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软组织肿瘤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 97例软组织肿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术前采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参考,分析穿刺活检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前病理组织穿刺活检结果表明, 97例受检者中良性肿瘤患者为 73例,恶性肿瘤患者为 20例,无法明确诊断者 4例。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术前穿刺活检诊断符合率为 95.9%(93/97),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显著性 (P< 0.05)。结论:术前病理活检穿刺基本可明确软组织肿瘤患者病情,有效指导后续临床诊治工作,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病理诊断 穿刺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分析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 112例,所有患者在均在手术中应用冰冻切片进行病理诊断,手术后将所有患者的剩余组织应用石蜡切片进行病理诊断,以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的最终结果,计算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将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冰冻切片良性肿瘤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 P< 0.05);以石蜡切片为金标准,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准确率为 98.2%( P< 0.05);将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冰冻切片良性肿瘤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 P< 0.05)。结论 在卵巢肿瘤术中应用冰冻切片,可在术中起到良好的病理诊断分析价值,同时对临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对患者的肿瘤病理性质进行准确的判断。

  • 标签: 卵巢肿瘤 术中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CT诊断鉴别妇科盆腔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 2014年 10月— 2018年 10月为时限,择取某院 70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35例,予以 CT检查;对照组 35例,予以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组影像学资料,观察肿块 CT影像表现,对比观察两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实验组 CT诊断妇科盆腔恶性肿瘤灵敏度( 95.0%)与对照组超声诊断( 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总符合率( 90.32%)与对照组( 87.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951, P> 0.05)。结论 CT是诊断妇科盆腔肿瘤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鉴别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方面具有优势,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CT检查 妇科盆腔肿瘤诊断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不同的放射诊断方法,对于肺癌、良性肿瘤的诊治有着怎样的差异,探讨两种方法的运用价值。方法: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中,选择9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有45例患者经常规检查后确定为肺癌,另有45例确诊为良性肿瘤,所有患者均实行了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分析最终结果。结果:在CT组,肺癌的诊断正确率达到了97.78%、良性肿瘤诊断正确率达到了95.56%。明显高于X线组所对应的数据(82.22%、80.0%)。(P<0.05)。结论:针对肺癌及良性肿瘤诊断中,更推荐使用CT的诊断方式,其效果更明显,正确率更高,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CT组 X线组 良性肿瘤 诊断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良、恶性肾脏肿瘤诊断中运用多层螺旋 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82例在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本院收治的良、恶性肾脏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多层螺旋 CT诊断)和对照组(普通 CT诊断)各 41人。对比两组诊断正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 85.37%)高于对照组( 63.41%) ,( P<0.05)。结论:在良、恶性肾脏肿瘤诊断中运用多层螺旋 CT检查,能够使诊断正确率有效提高,其临床价值较显著。

  • 标签: 多层螺旋 CT 良性肾脏肿瘤 恶性肾脏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气管支气管原发良性肿瘤的CT表现以及临床特征,指导临床针对性治疗。方法:于2020年2月-2021年1月对本院21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收集其临床资料信息,分析CT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初期症状不典型、比较隐匿;15例支气管、6例气管;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多形性腺瘤、4例脂肪瘤、10例平滑肌瘤、4例错构瘤;17例病灶表现为类圆形,另外4例铸形;基底宽广,边界光滑,轻微强化,管壁厚度未见增加。结论:CT观察气管支气管原发良性肿瘤,以表面光滑、腔内结节生长、体积小、管壁厚度不变、基底宽广为主要表现。

  • 标签: 气管支气管原发性肿瘤 CT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增强CT扫描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对其分别实施常规CT以及增强CT进行检查,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以及病灶情况。结果 常规CT检查肝转移者6名、骨转移者8名、腹膜转移者9名、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20名,共计检出43名,检出准确率为53.75%;增强CT检查肝转移者10名、骨转移者15名、腹膜转移者15名、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25名,共计检出65名,检出准确率为81.25%;可见增强CT明显高于常规CT,对比结果(p

  • 标签: 增强CT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搜集的 50例 早期乳腺癌患者 一般资料作为A组,再选取同期我院搜集的 55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一般资料作为 B组,再选取同期我院 55例健康体检人群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三组研究对象的肿瘤标志物(乳腺癌抗原 - ca153、卵巢癌相关抗原、癌胚抗原)水平以及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和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A组乳腺癌抗原、卵巢癌相关抗原、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 B组和对照组( P<0.05),单项检测时,乳腺癌抗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卵巢癌相关抗原灵敏度、癌胚抗原灵敏度( P<0.05),卵巢癌相关抗原灵敏度高于癌胚抗原灵敏度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分析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病历资料,探究B超扫描检查对其应用成效。方法:研究时间开始于2019年5月,结束于2021年2月,选取对象均在我院就医,病例数为56,经手术、病理学检查后,患者均已确诊,即: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而后将B超诊断为以上患者提供,分析诊断准确率、误诊率、超声图像结果。结果:(1)将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56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B超扫描后,诊断准确率为92.86%,包含:腺癌(57.14%)、鳞癌(26.79%)、平滑肌肉瘤(8.93%);误诊率为7.14%,包含:肝癌(3.57%)、胆囊腺肌增生(1.79%)、胆囊腺瘤(1.79%);(2)B超图像方面,影像学分型为:实块型(30.77%)、厚壁型(17.31%)、混合型(42.31%)、隆起型(9.62%)。结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检查期间,在准确率方面,体内病灶组织良好观察方面,可采取B超诊断措施,其效果明显,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B超诊断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 诊断准确率 误诊率 图像特征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经临床研究证实,精索脂肪瘤的发病率逐渐呈递增趋势,其中以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较为常见。该疾病在术前诊断中存在较大困难,患者大多以腹股沟肿块而就诊,因此,极易诊断为腹股沟疝,以致出现误诊,不利于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实施。本文通过对精索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以探讨在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诊断 精索 非典型性脂肪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和X线胸片放射诊断鉴别良性肿瘤和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的研究时间定在2021.1月至2022.1月,研究对象是我院这一时间段收治的90例良性肿瘤与肺癌患者,使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实验组接受CT放射诊断,对照组接受X线胸片放射诊断,对两组的敏感度、诊断准确率和特异性展开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以及特异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诊断肺炎和良性肿瘤时接受CT放射诊断鉴别措施,会保障整体的诊断准确率,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值得运用。

  • 标签: CT X线 胸片放射诊断鉴别 良性肿瘤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与X线胸片放射诊断的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一2020年4月期间,60例疑似肺癌患者,采取CT和X线胸片,通过CT检查的方式主要是实验组,而X线胸片的检查是对照组,将病例的活检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征象诊出率、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还有准确度方面,都比对照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CT X线胸片 放射诊断 良性肿瘤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来我院临床诊断疑似直肠肿瘤性病患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结果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对于获得的虚拟平扫图像与真实平扫图像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采用真实平扫方式,良性肿瘤患者诊断50例,恶性肿瘤患者诊断50例,淋巴结转移诊断19例,诊断准确率为92.00%。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方式,良性肿瘤患者诊断49例,恶性肿瘤患者诊断51例,淋巴结转移诊断24例,诊断准确率为96.00%。通过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发现,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比传统的真实平扫方式,能够提高对患者肿瘤良性及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实现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诊断,提高整体的扫描图像质量,实现扫描整体准确率的有效提升。结论: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扫描与诊断,与常规的真实扫描相比,有较为良好的诊断准确率,实现扫描图像质量的有效提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 结直肠良恶性肿瘤 鉴别 诊断价值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所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肿瘤内科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的情况以及规律进行总结和对比,进一步总结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规律,为临床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在本院肿瘤内科所有所收治进行治疗过程中恶性肿瘤合并出现感染的患者中,抽取 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群体,患者中疾病主要是包括肝癌、胃癌和乳腺癌、肺癌等疾病,主要是采取肿瘤内科的化疗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感染发生规律等情况进行总结,对其发生感染的部位等情况进行观察,为临床疾病治疗和诊断提供参考,积极防范合并感染的问题。结果 在临床 9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肿瘤内科治疗过程中的合并感染发生部位情况方面对比发现,感染出现最多的是呼吸道感染( P< 0.05),除此之外还包括了泌尿道、消化道、腹腔、皮肤感染,证明还是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最高。结论 在临床恶性肿瘤进行肿瘤内科治疗的过程中发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这主要是与恶性肿瘤对于身体消耗性相对较强以及治疗导致的免疫力低下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以呼吸道感染的问题最为常见,在临床相关患者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感染风险的防控,早期进行预防如有出现感染积极进行治疗,避免对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和保持带来较大不利影响。

  • 标签: 恶性肿瘤 临床治疗 肿瘤内科 合并感染 发生规律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