组满意率是7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牙齿修复的成功率和患者治疗满意率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可塑纤维桩 预成纤维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裸动物模型中胰腺癌NGAL表达情况。方法人MiaPaCa-2和Capan-2胰腺癌细胞株培养,裸皮下胰腺癌细胞注射成瘤后,将瘤块取出切碎后裸胰腺原位移植建立裸原位胰腺癌动物模型,于术后处死裸,采用大体标本观察和病理切片HE染色的方法观察模型中肿瘤大小、转移情况和胰腺癌神经侵袭的情况。结果NGAL的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和正常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NGAL可能在检测胰腺癌发生、进展、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

  • 标签: 胰腺癌 皮下种癌 原位植癌 原位诱癌 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ALB/c裸与普通小鼠无菌性腹腔炎症模型腹腔渗出液(非细胞成分)的杀菌作用是否有区别,从而了解裸天然免疫的状况。方法取BALB/c裸和小鼠各12只,每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1ml,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0.25%糖原1ml建立无菌性腹膜炎模型,建模后5小时(h)处死两组小鼠并收集腹腔渗出液,离心处理取得上清液。利用琼脂铺板法确定BALB/c裸及普通小鼠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菌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B/c裸及普通小鼠腹腔渗的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它们的杀菌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别。结论无胸腺的BALB/c裸在天然免疫的体液方面与普通小鼠无显著区别,具有正常的抗菌作用。

  • 标签: BALB/c裸鼠 腹腔渗出液 上清液 杀菌活性 天然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辅助治疗Hunt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Hunt综合症患者进行配对分组。对照组采用抗病毒、改善微循环、激素冲击治疗,同时辅以口服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总疗程为15天,评估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并统计分析好转率。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的好转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起始时间在患病一周以内的,实验组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超出一周的患者好转率未见明显差距。结论加用神经生长因子的治疗方案对于患病一周以内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方案。

  • 标签: Hunt综合症 鼠神经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19例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非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其他相同病例的6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的构成情况,观察其听力改变情况,之后用SPSS19.0软件回归分析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感音神经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神经生长因子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感音神经聋有着良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眩晕、耳鸣、耳闷胀感等伴随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突发感音神经聋 鼠神经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