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较为棘手,常规应用四联根治疗法很难获得满意疗效。结合临床工作实际,为了提高临床疗效,根据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本特点,总结为中焦气化失常,湿热毒邪内蕴,正虚邪盛,门诊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感染,与常规四联根除疗法相比,明显提高根除率,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半夏泻心汤 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口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157例单纯口臭患者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组为对照组,均按要求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测,观察单纯口臭患者口臭的原因是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系。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为62.4%,对照组总感染率仅为12%,χ2=47.434,OR=15.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口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标签: 口臭 14C尿素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体检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240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14C尿素试纸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的结果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对两组的血脂分析指标及生活习惯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62.5%明显高于女性37.5%;青年(低于30岁)与中年(30~50岁)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要高于老年(60岁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组;吸烟人群、饮酒人群及喜好干硬食物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不饮酒人群及不喜好干硬食物人群,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早期的治疗可以避免质代谢发生异常,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以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体检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讨论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门诊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20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于临床实施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于临床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后,能够帮助患者迅速缓解症状。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不良 功能性 幽门螺杆菌 根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12月间于我院住院病人确诊的5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Warthin-starry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感染阳性者355例,其中假阴性患者22例,阳性率为68.27%;男性患者、年龄在30~50岁之间、患十二指肠溃疡、存在吸烟及饮酒习惯的患者,出现Hp感染的几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消化性溃疡Hp感染人群的监测,实施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Hp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本综述涉及幽门螺杆菌脂多糖(LPS)结构和生物合成的现有知识和分歧。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定植于人类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管腔面。脂质A构成改变阻碍TLR4诱导以及幽门螺杆菌LPS通过以Lewis抗原修饰O抗原来模仿宿主,都促进了免疫逃逸和慢性炎症。至今,尚未获得幽门螺杆菌LPS的完整结构,目前推荐的模型为一种线性结构,其内核由被定义为多聚己糖(Kdo-LD-Hep-LD-Hep-DD-Hep-Gal-Glc)的物质构成的,外核由保守的三糖(-GlcNAc-Fuc-DD-Hep-)组成,连接到由Lewis抗原修饰的多聚LacNAc构成的内核、葡聚糖、庚烷和一个可变O抗原的第三个庚糖上。虽然负责幽门螺杆菌O抗原链合成的糖基转移酶已经被识别和描述,但是在有关核心LPS的合成方面仍存在许多分歧。这些局限性保证了对该胃内细菌会有的足够的诱变和结构方面研究,从而获得其完整LPS结构和相关生物合成路径。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脂多糖结构 生物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根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refluxgastrits,BRG)的回顾研究,观察根除治疗后内镜下胆汁反流及胃黏膜病变转归。方法我们对H.pylori感染阳性的患者给予抑酸和三联根除治疗2周,停用抗H.pylori治疗,继用抑酸维持治疗4周检查H.pylori根除情况,H.pylori阴性的BRG患者只进行抑酸治疗6周,治疗后随诊病人内镜下胆汁反流及胃黏膜病变并加以分析。结果;H.pylori阳性的BRG患者6周胃粘膜病变总有效率为92.5%,内镜下总有效率为67.5%,而H.pylori阴性的BRG患者则分别为72.5%与57.5%,结论根除H.pylori不能改善BRG患者胃内胆汁反流,但能够减轻胃黏膜炎性反应。

  • 标签: 根除 幽门螺杆菌 胆汁反流性胃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于本院2017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2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数据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过程中,采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感,根除上腹灼伤感和上腹疼痛感,提升患者的恢复效率,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值得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体质教育对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及疗程,对照组给予基础健康教育;治疗组同样配合基础健康教育,同时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相应的体质教育干预;均停药28天后复查幽门螺杆菌。比较两组病人的治愈率、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等。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治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1),临床症状疗效有可比性。结论进行中医体质教育指导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治愈率。

  • 标签: 中医体质教育 幽门螺杆菌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等治疗对照组,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比较两组疗效(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4.99%,比对照组(77.78%)高17.21%(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IL-8、IL-10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很好,疾病复发率被显著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幽门螺杆菌 胃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场磁共振成像参数优化的体会。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和减少成像参数对图像的干扰,本研究在进行实验时,每次只改变一项参数,固定其他参数,设备为GESignaTwinSpeelHD1.5T磁共振。结果高场磁共振成像是相互影响的,故在参数优化时必须进行综合性分析,掌握其原理,才能更有利于参数的优化。结论高场磁共振成像参数优化有必要,毕竟对提升临床诊断率有利,但必须对其成像原理与相关的制约因素进行准确分析,才能达到优化参数的目的。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参数优化 成像技术 场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临床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餐前服用雷贝拉唑肠溶片0.25mg/kg?次,2次/天,餐后服用阿莫西林分散片12.5mg/kg?次及克拉霉素分散片6mg/kg?次,2次/天,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服用三仁汤加减,每日早晚餐后服用一次,服用两周。观察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阴转35例(77.78%)优于对照组的26例(57.78%),(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症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提高HP根除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幽门螺杆菌 中西医结合根除治疗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布明德老师在临床中采用复方乌贝方随证加味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确切,现汇报如下,并附验案二则。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炎 治疗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检测情况。方法采用非侵入性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即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健康体检者,以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定结果发现,Hp检测阳性率在本地区在性别上有较高比例的不同。结论健康体检者的尿素(14C)呼气试验阳性率相对较高。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因此在健康人群中开展Hp普查,对早期发现,早期根治,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检测方法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人员5128例,行尿素(14C)呼气试验,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受检者中男性HP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HP感染率差异显著,其中≥50岁体检者Hp阳性率最高,30岁以下体检者Hp阳性率最低,31~49岁体检者Hp阳性率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嗜辣、嗜生冷食物、食用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习惯对HP感染影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于健康体检中开展幽门螺杆菌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健康体检 感染率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查中胆红素对参数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取本院收治的50例胆红素异常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期取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两者对象均实施血常规检查。结果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显示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胆红素作用时间对参数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胆红素上升对血常规检查的参数有一定影响,可导致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变化,且胆红素作用时间不会对参数造成影响。

  • 标签: 血常规检查 胆红素 参数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