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9月400例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0例,观察组采取镇静镇痛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经过镇静镇痛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镇痛护理运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不仅能够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性,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护理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扼颈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的现场及尸检特点,为此类案件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及案件侦破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地区发生的扼颈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法医学鉴定过程及结果。结果机械性窒息死亡他杀案件的发生具有一定时间性、区域性,加害方式以徒手、扼颈为主。结论扼颈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基本都属于他杀,在现场勘察和尸体检验中注意甄别扼颈致死后伪装自缢的情况。

  • 标签: 扼死 机械性窒息病理学改变 法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机械通气的观察及护理重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ICU住院的50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及综合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综合性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综合护理中加强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9月治疗的30例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对其加强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意义。结果30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在接受我科的综合护理与人文关怀护理之后,27例患者治愈,3例患者死亡,治愈率为90%,死亡率是10%。在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中非常满意22例,基本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100%。结论加强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ICU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患者 人文关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重症监护患者疼痛观察工具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中。方法将2014年7月至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27例为治疗组,2013年7月至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17例对照组。对照组每两小时进行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和镇静躁动评分(RASS评分),CPOT疼痛评分>2分或RASS评分>0分者,汇报医生调整镇痛药物剂量。观察组每两小时给予RASS评分,RASS评分>0分者汇报,根据医生医嘱进行镇静镇痛治疗。结果在使用镇痛剂量方面和镇静评分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静药物剂量方面、镇静达标后生命体征呼吸机使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POT疼痛观察工具可以正确地评估患者的疼痛,与RASS评分结合达到预期镇痛镇静的目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监护病区在2013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采取机械通气吸痰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88例。88例患者中采取了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患者为48例(观察组),另外40例患者则选择了开放式吸痰处理(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吸痰方法处理之后所得到的效果。结果88例患者吸痰处理前,心率以及血气等多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吸痰处理后,对照组48例患者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吸痰前后指标变化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痰培养结果良好,经检测P<0.05。结论ICU病房患者在进行吸痰处理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密闭式吸痰处理,可以保证患者心率的正常稳定,痰培养结果良好。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 不良事件 吸痰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评定结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推行螺旋CT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CT科室2013年05月-2015年11月接收的40结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已接受病理证实,并予以X线检查以及CT检查,并对2种检查方案的精准性进行客观评定和比对。结果研究中,CT检查出38例(95.00%)肠梗阻患者,X线检查出31例(77.50%)肠梗阻患者;CT检查出40例(100.00%)结肠癌患者,X线检查出4例(10.00%)结肠癌患者,2组各项指标综合对比后有差距(P<0.05)。结论在结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推行CT方案效果突出,建议推广。

  • 标签: X线检查 CT检查 结肠癌 精准性 机械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械通气病人的气道管理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应用呼吸机的急诊患者8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人工气道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依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进行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通气时间。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中发生VAP的有2例,占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VAP的有8例,占20%;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5±3.30)天,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7±2.06)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20±4.05)天,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10.6±2.8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气道管理不禁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而且对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气道管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出现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PPM)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共30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65例,年龄23~65岁(46.95±11.31岁),手术方法均为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随访1年,按照随访的有效瓣口面积指数(EOAI)≤1.2cm2/m2定义为PPM,分为PPM组及非PPM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围手术期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术后1年出现PPM现象共61例,发生率为20.20%,其中使用25mm双叶瓣32例(52.46%)、27mm双叶瓣25例(40.98%)。PPM组在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体表面积、EOAI、平均跨瓣压差及肺动脉压力与非PPM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PPM组术前、术后肺动脉压有统计学差异(P<0.001),PPM组术前、术后肺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7)。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出现PPM对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尽量使用较大型号的双叶机械瓣以降低PPM现象的发生率。

  • 标签: 瓣膜-患者不匹配 二尖瓣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心衰(RHF)所致低氧血症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RHF所致低氧血症患者分别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与有创正压通气(IPPV)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与心功能变化。结果NIPPV与IPPV治疗后患者PaO2、PaCO2和pH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EF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和IPPV均可明显改善RHF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

  • 标签: 顽固性心衰 低氧血症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于我院ICU中诊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研究组患者行SIMV+PSV模式治疗。结果治疗后7天研究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氧代谢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PS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在改善肺功能、纠正酸碱失衡、改善机体供氧状况等方面治疗效果优于BiPAP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COPD 呼吸衰竭 SIMV PSV Bi-PAP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爱立敷外用结合红外线照射预防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98例行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于PICC置管12h后在穿刺点上方沿血管走行给予爱立敷外贴长度5cm×6cm,同时红外敷线照射,每天2次,连续7d;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红外线照射,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严重程度、发生时间级治愈时间。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8.3%,对照组为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静脉炎发生时间延迟(74±19.16hVS119±28.51h,P<0.05);治愈时间缩短(88±15.95hVS55±16.10h,P<0.05)。结论爱立敷外贴结合红外线照射能有效防治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

  • 标签: 爱立敷 红外线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外线烤灯理疗在治疗机械性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针对20例PICC置管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予红外线烤灯理疗并观察效果。结果与传统的热敷比较效果明显。结论红外线烤灯理疗在治疗机械性静脉炎中的效果优于传统热敷.1

  • 标签: PICC 红外线烤灯理疗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9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抽签尾数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37例)和综合干预组(38例)。常规干预组予以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常规护理;综合干预组予以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综合性护理干预。评价(1)ICU住院天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2)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结果(1)综合干预组ICU住院天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显著比常规干预组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综合干预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显著比常规干预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