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中应用中β-受体阻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各30例,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LVEF和NYHA分级均差异显著,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受体阻滞对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中总体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心率、降低心肌氧耗,有效改善心功能。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4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治疗,对心脏超声检查和6min步行距离进行分析,评价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患者心功能的变化和用药前后静息心率的变化改善显著。结论对慢性心衰Ⅱ、Ⅲ级患者,病情稳定者,采用β受体阻滞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及住院率。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β受体阻滞(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每组5O例,I组倍他乐克组.II组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用药组。观察临床疗效、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I组与II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相比,II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发作S-T改变平均发作频次下降,平均总持续时间和平均最长持续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与II组不良发应发生率分别为12.0%、14.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β受体阻滞(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独应用β受体阻滞(倍他乐克)。

  • 标签: 稳心颗粒 &beta 受体阻滞剂 室性早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观察组采用β受体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发生心绞痛次数,持续时间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率均显著下降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对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有很积极的作用,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提高心绞痛的疼痛阈,从而达到抗心绞痛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100例。其中,A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辅以β-受体阻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B组患者相较于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可比(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心血管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受体阻滞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院前急救中价值。方法将符合急性AMI临床表现及相关体征,诊断标准,心电图的患者80例,发病时间为10分钟内(呼救120前),分为治疗组I组(B受体阻滞组),II为对照组,同时各组给于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仃,替格瑞洛,入院后观者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清乳酸,心力衰竭,指脉氧氧饱和度,以及心肌标志物改变时限,观察时间点分别用药后30分钟,1小时二个基准点,B受体阻滞组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改变竭,以及心肌标志物改变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B受体阻滞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B受体阻滞剂 心机梗塞 院前急救 恶性事件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联合钙离子拮抗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美托洛尔和尼群地平,对照组患者接受尼群地平药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压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的DBP,SBP及脉压改善与对照组相比都具有明显的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β受体阻滞(美托洛尔)和钙离子拮抗(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拥有显著疗效,优势明显,可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理想方案,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高血压,&beta 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水宝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金水宝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SCr、CPR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24h尿蛋白、SCr、CPR下降较对照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金水宝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联合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金水宝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早期肠内营养与H2受体阻滞对出血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72例,H2受体阻滞组77例,前组术后12h开始鼻饲肠内营养,后组给予西咪替丁,72h后后组停用西咪替丁并给予鼻饲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H2受体阻滞组。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优于使用H2受体阻滞,对于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早期肠内营养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H2受体阻滞剂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测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对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治疗过程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药物说明书或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制定的相关剂量要求给予β受体阻滞,研究组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NT-proBNP水平检测情况及时调整β受体阻滞使用方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3.81%(P<0.05);随访中研究组心力衰竭复发率(11.90%)较对照组(33.33%)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利用NT-proBNP检测结果指导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降低疾病复发率。

  • 标签: 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 &beta 受体阻滞剂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指导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治疗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诊治的100例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研究组有50例,通过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治疗,对照组有50例,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醛固酮以及利尿等药物的使用比对照组少,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治疗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够起到重要的评估作用。

  • 标签: NT-proBNP水平 &beta 受体阻滞剂 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服用钙通道阻滞(CCB)后的高血压患者出现牙龈增生的患病率。方法对我院门诊服用钙通道阻滞抗高血压类药物的262和未服用钙通道阻滞的197例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口腔牙周检查。结果服用钙通道阻滞类药物患者的牙龈增生患病率为20.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4%(χ2=32.276,P<0.05)。随年龄增大,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患病率降低(r=-0.155,P<0.05);单一用药者较联合用药者患病率高;服药时间越长患病率降低;随服药剂量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长;口腔卫生状况差者可加重牙龈增生程度。结论药物性牙龈增生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服药方式、剂量、时间和牙周局部因素。

  • 标签: 牙龈增生 钙通道阻滞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让更多的人认识儿童选择缄默症(selectivemutism)的发生与表现;呼吁大家都来关心儿童的身心发育;儿童选择缄默症是指孩子语言器官无器质改变,智力正常,发言功能正常,因某些精神因素的影响出现的在特定社交场合或特殊环境中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交功能障碍(心理问题)而非语言功能障碍。方法本例是作者门诊中诊断并指导治疗的五岁半女孩,主要是由于家庭因素精神受创及环境教育方式不当而发病。结果与结论经家庭及环境教育方式方法改变、改变环境及精神分析、心理疏导,以及加强特殊游戏、行为矫正等治疗,孩子6个月后症状有所减轻;家长紧张及焦虑也得到缓解;18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

  • 标签: 儿童 语言 精神因素 选择性缄默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脏选择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方法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共收治冠心病患者72例,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6)。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增加心脏选择药物(倍他乐克)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0.55%<97.2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发作时间上,对照组较观察组偏长,在发作频率上,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偏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选择药物倍他乐克在治疗冠心病上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倍他乐克 冠心病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IL-1RN)基因多态,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间接收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基因多态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组织标本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血清中IL-1RN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RN含量在正常人和癌症患者血清中存在明显差异,并在组织标本中尤为突出,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癌症诊断的同时可以采用IL-1RN含量进行,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癌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因多态性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大咯血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疗法,并辅助相应的介入护理服务,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有效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来我院接受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84例大咯血病人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探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42例,比较组病人在术后实施常规方式护理,探究组病人在术后采用相应的介入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探究组病人在术后采用相应的介入护理服务后,其疾病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5.24%。同时有1例病人治疗后出现病情复发情况,其复发率为2.38%;比较组病人在术后实施常规方式护理后,其疾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73.81%。同时有7例病人治疗后出现病情复发情况,其复发率高达16.67%。探究组病人相较于比较组病人,在以上情况方面都明显要好,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咯血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疗法,并辅助相应的介入护理服务,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大咯血 介入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男性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早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盐酸舍曲林单一用药治疗,予以对照组曲舍林+阴茎背神经切断术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IELT、CIPE-5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不良反应(P>0.05)。结论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男性早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阴茎背神经切断术 早泄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医院江西奉新330700)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巨大肝血管瘤进行超选择肝动脉栓塞,采用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乳剂栓塞供血动脉主干。结果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碘油聚积于肿瘤内,肿瘤血供消失,供血动脉闭塞,1~2个月后复查肿瘤不同程度缩小,50%以上者8例,50%以下2例,经手术切除,见肿瘤大部分纤维化。结论超选择肝动脉栓塞治疗有临床症状的巨大肝血管瘤疗效肯定,认为手术切除的巨大肝血管瘤应先栓塞治疗。

  • 标签: 肝血管瘤 血管造影 栓塞 治疗性中图分类号R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20-01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变应咽炎,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与抗组胺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变应咽炎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以白三烯受体拮抗,以及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患者7天、14天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两种药物治疗7天后,其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的减轻,14天后,患者病情显著好转,前后数据经过对比,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变应咽炎患者,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与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抗组胺 变应性咽炎 治疗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