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LBL教学方法在心电图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133名学生分作2个班分别实施PBL+CBL教学、LBL教学,比较2个班的理论成绩与心电图阅图报告成绩,以及PBL+CBL班学生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PBL+CBL班的心电图阅图报告成绩明显优于LBL班(P<0.05);PBL+CBL班学生教学方法的评价较高,尤其是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掌握、锻炼实际应用能力、理论与临床联系、典型病例材料适用性及有工作场境真实感的功能得到认可。结论在心电图教学中应用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显著培养学生的心电图阅图报告能力。

  • 标签: PBL CBL LBL 心电图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方法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校2011级临床医学的120名大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其中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见习成绩、问卷调查以及课堂内容考核成绩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5.5±5.7)分,对照组为(81.1±4.4)分,观察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见习成绩为(86.2±4.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4.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表明,PBL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论在妇产科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方法效果良好,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扎实掌握临床知识的要点和难点。

  • 标签: 妇产科学 教学方法 PBL教学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学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解剖学实验课是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解剖实验课直接关系到解剖学的教学效果。然而在现实的解剖学实验课的授课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使解剖学的实验课授课效果不够理想;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结合在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讨如何上好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实验课。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实验课 高职护理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50名临床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25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实施PBL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成效。结果观察组同学的理论考试成绩及病历书写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同学的问卷调查中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普外科实习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在普外科实习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标签: PBL教学法 临床实习 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以模块为基础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教学法应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高职护生护士核心胜任力的培养效果。方法将某高职院校二年级上高职护理专业A班学生49人和B班学生48人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用模块为基础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学生采取多元化的考核。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操作技能得分和护理核心胜任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模块为基础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护理核心胜任力。

  • 标签: 护士核心胜任力 妇产科护理学 教学方法改革
  • 简介:摘要山东中医药大学西医外科教研室探讨多元化综合性教学方法在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将2012级本科生一个班6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组外科实验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实验组的外科实验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应积极推广。

  • 标签: 外科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者不同喂养方式新生儿的各项生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产后3天母乳不足时及时补充配方奶,能够大大降低新生儿的低血糖、低体重和黄疸的发生率;结论产后3天母乳不足要及时添加配方奶。

  • 标签: 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新生儿 黄疸
  • 简介:摘要有关大黄的炮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张仲景在《神农本草经》中大黄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并首次提出了生、熟两种炮制方法。现代中医学认为,随着大黄炮制方法的变化,其含有的化学成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带来不同的药理作用。本文在搜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大黄炮制方法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大黄 炮制方法 化学成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脂血临床生化指标检测影响,并寻找处理方法,消除高脂血对上述检测的影响,提高临床生化指标检测的准确率。方法选取从2013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生化测定的120例高脂血患者,根据脂血浓度的不同分为正常澄清标本;中度、重度脂血标本,每组各40例;各血样标本测定常见的8项生化指标,比较不同浓度脂血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的影响。结果410nm处,所有样本吸光度超过0.8时,谷草转氨酶(AST)及谷氨酸转氨酶(ALT)无法测出;用聚乙二醇脂血进行处理,当其浓度达到6.67g/dl时,所有样本8项生化指标检测不受影响;即聚乙二醇可消除中度、重度高脂血临床生化指标检测的影响。结论临床常见8项生化指标检测过程中,高脂血会影响检测结果,通过向中度、重度脂血中加入6.67g/dl的聚乙二醇,可消除高脂血对上述生化指标检测的影响。

  • 标签: 高脂血 临床生化 聚乙二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HPVE6/E7mRNA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根据病理诊断结果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低级别宫颈病变组(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级)患者共70例为对照组,高级别宫颈病变(包括CINⅡ级、CINⅢ级及宫颈浸润癌)共78例患者为实验组,分别对上述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DNA分型检测和高危HPVE6/E7mRNA检测。结果低级别宫颈病变组中高危HPVDNA的检出率(35.7%)明显高于高危HPVE6/E7mRNA(14.2%),高级别宫颈病变组中高危HPVE6/E7mRNA的检出率(79.5%)明显低于高危HPVDNA(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HPVE6/E7mRNA检测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85.8%、86.1%、83.5%)均高于HPVDNA分型检测(64.3%、70.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HPVE6/E7mRNA检测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大大降低过度检查和治疗的机会,避免了高频率和重复感染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 标签: 人乳头瘤状病毒HPV HPV DNA检测 HPV E6/E7检测 宫颈癌 方法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强冷凝集的血常规检测标本分别采用未处理的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血浆置换法、标本3倍稀释37℃水浴法,利用sysmexxt-4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显微镜手工计数法计数wbc、rbc、plt、微量法测定hct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强冷凝集的标本检测时,仪器出现红细胞凝集相关报警。与传统方法比较,plt、wbc测定受冷凝集素影响较小;而冷凝集素rbc、hct、mcv、mch和mchc的测定造成严重干扰,其中rbc、hct显著减低,mcv、mch和mchc异常增高,hb与rbc比例明显异常。plt用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3倍稀释37℃水浴法所测结果,rbc、hct用血浆置换法、稀释3倍法所测结果以及wbc用上述4种方法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比较差异均不大,符合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但血浆置换法plt影响明显;而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rbc、hct影响明显。结论冷凝集标本推荐采用3倍稀释37℃水浴法检测,可以有效地消除冷凝集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干扰。

  • 标签: 冷凝集 血常规 水浴 3倍稀释 微量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方法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机控制呼吸联合ShumperCPR机胸外按压治疗,观察组采用间歇通气联合ShumperCPR机胸外按压治疗,比较两组的pH、肺泡氧分压以及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等动脉血气分析改善情况和血乳酸浓度。结果观察组的pH、肺泡氧分压以及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等动脉血气分析改善情况和血乳酸浓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通气联合ShumperCPR机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呼吸机控制呼吸,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情况。

  • 标签: 机械通气 心肺复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医学,中药制成的重要手段,但是不同的炮制手段,可能对药材活性成分及药效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中药不同炮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对中药材活性成分及药效的影响,以期为中药合理制备提供依据。

  • 标签: 中药 炮制 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放置时间血常规测定的影响及纠正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共110例,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将其置于EDTA-K2真空采血管内,分别评价对比静脉血在30min及4h后平衡30min时间点的血常规各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静脉血放置时间血常规测定的影响。结果静脉血在静置4h并进行混合均匀之后立即进行血常规检测,除了白细胞计数(WBC)和血红蛋白(HGB)不存在差异外,其他各项检测结果同30min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静置4h后混合均匀并平衡30min进行血常规检测,同采血后30min内的结果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测定,放置时间较长的血液样本应当采取静脉血液混合均匀操作,再放置30min的测定来纠正其影响,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血液样本在放置较长时间后对于血常规的测定影响,获得非常理想的测量结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静脉血 放置时间 血常规测定 纠正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我院接诊的老年手术患者64例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处理,而研究组采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麻醉前、麻醉6h、麻醉24h、麻醉72h时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ES)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38%(P<0.05);两组麻醉前MME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6h、麻醉24h、麻醉72h时研究组的MME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应用在老年手术患者中不仅可以维持术后良好精神状态,而且可以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 手术 麻醉方法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卒中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7.67%和81.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癫痫症状,护理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 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娩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过程,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采用教学式沟通方式促进自然分娩,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方法选择在我院建档的初产妇10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采取传统沟通方式与孕产妇及家庭成员沟通500例为对照组,采取教学式沟通方式与孕产妇及家庭成员沟通500例为实验组,对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会阴疼痛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缩短。结论教学式沟通方式能够降低会阴侧切率及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增加孕产妇的依从性,孕妇顺利分娩和产后康复更有信心,从而进一步保护和促进正常分娩。

  • 标签: 教学式沟通 分娩方式 阴道裂伤 沟通成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不同针刺治疗方案在脊髓疾病继发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脊髓疾病继发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40例行头针丛刺长留针治疗;B组40例行夹脊电针治疗,C组50例行头针丛刺长留针联合夹脊电针治疗。观察及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1月、3月时的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其中又以C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脊髓疾病继发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采用头针丛刺长留针联合夹脊电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脊髓疾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针刺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室护理中沟通方法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实验选择我院于2015年8—12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分为采取常规手术护理干预的参照组以及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手术患者麻醉前心率、舒张压、VAS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操作联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手术室 优质护理 沟通技巧 VAS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病原微生物学作为连接临床实践与理论基础的桥梁,有着重要的连接意义。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临床医学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我国医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本文中病原微生物的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提出了病原微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

  • 标签: 病原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实践 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