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患者放疗联合化疗的毒副反应和有效护理方式。方法对85例食管癌放化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探究护理结局。结果83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成功率为97.64%。和护理前相比,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皮炎、胃肠道反应、食道梗阻、穿孔/出血、骨髓抑制和放射性食管炎。结论对于化疗联合放疗的中晚期食管癌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放疗 化疗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丙亚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比较两组心脏毒性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TnT、B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TnT、BNP水平较治疗前高,且对照组cTnT、BNP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含蒽环类药物化疗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能明显减轻心脏毒性,降低不良反应率。

  • 标签: 乳腺癌 右丙亚胺 化疗 心脏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结肠癌化疗患者实施黄芩汤直肠滴注对其临床副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设为化疗组和联合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化疗,联合组患者加用黄芩汤直肠滴注。结果两组化疗后均出现一定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等,但联合组的总副反应发生率(22.34%)明显低于对照组(34.48%)(P<0.05)。结论对结肠癌化疗患者实施黄芩汤直肠滴注可有效减少化疗后副反应,效果确切,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肠癌 黄芩汤 直肠滴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患者进行中医护理,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月间,在本院进行化疗的30例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得到患者及其亲属的允许之后,按照随机分组法对全部患者进行组别划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15例肿瘤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再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1例腹泻、1例恶心、1例呕吐,0例腹痛;对照组中,2例腹泻、2例恶心、1例呕吐,1例腹痛;可见,观察组15例患者的消化道副反应发生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且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副反应发生差异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应用在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降低化疗后出现消化道副反应的发生几率,更有利于帮助肿瘤化疗患者提高化疗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消化道副反应 中医护理 肿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协同护理在乳腺根治术患者中对其生存质量和化疗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为我院收治的58例乳腺癌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给予常规护理的比照组,和给予协同护理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化疗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生存质量优于比照组,P<0.05;观察组的化疗副反应轻于比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有着显著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减轻化疗副反应

  • 标签: 协同护理 乳腺根治术 生存质量 副反应
  • 简介:摘要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给与抗病毒治疗,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支持,病情观察,同时加强对药物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抗结核治疗 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9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患有鼻咽癌的46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比例设为11。试验组医治时予以甘氨双唑钠与放射治疗联合的方法,对照组则予以放射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组间患者的不良反应未见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鼻咽癌的患者采用甘氨双唑钠与放射治疗联合治疗,近期的临床效果理想,并没有使毒副作用提高,应用前景广。

  • 标签: 甘氨双唑钠 放射治疗 鼻咽癌 增敏作用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与FOLFOX在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时候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医院自2015年2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晚期结肠、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患者30例,其中实验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FOLFX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案的30例患者,完全缓解6例,病情部分缓解10例,无变化患者9例,进展患者5例,总有效率为53.3%;对照组中采用FOLFOX治疗方案的30例患者,完全缓解5例,病情部分缓解9例,无变化患者10例,进展患者6例,总有效率为46.6%,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现实验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等)以及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着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中患者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有着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在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中临床疗效与FOLFOX相当,但是能够减少一些毒副反应的发生,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 FOLFOX 晚期结直肠癌 临床疗效 毒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替吉奥(S1)胶囊联合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80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替吉奥(S1)胶囊联合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治疗。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00%,疾病控制率为85.0%。毒副反应中常见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替吉奥(S1)胶囊联合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效果显著。

  • 标签: 替吉奥(S1)胶囊 奥沙利铂 伊立替康/亚叶酸钙 晚期胃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身凝集反应对113例输血不良反应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站申请接受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凝集情况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次侧凝集不高于自身凝集、主侧无凝集的实验组与主次侧均无凝集的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以及输注效果差异。结果共计12940例,实验、参照两组各有113例、12827例。实验、参照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19%,二者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输血效果方面,实验、参照两组总体分别为10.4g/L/2U、11.3g/L/2U,P>0.05,同样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血过程中自身凝集反应对11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输注效果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自身凝集反应 输注效果 不良反应 血型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服用中药的患者,对已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不良反应主要与药物自身因素、患者机体因素、临床用药因素有关。结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关对策,可提高用药安全,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原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血前的心理疏导、采血中主动积极的与献血者交流沟通、采血后递上一杯饮料,并选择轻松愉快的话题与其攀谈,分散注意力消除其紧张心理,同时工作人员的整洁仪表、和蔼的态度、礼貌的用语、良好的心理暗示均可顺利完成采血任务,减少和降低献血反应率。

  • 标签: 献血 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烟肼所致罕见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异烟肼罕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异烟肼罕见不良反应涉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结论异烟肼所致罕见不良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用药观察与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对症治疗。

  • 标签: 异烟肼 罕见 不良反应 病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硝唑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甲硝唑引起不应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硝唑导致的不良反应共78例,其中神经系统22例,皮肤及其所属器官反应20例,心血管系统13例,泌尿系统7例,消化系统6例,呼吸系统4例,血液系统4例,其他系统2例。结论甲硝唑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皮肤和其附属器官以及心血管系统,而不是消化系统。

  • 标签: 甲硝唑 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及相关策略。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献血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23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探讨其出现不良反应的诱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果在出现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中,精神紧张为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占56.9%,其次为空腹或饥饿(18.7%)、睡眠不足或疲劳过度(11.4%)、晕针晕血(5.7%)、环境因素(3.3%)、采血技术原因(3.3%)。以全身表现为主的B类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则主要为精神紧张、空腹、饥饿、睡眠不足、疲劳过度、晕针晕血等因素;精神紧张也是B类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精神紧张等精神因素引起,需要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科普知识,特别是血液生理知识、消除献血紧张恐惧心理;为献血者提供舒适温馨的献血环境,提高采血人员穿刺采血技能、提高医护人员接待和护理服务水平,来缓减献血者的精神紧张,达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献血的目的。

  • 标签: 献血 不良反应 诱因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房药品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提高药品合理使用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药房退药处方以及不良反应发生记录,将临床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和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减少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和ADR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而常见ADR主要以皮肤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障碍。结论加强对临床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的监测,统计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做好药房用药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和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房 药品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