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儿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脱水严重,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所以小儿腹泻病的整体护理,增加了患儿的治愈率,促进小儿腹泻病的护理工作更好的发展。

  • 标签: 小儿腹泻 生理性腹泻 低血钾
  • 简介:摘要从中国传统医学及相关文献分析脾胃病与情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心理疏导疗法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 标签: 脾胃病 情志 心理疏导疗法
  • 简介:认为情这种心理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乃是中医学理论的独特见解;采取以情胜情、以情制情的心理治疗方法,更是中医学理论的一项创举。情可致病亦能治病的心身统一观,充满着唯物辩证法,是中医学宝库的精华之一。其理易明,其法难施,然而古代许多医家巧妙地以言语为主要手段成功地治疗了为数甚多的情疾病。

  • 标签: 中医理论 言语疗法 情志疾病 怒胜思 思胜恐 恐胜喜
  • 简介:摘要由于受情因素的影响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本文依据作者多年临床心得并采摘名医大师之铭训,从六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情致病的具体措施和方法(1)心病心治;(2)重塑心境;(3)移情转;(4)加强沟通;(5)五相胜;(6)认知行为疗法。其目的是消除病因、纠偏防变、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情志因素 疾病 心理疗法
  • 简介:摘要精神情病是通过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的情刺激,才能使气机逆乱、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如神昏、妄见、谵语、乱语、独语、狂语、烦躁、默默不语、恍惚、发狂,以及失眠、健忘、嗜卧、痴呆、百合病、脏燥病等。包括西医的各种类型的精神病,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 标签: 针灸 精神情志病 浅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护理对老年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老年病科2014年一季度收治的223例患者,进行情感关怀、认知矫正、放松训练等情护理,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情护理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总分、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得分明显下降,情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情护理能有效缓解老年病科患者的焦虑症状。

  • 标签: 老年 情志护理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究临床上生化检验的具体影响因素,针对其影响因素作相应的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患者180例,针对患者的生化检验不同阶段的检测结果,探究可能会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具体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患者的生化检验的结果,得出生化检验结果存在失误、偏差的患者总共有17人,所占比例为总数的9.45%。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影响生活检验结果的为9人其中是药物原因导致的为4人,由于生化检验之前饮食原因导致的为5人;由于患者的标本原因导致的为8人,其中是溶血原因导致的为5人,由于标本送检以及保存原因导致的为3人;由于生化检验所用仪器原因导致的为3人。结论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生化检验时,应严格控制好生化检验的质量,生化检验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应认真仔细,保证患者生化检验结果准确可信性,为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的生化检验结论,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 标签: 临床 生化检验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情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诊疗的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11分配原理,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即A组患者使用中医情疗法,B组患者使用中医情疗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生活质量。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AMD评分较差于B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医情疗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增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故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治疗 中医情志疗法 脑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积极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加强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95.0%)和护理总满意率(92.5%)均高于对照组(85.0%、77.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溶栓治疗,另一组采用非溶栓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溶栓治疗组在冠状动脉在通率和心衰发生率上明显较非溶栓组要好,其他指标差异不明显。结论在发病早期及时采取增加心肌供氧和减少心肌耗氧的措施,阻止心肌坏死的发展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才能保存心功能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胃脘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施治,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痊愈5例,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辨证 胃脘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截瘫康复期患者实施中医情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对象截瘫康复期47例,经数字法分组。22例入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25例入观察组,施行中医情护理。组间对比。结果两组中观察组护理后HAMD更低,满意度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截瘫康复期患者实施中医情护理后,抑郁程度明显减轻,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截瘫康复期 中医情志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从中医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情相胜法治疗网络成瘾的临床操作方法。方法首先阐述情相胜法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网瘾的优势,其次,借助案例说明情相胜法治疗网瘾的临床运用及注意事项。结果情相胜法治疗网瘾疗程简单、疗效显著。结论情相胜法治疗网瘾体现了中医辩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形式上不拘一格,能够契合现代心理学各家之所长,为网瘾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本土化的临床思路。

  • 标签: 网络成瘾 情志相胜疗法 中医心理学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与少数民族患者的沟通技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学习语言和了解并且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加强护患关系。结果运用合理正确的沟通方法,不仅缓和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还减少了医疗纠纷。结论护理人员与少数民族患者进行沟通时不仅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还要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才能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 标签: 少数民族患者 护患沟通
  • 简介: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148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压力源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主要压力源是学习、人际交往、家庭经济条件等,且各压力源之间互相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关注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习压力,还要设法减轻他们的家庭经济困难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

  • 标签: 少数民族 学生 预科 压力源
  • 简介:对少数民单心理健康的研究应该把文化作为首要因素加以考虑,无论是对民族心理的形成过程及现状的调查研究,还是对民族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都离不开文化这个造就民族心理并决定着民族心理健康状态的根基;因此,走文化取向的研究之路,是建设我国本土化心理健康理论与实践、促进少数民族心理健康专门研究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少数民族 心理健康 文化取向 民族文化
  • 简介:摘要人类在试图理解各种异常行为的历史进程中不幸产生过诸多误解,这些误解有的让人觉得荒诞不羁,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有的更是酿成不可挽回的惨剧,但不容置否,我们每一次探索都为我们能更好的认识异常行为做了铺垫,尽管对异常行为的探索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盲目迷信,终归回到科学严谨的道路,已然从聚焦于超自然转向聚焦于自然规律,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现代科学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更是为我们理解和矫治异常行为提供了帮助。

  • 标签: 异常行为 探索过程 历史观点 现代观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情疗法配合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治疗组予以情疗法进行干预,治疗前后予以NIHS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情疗法在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中有明显作用,对提高中风患者康复及生活治疗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中风病 情志疗法 针灸
  • 简介:摘要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心理因素可成为多种疾病的诱因,从而造成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清代医家俞震所著的《古今医案按》一书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其中关于中医心理学的治疗方法有待整理研究。

  • 标签: 情志 情志疾病 《古今医案按》 中医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