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静脉末梢血常规检验结果有无差异。方法选取120例健康成人,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同时采集静脉末梢进行八项血常规检测,对比两种血液样本血常规结果差异。结果静脉血中RBC、WBC、Hb、Hct、PLT五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末梢(P<0.01)。静脉末梢在MCV、MCH及MCHC三项指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需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化验时应尽可能采集静脉,以更好反应患者体内血液状态,排除环境干扰,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静脉末梢血细胞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同时采集静脉末梢进行血细胞计数检测,分别记为静脉组与末梢组,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同时反复抽血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结果静脉末梢末梢的红细胞(RBC)、平均血红蛋白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测定结果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且组内两次测量结果分析,静脉组无较大差异(p>0.05),而末梢组则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相对于末梢而言,采集静脉进行血细胞检测的稳定性更佳,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细胞检测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30-01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末梢及静脉血糖检验对比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6月门诊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空腹、餐后2h、餐后8h三个不同时段对90例患者取末梢及静脉进行血糖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时段末梢血糖检验结果与静脉血糖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末梢及静脉血糖检验都能准确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进行反映,但相对于静脉末梢检验更为便捷,有助于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静脉末梢WBC、RBC、PLT三个项目在数值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检测时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体检的300名健康人的静脉末梢进行分析,以及静脉末梢在0min、10min、30min检测时的差异。结果静脉末梢检测WBC、RBC、PLT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3个时间点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末梢30min时白细胞、血小板检测结果与10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0min时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测中选用静脉检测结果更为理想,能够更好保证血细胞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末梢与静脉取行血糖检测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糖尿病患者864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460例,采用末梢血液进行血糖的检测;乙组患者404例,采用静脉血液进行血糖的检测,在同一时间分别进行罗氏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的检测,对血糖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检测的情况。结果采用罗氏血糖仪进行检测血糖的结果乙组患者显著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监测获得数值乙组患者显著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对比甲组采用罗氏血糖仪检测血糖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取进行血糖检测适用于生化分析仪的方法,对于末梢进行血糖检测更加适合应用快速血糖检测仪,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应视患者的情况而定。

  • 标签: 末梢取血 静脉取血 血糖检测 血糖仪 生化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测中静脉末梢的检验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血液常规检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奇偶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进行静脉检验,对照组进行末梢检验,分析对比静脉末梢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RBC、RGB、PLT值均高于对照组,WBC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重复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重复检测值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检验可多次重复检验,结果较末梢更准确,有利于临床诊断。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皮肤采血法取得的末梢与静脉采血法取得的静脉全的白细胞计数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比较30例婴幼儿上述两种采血方法白细胞计数结果,用较小含量配对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t=1.0481.048<t0.02/2,29=1.311故P>0.02,明末梢与静脉全两组WBC检验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日常血细胞分析时,尽量使用静脉全标本,婴幼儿静脉全取得困难时,皮肤末梢模式也是可取方法之一。

  • 标签: 末梢全血 静脉全血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分别使用末梢检验和静脉检验的不同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来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式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的末梢,观察组(30例)采取的静脉。比较两组血液标本在血常规检验后的检测指标和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液样本的检测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阳性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末梢,使用静脉作为血常规检验标本得出的结果更为准确。

  • 标签: 血常规 末梢血 静脉血 检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末梢和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100例,研究起始时间为2022年10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10月份,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的人员为静脉采血,实验组的人员为末梢采血,分析两组人员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以及血小板计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患者提供血常规检查时,末梢的检验结果准确率不及静脉,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检测方式。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发生的变化,糖尿病患者也日益增多。用末梢代替静脉做血糖测定已成为我室工作的一个特点,目的为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采集两组人数各138人,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采用末梢代替静脉做血糖测定,用血量少、简便、快捷,易于被患者接受,作为单一项目检验时,有一定优势。

  • 标签: 微量法 末梢血 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血常规检验中静脉检验和末梢检验的结果差异。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60例患者,分别采集静脉末梢进行检验,并对两组标本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静脉检验结果显示RBC(3.93±0.57)×1012/L、WBC(6.41±0.61)×109/L、PLT(222.47±43.57)×109/L、Hb(114.93±11.57)g/L、HCT(32.25±3.08)%、MCHC(29.17±6.60)%;末梢检验结果显示RBC(3.39±0.28)×10^12/L、WBC(5.25±0.35)×10^9/L、PLT(205.19±39.39)×109/L、Hb(101.37±8.28)g/L、HCT(42.35±5.93)%、MCHC(26.37±4.51)%。两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集静脉末梢进行检验,结果可能存在差异。静脉检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操作复杂;末梢检验操作简单,但准确性相对较低。在具体的检验项目和要求下,应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静脉末梢在血常规检查中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血液采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采取静脉末梢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在RBC、WBC、PLT以及HGB检验结果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高,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尽量选取患者的静脉进行检验。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末梢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分析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血液采集位置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实验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采集的方式,对血常规进行检测;实验组患者采用末梢采集的方式,对血常规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分析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液采集0min、10min、30min后,其血小板和白细胞指标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中末梢采集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强的特点,具有临床分析价值。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末梢与静脉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内接收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象,分别采集末梢与静脉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静脉末梢WBC、RBC、Hb、Hct、MCV、MCHC以及PLT指标差异显著(P<0.05),而MCH差异不大(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中,静脉末梢检测结果差异大,相比静脉末梢稳定性差,因此,临床血常规检测中,尽量采集静脉检测,准确性更高。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对比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末梢对儿童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74例儿童采血资料,其中43例儿童为静脉采血,另31例儿童为末梢采血,比较两种检测方式检测结果。结果:儿童静脉采血血常规检验中MCH、MCHC、MCV水平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采血方式下PLT、RBC、WBC、Hb检验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童静脉采血相比于末梢采血血常规检验准确率更高,为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尽量选择静脉采血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梢和静脉检验血常规的差异。方法将我院检验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进行常规血液检查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两组各64例,A组肘静脉采血,B组指尖采血,对比观察两组受检者检验指标存在的差异。结果静脉采血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白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低于末梢采血组,血红蛋白、血小板指标高于末梢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常规检验取静脉末梢进行检测后各项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静脉血样的检测指标更趋于实际值,更值得在检验科临床使用。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查中抽取静脉末梢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选取采血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例体检自愿者,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别抽取每个自愿者的静脉末梢,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观察两种血液的血小板(PLT)、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血色素(HG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血常规数据差异。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两种血液血常规结果显示,WBC、HGB、HCT等3项指标检测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BC、MCV、MCH、MCHC、PLT等5项指标检测结果(P>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采集静脉末梢对于血常规检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静脉采血人为干扰因素小,所以血常规检查建议使用静脉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静脉检验和末梢检验结果的不同。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到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进行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采集完毕后进行对比分析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的血红蛋白含量(HB)、白细胞含量(WBC)、红细胞含量(RBC)、红细胞压积(HCT)。结果:通过对比不同采血方法的结果,显示静脉采血的HB、WBC、RBC、HCT都高于末梢采血,且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使用静脉检验结果准确度更高,是血常规检验的有力证据。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