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制定预防措施,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微粒污染及输液反应。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造成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总结出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如药物因素、溶媒选择、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以上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把好药物关、器具关、操作技术关和环境空气净化等各个环节,将输液微粒降低到最低程度。

  • 标签: 输液微粒污染 相关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及其他微粒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所有人员的血小板微粒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数与健康者相比明显高出很多,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与健康者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诊断血栓性疾病时通过检测血小板微粒数,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血小板 微粒 血液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病人继发卡氏肺孢子肺炎(PCP)的诊断治疗及PCP的发生与CD4+细胞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4月-2007年2月诊断的34例PCP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患者中有发热、咳嗽、有呼吸困难、间断性咳嗽少痰症状的比例分别为100%、76.5%、85.3%、66.5%;血氧饱和度52%~86%;胸片呈间质样改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CD4+细胞极度减少(平均27/mm3);复方新诺明(SMZco)治疗反应良好且安全。结论34例艾滋病病人发生PCP时细胞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艾滋病继发PCP的特异性诊断是病原体检查,但是典型的临床表现、胸片影像网状改变、血氧饱和度降低、LDH升高及SMZco治疗有效也可以明确诊断PCP。

  • 标签: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对患者健康教育及护理的重要作用与成果。方法58例中、晚期病人对54例进行CT导引下肺瘤体组织内数目不同的125I粒子植入术并联合化疗,对本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及化疗前后健康指导,采取问卷方式比较宣教前后患者对疾病认知、粒子植入治疗认知、I粒子植入治疗需求、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需求4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采取微创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先进治疗方法之一,有效健康知识指导,可以解决患者治疗前后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需求和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健康宣教 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行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不仅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粒子植入术 肺癌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引起呼吸衰竭的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研究入选诊断为AIDS合并PCP且氧合指数小于200mmHg的260例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比较治疗24小时前后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结果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前后,对比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AIDS合并PCP引起呼吸衰竭的患者中运用能有效提高氧合指数,改善呼吸衰竭,临床可以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 无创正压通气 氧合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因均居癌症之首,我国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单纯放、化疗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均有一定限度。应用微创技术将”I放射微粒植入肿瘤组织中,植入的粒子通过持续不断地释放低能量1射线,能破坏肿瘤细胞核的DNA双链,使肿瘤细胞失去繁殖能力,杀伤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1。肺癌患者接受粒子植入术后,由于病房责任护士的健康教育,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能较好地穿戴防辐射用具(铅衣),但碘125的半衰期为60天,辐射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在6个月后体表0cm处测得的剂量已基本接近室内天然本底剂量,6个月后无需特殊防护2,患者出院后的防护意识逐渐淡忘,忽略残存的粒子辐射对周围人的影响,因此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对患者的防护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减少粒子辐射对周边人群的影响。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肺癌粒子植入术 辐射防护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痛苦。结合临床112例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术手术配合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植入术配合要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由于配合默契,112例手术全部成功,未发生并发症。

  • 标签: 前列腺癌 粒子植入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癌性疼痛患者采用碘125粒子主治植入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月中晚期恶性肿瘤癌痛患者患者46例,通过掷色子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碘125粒子组织植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度均有所改善,通过比较,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缓解率为86.9%,对照组的缓解率为69.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对癌性疼痛患者采用碘125粒子主治植入治疗,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度,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癌性疼痛 治疗效果 安全性 碘125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特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患者而言,研究并比较Meek植皮术及微粒皮移植术两种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自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进行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53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为微粒皮移植术;实验组患者治疗方式为Meek植皮术,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情况、植皮成活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值是(38.5±4.2)min,创面愈合时间平均值是(20.1±4.9)d,植皮成活率94.8%;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值为(80.3±5.6)min,创面愈合时间平均值是(36.9±5.2)d。对照组植皮成活率是82.8%。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eek植皮术实验的数据对比微粒皮移植术可以看出,对于治疗特大面积深度烧伤这种疾病,Meek植皮术节约了皮源、降低了贴皮和手术时间、减少了瘢痕形成、缩短了愈合时间,植皮的成活率更高,不但对患者的康复有利,而且恢复后的创面更加美观,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在临床上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 标签: Meek植皮术 微粒皮移植术 特大面积深度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性护理告知在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15例行常规宣教,观察组15例行规范性护理告知,对护理告知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护理告知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结论在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应用规范性护理告知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护理告知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规范性护理告知 粒子植入 原发性肝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肺癌是引起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单一治疗的疗效常不满意,多种治疗手段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较好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放射治疗技术与外科切除、内科化疗以及介入治疗是当今肿瘤的四大治疗体系。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放疗的副反应及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脱颖而出。但其治疗肿瘤的机理及相关基础实验研究国内外报道的均不多。

  • 标签: 肺癌 125-I 粒子 凋亡 p53 B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