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454例动态脑电图监测过程中,给与监测前、中、后的全程、科学有效的护理,保证了良好的监测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地诊断依据。

  • 标签: 小儿 动态脑电图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临床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结果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24小时总心博<80000次,平均心率<54次/分,最低心率<40次/分,最高窦性心律<98次,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结论窦性心动过缓发生于正常的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和老年人,主要原因是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动态心电图可更全面了解患者的心律和心率。

  • 标签: 窦性心动过缓 动态心电图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扑动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临床诊断。方法对34例心房扑动患者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房扑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F波下传比率吴21下传10例,31下传5例,41下传5例,呈21~81不规则下传10例,逆钟向折返性房扑23例,顺钟向折返性房扑7例。结论心房扑动多为21房室传导,由于心室率加快,可加重原有的心脏病变,诱发心力衰竭。体表心电图可对多数病例做出确诊,诊断有困难者可进行食管导联心电图检查。

  • 标签: 心房扑动 心电图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心电图组和动态心电图组,每组40例。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间收缩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早发这几项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各个指标检测率均优于常规心电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具有更高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室性早搏人动态心电图以得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万次以上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资料,并在事后加以分析,把120例患者分成心脏病组和非心脏病组。结果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两者之间在发病年龄、室早发生的时间、心电图复合型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在室早发生的频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不能以室性早搏次数来判别是否患有心脏病。室性早搏的发生时间和复合型心电异常对老年人的临床诊断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室性早搏 动态心电图 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检查技术。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而研究组给予MRI动态增强检查,比较两组体检者诊断情况,分析MRI检查技术。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与误诊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富血供肾癌增强扫描CEI变化明显,但各期比较,差异不显著;少血供肾癌皮质晚期增强变化高于其他期,差异显著(P<0.05);少血供肾癌的CNR明显高于富血供肾癌,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肾癌诊断中应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提高了检出率、降低了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RI动态增强 肾癌 诊断价值 检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的过程中,对比应用动态、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心内科诊断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应用动态、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价值。结果予以不同的检查方法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的阳性诊断率(84.4%,54/64)显著优于对照组(57.8%,37/64),差异显著(P<0.01)。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心律失常结果的确诊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的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可准确检出心律失常及其类型,有利于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广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房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无心房纤颤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十二连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P波最大时限(122.63±12.67)ms,P波离散度(44.82±6.38)ms,均高于对照组的(108.42±7.28)ms、(36.44±4.1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能够作为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依据,对早期阵发性心房纤颤做出准确诊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 阵发性心房纤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明确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我院在2009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共收诊心源性晕厥患者37例,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回顾性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其中32例均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其中缓慢型心律失常20例(66.67%),快速型心律失常10例(33.33%)缓慢型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的主要原因为心室停博平均值>3.0s,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的原因多为超过200bpm的极快心室率及与心动过速持续时间长短有关。结论动态心电图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对心源性晕厥中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可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更好指导治疗。

  • 标签: 心源性晕厥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肩周炎患者治疗中联合动态手法与温针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在我所治疗的88例肩周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联合组与单治组,每一组44例,单治组仅使用温针灸治疗,联合组在单治组治疗基础上加动态手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单治组患者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肩周炎患者治疗中联合动态手法与温针灸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效果,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肩周炎 温针灸 动态手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9月到2014年9月之间的52例被确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存活38例,死亡14例,分别记录重症胰腺炎患者第1、3、7、转出或死亡当天的PCT水平,同时进行相应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physiological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APACHEⅡ)和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分(bed-sideindexforseverityinacutepancreatitis,BISAP),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死亡组患者PCT浓度、PACHEⅡ评分和BISAP评分和存活组患者比较,两组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死亡组中第3天、第7天及治疗结束前PCT浓度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死亡组PCT水平呈上升趋势,而存活组PCT水平则成下降趋势,同时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和BISAP评分也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CT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动态检测PCT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 标签: 降钙素原 重症急性胰腺炎 APACHE Ⅱ评分 BISAP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对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分别为11.25%、3.75%,均较对照组的27.50%、13.7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采取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急救护理 重症 脑卒中 并发症 死亡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使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比这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的患儿表示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儿有67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5.7%;常规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儿有58例,诊断的准确率为82.9%。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临床价值,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急救护理中动态急救护理模式以及常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得到观察者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动态急救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根据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的比较,得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可使患儿的救治更加及时,并使患儿的治疗更加有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动态急救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 儿科急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联合监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冠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其诊断结果。结果冠脉造影诊断出阳性101例,其中有冠状动脉受累33支,左前降支受累118支,左回旋支受累60支,左主干受累6支,阴性19例。心电图诊断出阳性84例,阴性36例,敏感性为75.24%(76/101),特异度为57.89%(11/19),冠脉病变程度与心电图阳性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冠脉造影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其准确性及安全性显著优于动态心电图,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脉造影 动态心电图 老年冠心病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2小时实时动态血糖监测(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持续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又分为双C组和单C组。双C组给予胰岛素泵联合72小时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治疗及护理,单C组给予胰岛素泵联合自我血糖监测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笔皮下输注胰岛素联合自我血糖监测治疗及护理。结果试验组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双C组达标时间与单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2小时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快速稳定达标。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怎样做好临床带教。方法首先要有计划性,有明确的目标,其次要有科学的带教理念,再次,要有有效的资源路径,最后要求带教老师高度的责任心及事业心。结果通过实习,要实习生成为“三位一体”的精英人才。

  • 标签: 医学生 带教老师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士层级管理对其工作压力和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本市的5所医院中随机选取120名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儿科护士实行层级护理管理,分为5个层级,处于不同层级的护士负责不同的护理工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护理任务,组成责任制小组进行护理工作。分别于实行层级管理前后对儿科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压力进行评估,工作能力的测评运用科室自制量表,包括科研能力、技能操作、专业知识等项目,工作压力采用国内常用的护士压力量表进行测试,分析比较实行层级护理管理前后的测试结果。结果实行层级护理管理之前对儿科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评定,优秀的仅有4人,良好的65人,合格率为57.5%,对于工作压力的评定结果,有很大压力的占31.7%,有较大压力的为40.1%,有一般压力的为28.2%,没有压力的为0%。实行层级护理管理之后的对儿科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评定,优秀的有45人,良好的有66人,合格率为92.5%,对工作压力的评定结果,有很大压力的占8.1%,有较大压力的占15.1%,有一般压力的占33.3%,没有压力41.5%。实行层级管理后儿科护士的工作能力明显提高,工作压力明显降低。结论对儿科护士实行层级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对儿科护士的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各大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儿科护士 层级护理管理 工作压力 工作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戒烟门诊在开展的主要工作,并针对其具体实践情况提出了几点体会。

  • 标签: 戒烟门诊 开展 实践 体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