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基因表达差异,从分子水平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用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差异表达基因,对与瘢痕疙瘩相关的基因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生物学通路、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和功能注释聚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差异表达基因谱8个和文献922篇,筛选瘢痕疙瘩相关基因94个(71个上调,23个下调)。86个基因构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TGFB1、FN1、COL1A1、MMP9、VEGFA、TP53、IL6和MMP2为核心蛋白。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参与信号转导、肿瘤形成等生物学通路,细胞凋亡、细胞运动等生物过程,形成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外基质、胶原等组分。结论TGFB1、FN1、COL1A1、MMP9、VEGFA、TP53、IL6和MMP2等关键基因,TGF-β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形成相关通路在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文献挖掘 生物信息学 瘢痕疙瘩 皮肤
  • 简介:目前,武警部队的任职教育和各类培训班基本上还在沿用集中面授的传统方式实施教学,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方式单一,没有充分发挥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军队现代远程教育2001-2010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构建具有我军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形成符合我军实际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全军2011-2015年在职科学文化教育规划指出:

  • 标签: 后勤 远程 继续教育 系统
  • 简介:本研究探讨氯吡格雷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作用的分子机制。将10μmol/L氯吡格雷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共培养48h,运用AffymetrixU133plus2.0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检测氯吡格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应用分子注释系统MAS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实时定量RT-PCR验证基因表达谱结果。结果表明:氯吡格雷作用内皮细胞48h后,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大于1.5倍的基因508个,其中上调基因139个,下调基因369个,包括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锌离子结合、DNA依赖的转录的调节、转录、RNA剪接等相关基因,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氯吡格雷在基因水平通过多条通路调节内皮功能。

  • 标签: 氯吡格雷 脐静脉内皮细胞 基因表达谱 生物信息学
  • 简介:背景:双向转诊可提高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及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已成为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目的:实现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间患者医疗信息与医疗资源共享,构建双向转诊系统,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法:从信息交互的互操作特点和重要性入手,深入分析了跨企业级文档共享技术框架下的角色和事务,研究具体的共享流程和实现方案,提出文档存储池和数据存储执行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实现,构建双向转诊系统.结果与结论:在医疗健康信息集成规范-跨企业级文档共享技术的基础下,实现了双向转诊系统的构建,并在不同系统和机构之间进行了测试,结果证实该双向转诊系统可以有效和快捷的共享患者信息.

  • 标签: 双向转诊 互操作性 医疗健康信息集成规范-跨企业级文档共享 文档存储池 数据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