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特质性焦虑个体认知加工过程的本质展开探索。方法研究小组自2016年5月—8月于本市各个大学校园筛选出共计4617名符合正态分布的样本群体,最终确定特质性焦虑被实者376名。采用sMRI技术与Resting-statefMRI技术考察分析特质性焦虑个体不确定加工相关的大脑结构形态学特点与自发神经活动水平;结果特质性焦虑男性被实者焦虑平均分数为(40.74±6.17)分低于女性被实者(48.13±7.62)分(t=2.247,P=0.018);特质性焦虑分数与大脑右侧枕中回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大脑双侧额上回、右侧辅助性运动区的低频振幅波幅与特质性焦虑评分正相关性明显,大脑左侧小脑与丘脑低频振幅波幅与特质性焦虑评分负相关性明显(P<0.05)。结论特质性焦虑个体进一步产生可能与大脑右侧枕中灰质皮层体积下降有关,特质性焦虑个体对关系信息的过度敏感及情绪情感信息及其感觉信息整合加工失调、紊乱是导致特质性焦虑个体异于正常控组个体大脑自发活动基线水平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发生情况与患者的预后进行相关的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非胃肠道疾病患者共200例,其中使用机械通气的有100例,使用一般治疗的有100例,对两组的AGI发生率进行相关研究,并对机械通气组中发生AGI和未发生AGI的相关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健康评估进行相应记录,对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等进行相关统计。结果在100例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发生AGI的几率为45%,其中AGI的发生率明显的高于未使用机械通气的相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机械通气组患者的各项评分、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死亡率等明显的高于未发生AGI患者(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预后。1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为50例,进行无创正压通气。B组患者为30例,进行有创正压通气。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应的机械通气治疗后,A组5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例数为43例,治疗有效率为86.0%,B组治疗有效例数为22例,治疗有效率为73.3%。B组患者在通气过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漏气,30例患者均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00.0%。A组患者通气过程中2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8.0%。结论选取合适的机械通气方法对于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应用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脱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8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且意识清醒患者列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49例/组),机械通气脱机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情绪焦虑、精神抑郁评分及脱机成功率。结果经统计显示,观察组焦虑情绪、精神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脱机成功率为87.76%(43/49)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35/49),P<0.05。结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膨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临床应用和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16日至2016年11月16日我院接收的9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治疗组采用膨肺吸痰法,比较两组的吸痰前后的血气分析值、机械通气时间及肺不张、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吸痰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吸痰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肺通气时间、肺不张、气胸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膨肺吸痰法能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的低氧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具有安全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新生儿浅层吸痰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2月本科收治的机械通气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深层吸痰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及吸痰后患儿发生黏膜损伤、呛咳、烦躁、呕吐、及气管导管移位或脱出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前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在浅层吸痰前、吸痰时、吸痰结束后1分钟、2分钟、3分钟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新生儿传统深层吸痰前、吸痰时及吸痰结束后1分钟、2分钟、3分钟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痰时和吸痰后1分钟、2分钟、3分钟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痰相关并发症中气道黏膜损伤、呛咳、烦躁、呕吐、气管导管移位或脱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浅层吸痰法可有效清理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痰液,保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减少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降低吸痰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浅层吸痰法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安全、有效、舒适的吸痰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舒适护理在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40名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观察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患者,二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二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舒适护理,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结合机械通气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便于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诊治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机械通气下使用无菌吸痰管常规吸取呼吸道分泌物,观察组则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毛刷吸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并进行介入治疗,两组标本均送检,比较标本检出阳性率及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较对照组有明显上升,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水平,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机械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诊治重症肺部感染的效果良好,标本阳性检出率高,且可显著改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行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ICU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30例。所有患者均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同时对参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后呼吸指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用力呼气量、肺活量、气道峰压以及潮气量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同时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3%高于参照组7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低于参照组20%;治疗配合度分析中,研究组为100%,显著高于参照组86%。结论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重症加护病房)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镇静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根据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79例术后需接受镇静镇痛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另一组为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估。结果①在镇静镇痛效果方面,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躁动评分(SAS)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唤醒时间、疼痛数字评分(NRS)以及吗啡注射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谵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ICU术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通过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其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镇静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