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梢涂片显微镜查真菌是否可靠。方法我院血液科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病人末梢涂片显微镜查真菌、培养,同时静脉外周血涂片查真菌;对照组为正常人及同期骨穿病人末梢涂片。结果恶性血液病病人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长或终末期合并长期严重感染的病人末梢涂片查到真菌,培养阴性。对照组为正常人及同期骨穿病人末梢涂片未查到真菌。结论真菌菌血症病人末梢可查到真菌。

  • 标签: 末梢血涂片 真菌 真菌血症 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静脉末梢血糖检验结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我院糖尿病血糖检验总共65例作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组。一组为静脉检验,29例患者,设对照组。另一组末梢检验,36例患者,设实验组。组间比较结果。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餐后8h血糖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末梢血糖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都有可行性,但相比之下末梢检验更简便、快捷,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糖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末梢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方法选择100例住院病人,患者的静脉末梢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末梢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末梢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末梢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检验有时更明显。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血液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常规检验中采集末梢和静脉检测的效果。方法自我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的健康体检者中选取80例充当试验对象,根据规程对其末梢与静脉进行采集和检验,通过对比两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几项指标验证样本的重复性与不同时点的检测情况。结果①研究显示,静脉2次检验结果的重复性较接近,而末梢2次检验差异性较大,重复性较静脉略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0h比较,末梢1h时的WBC、RBC等数值明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未见显著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采集静脉行血常规检验,相比末梢检测更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荐。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效果
  • 简介:摘要对临床采集末梢标本中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认为影响检验前未梢标本质量的因素具体为对患者交待不细使患者准备不足;采集标本方法不当;患者和标本不符。采取的对策是对病人进行采血前详细准备指导,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加强查对制度,充实检验的相关知识。因此,加强检验分析前的各环节质量控制,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备性。

  • 标签: 末梢血 标本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与静脉检验结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8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均实施静脉末梢采集工作,综合对比2项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本研究86例患者的静脉末梢检验结果对比可知,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水平不具明显差异外,末梢检验组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TC)、血小板(PLC)、平均红细胞体积(HCV)等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静脉检验结果,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过程中,静脉检验结果相对末梢检验结果较稳定,且检验数值也较精确,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合理参考,值得综合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结果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检验和末梢检验的结果比较情况。方法选取9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予以对照组末梢检验,予以研究组静脉检验,比较观察实施不同检验方式患者的检验结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MCHC和Hb、RBC和PLT等指标检验结果低于研究组,MCV和WBC指标检验结果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检验结果和静脉检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末梢检验,给予患者静脉检验,既能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而且还能提高该检验准确度和稳定性。

  • 标签: 末梢血检验 静脉血检验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末梢与静脉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7年3月—2017年5月2000例血常规检验者,双盲法纳入分组,观察组(n=1000)采用静脉采血方法,对照组(n=1000)给予末梢采血方法,对比两组受检者检验情况。结果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末梢和静脉作为血常规检验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之下,采用静脉采血方法进行检验,其实测值更为准确,且稳定性较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140例血常规静脉末梢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末梢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进行检验,分析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压积(HCT)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静脉末梢检验结果存在这明显的差异,静脉检查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更具有优势,临床上应该优先选择应用。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临床各科住院患者212例进行了末梢淋巴细胞计数,同时以健康体检者37例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科住院患者,不论患何种疾病,其末梢淋巴细胞数较健康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程度以病毒性肝炎为甚;糖尿病患者下降幅度较小。末梢淋巴细胞计数中、老年患者与年龄无明显关系,主要与病种病情有关;儿童病例与年龄有关。与病种病情亦有关。其它影响末梢淋巴细胞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细胞计数 末梢血 临床各科疾病 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手指静脉输液的技巧。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手指静脉输液。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40例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掌握手指静脉穿刺技巧后,一次穿刺成功的患者36例,穿刺成功率为90%。结论老年患者手指静脉穿刺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在临床研究中需要掌握手指静脉穿刺的技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 技巧
  • 简介: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指是身体的大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指是接受信息的重要端口,这些信息刺激大脑神经的分枝发育,提高了大脑神经的整合功能和储备能力,因此,手指游戏对幼儿的眼、手、脑协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手指尖 幼儿 游戏 社会性 大脑神经 储备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指末节离断指动脉静脉化再植方法并总结临床要点与经验。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5例手指末节离断伤患者,对其施以再植术,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经再植术治疗,15例患者中有1指再植坏死,成功率达到93.3%。结论手指末节离断指动脉静脉化再植术有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手指末节 离断指 动脉静脉化 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操在早、中期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旨在制定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训练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奈派奇片治疗协同手指操训练,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片治疗加常规护理。结果入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1年后,其MMSE和ADL评分两组有差异(P<0.05)。结论手指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定向力、记忆力及语言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手指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指末节Ⅱ型断指不同血管吻合方法再植成活率。方法对50例手指末节Ⅱ型断指根据伤情分别进行不同方法的血管吻合建立断指运。结果本组总成活率94%,其中符合生理运的断指全部成活,非生理运的断指成活率为91.43%,其中放血疗法的断指成活率为83.33%。结果生理性供的断指再植成活率高于其他方法血管吻合的断指再植。结论手指末节Ⅱ型离断伤再植,总的成活率较高;只要断端指组织完整,存在再植条件,应采取各种方法实施再植,以保存手指的完整和完美。

  • 标签: 手指末节Ⅱ型断指再植 不同的血管吻合方法 断指成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手指肿胀的影响。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12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别治疗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组间数据。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以及手肿胀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促进患者手指肿胀程度恢复,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毛细血管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90例体检人群分别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液、空腹毛细血管血液行血常规检验,记录不同血样来源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等血常规项目检验结果。结果90例体检人群静脉血样Hb、PLT、RBC均显著高于毛细血管血样,而其WBC则显著低于毛细血管血样,P均<0.05。结论利用静脉行血常规检验结果更为准确,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治效果及预后,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 毛细血管 检验结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和培养阳性时间(TTP)在区分培养阳性是感染或污染中的应用。方法对该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培养阳性,同时又监测PCT的106份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PCT值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组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组有显著增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值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组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组比较有缩短,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PCT与TTP可作为培养阳性结果是感染或污染的辅助判别指标,但PCT较TTP更具优势。

  • 标签: 降钙素原 血培养阳性时间 感染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