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小结节影像学对比分析对诊断早期肺癌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在我院进行肺小结节及肺癌诊断的老年患者设为观察对象,研究时间在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分别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CT诊断和MRI诊断,比较两种影像学技术在肺癌确诊率差异、病变部位形态、影像特征。结果:从肺癌确诊率上看,CT扫描确诊率明显高于MRI确诊率,二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肺结节具体病变部位和形态上分析,CT诊断和MRI诊断分析无较大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肺结节患者在CT扫描和MRI影像结果上看,肺上叶、肺中叶和肺下叶在影像学上未发现明显差异。结论:在老年肺小结节诊断过程中应用CT扫描和MRI诊断在确诊率上有明显差异,但从影像学结果上看,两种方法差异较小,CT扫描方法在早期肺癌诊断中作用更显著,能够为医生提供准确判断依据,更值得长期应用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肺小结节 影像特征 早期肺癌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 CT常规CT检查在肺结节和早期肺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医院于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病变病人88例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将他们分成2组,对照组做常规 CT扫描,观察组做高分辨率CT检查,对比各种方法下的肿瘤征象方面的检验情况、影像质量等,分析各自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中出现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结节内部钙化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束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CT图像优良率分别为95.5%、72.7%,患者的CT检查符合率分别为95.5%、70.5%,且都存在着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的现象,比较有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高分辨率 CT在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的诊断中,能更清楚地看到病变的内部结构和形态特征,从而获得较清晰的显示,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早期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分辨率CT 常规CT 肺小结节 早期肺癌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CT二维三维测量股骨颈前倾角解剖的一致性,探讨临床评估前倾角的方法。方法  成人股骨干骨标本30例,分别应用解剖、CT二维、CT三维测量股骨颈前倾角,运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测量股骨颈前倾角解剖法相比的准确性,运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两种方法测量股骨颈前倾角解剖的一致性。结果 解剖、CT二维、CT三维测量的股骨前倾角分别为10.47±3.79°、12.82±4.50°、9.80±4.16°。CT二维、CT三维测得的股骨前倾角解剖测量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CT二维解剖的ICC为0.872(95%CI, 0.770~0.932, P<0.05);CT三维解剖的ICC为0.943 (95%CI, 0.855~0.977, P<0.05)。结论 CT二维、CT三维均能比较准确地测量股骨前倾角,CT三维测量准确性相对更高。

  • 标签: 股骨前倾角 计算机体层成像 二维 三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隔药脐灸法用于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患者常规治疗中的干预意义。方法:随机性划分我院60例RE患者至对照组(30例,口服西药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甲硝唑片)治疗组(30例,口服西药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甲硝唑片,并联用中医隔药脐灸法),随后对比相应数据指标,以明确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性。结果:经对比,治疗组临床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脐灸法这类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对RE的治疗十分有利,将其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西药联合应用,则充分发挥了两者各自存在的优势性,以进一步巩固疗效。

  • 标签: 放射性肠炎(RE) 隔药脐灸法 中西医联合治疗 临床干预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对比多次根管治疗技术、一次性根管治疗针对牙髓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3月因为恒牙牙髓炎寻求医疗干预的患者总共200例作为本对照研究开展所需的全部观察对象;以患者接受多次根管治疗、一次性根管治疗作为区分标准将100例患者分为人数等同的1、2组;就两组患者从根管治疗方案获取明显效果人数占比、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从根管治疗中获取明显效果人数占比较之1组患者也明显更高,P<0.05;在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上,2组患者遭遇风险人数占比较之1组更低,P<0.05。结论:多次根管治疗手段相对于一次性根管治疗更容易导致并发症,且治疗效果有较大的局限性。

  • 标签: 牙髓病 一次性根管治疗 多次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立体定向穿刺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HICH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单纯立体定向穿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电解质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总改善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5)。术后,观察组血Na+、K+水平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简单的立体定向穿刺治疗可以显著改善HICH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纠正电解质失衡,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简易立体定向法穿刺 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虎符铜砭刮痧配合刺络放血法治疗腰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23年05月至2024年04月就诊于大庆市中医医院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腰背筋膜炎患者,按照1:1:1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Ⅰ组30例,对照Ⅱ组30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虎符铜砭刮痧配合刺络放血法治疗腰背筋膜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虎符铜砭刮痧法 刺络放血法 腰背筋膜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使用传统涂片、细胞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浆膜腔积液108例,均于2021.09-2023.11期间,在我院收集,分别进行传统涂片、细胞块诊断,比较研究诊断结果。对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细胞块的诊断符合率高于传统涂片,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胞块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传统涂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采用细胞块进行诊断,效果优于传统涂片,可获取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传统涂片法 细胞块法 浆膜腔积液 细胞学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联合应用推拿、气息引导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推拿+气息引导干预。结果:施护前PSQI睡眠质量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PSQI睡眠质量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联合应用推拿及气息引导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围绝经期失眠症 护理 推拿 气息导引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肺癌及肺小结节患者行多排螺旋CT诊断可行性。方法 将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10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肺癌及肺小结节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应用多排螺旋CT)、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CT)。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检查所用时间、影像优良率。结果 实验组诊断符合率(96%,48/50)高于对照组(80%,40/50),P<0.05;实验组检查所用时间(17.22±3.14)min,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优良率(98%,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6%,43/50),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用于诊断早期肺癌及肺小结节的正确性高,且影像质量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多排螺旋CT 早期肺癌 肺小结节 诊断 符合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补脾益肾配合针灸推拿治疗的价值。方法 以我院接收的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选取48例,均于2023/01-2023/10参与研究,并将随机作为分组依据,设置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单一的补脾益肾、补脾益肾+针灸推拿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观察组的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展补脾益肾配合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补脾益肾法 针灸 推拿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急培训配合差异教学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实验对象为我院产科实习的60名护士,以随机将其划分为A组(30人)和B组(30人),传统教学模式为A组教学手段,应急培训配合差异教学为B组教学手段。将两组护士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以及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相比于A组,B组成绩考核以及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更高,得到统计学标准。结论:应急培训配合差异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更好。

  • 标签: 应急培训 差异教学 产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无保护接生(无干预接生)传统接生(医疗干预接生)在临床安全性和母婴健康成果方面的差异。通过这项对比分析,我们旨在为临床接生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方法:我们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随机选择了100名孕妇,其中50名实施无保护接生,50名实施传统接生。数据收集包括母亲的分娩经历、产妇满意度调查、产妇疼痛评估量化表、分娩过程中的医疗干预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数据分析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包括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研究发现,无保护接生组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感受到的疼痛更少,分娩时间相对较短。然而,这一组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初期需要更多的医疗干预。与此同时,无保护接生组的产妇疼痛阈值比传统接生组相对较低,产后满意度整体提高。结论:无保护接生在减少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和加快分娩进程方面显示出优势,但可能需要在新生儿初期提供更多的医疗支持。传统接生方式虽然可能延长分娩时间和增加产妇疼痛程度,但对新生儿的初期健康有积极影响。因此,选择接生方式应考虑母亲和新生儿的个体差异和特定需求。

  • 标签: 无保护接生 传统接生 临床对比 母婴健康 分娩方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