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技术作为一种诊断和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领域,其微创的特性被广大医师及病人所接受。由于脑部可操作的空间相对狭小,神经外科是采用技术的最后一个外科领域,但近年有较快发展。神经(neuroendoscopy)亦称脑室,可直接或辅助神经外科手术,优点是可以缩小开颅范围,放大手术野解剖结构图像,增强局部光照,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神经内镜 临床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 内镜技术 学科领域 外科领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胆、胰疾病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012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胆、胰疾病患者共45例,采用治疗方法,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观察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8%。术后并发症出现2例,胆道感染1例,窦道出血1例,经过后期处理并发症得到控制。结论治疗胆、胰疾病效果良好,注重护理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内镜技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出血采用神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在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单纯脑室外引流术,而观察组则行神经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血肿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同时,两组的住院、平均引流以及术后意识清醒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脑室出血患者神经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室出血 神经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探讨胶囊的检查效果。方法对华西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间行胶囊检查的398例患者(包括不明原因腹痛患者108例、慢性腹泻患者6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98例患者完成胶囊检查398例,共行398次检查,共发现小肠病变283例,小肠病变阳性率为71%(283/398),其中以炎性病变、隆起性病变最为常见,小肠粘膜炎性改变(溃疡、糜烂、充血、出血斑/点)97例,克罗恩病7例,小肠粘膜隆起46例,小肠肿瘤6例(5例手术证实为间质瘤),小肠息肉68例,肠道寄生虫20例,小肠血管异常32例,小肠活动性出血5例,肠淋巴管扩张10例等。结果本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无任何不适,顺应性良好。胶囊检查肠道准备好,病人依从性好。胶囊性能稳定,所摄图像清晰。本组数据统计胶囊在体内通过时间,不同病人通过时间不同,其中短工作时间为1小时9分钟,最长工作时间11小时6分钟2秒。病例数中,90%的病人在消化道工作时间为8-10小时左右,其中胶囊在小肠停留时间约4-7小时左右。3例患者胶囊通过迟缓,经下钳铗送入十二指肠;1例患者出现胶囊滞留,其检查后第2天出现急性肠梗阻,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小肠癌。4例胶囊通过小肠快速,约1小时左右即通过。结论胶囊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检查过程简单、安全、无痛苦,并发症及风险小,依从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在我院接受下治疗胃肠息肉患者 7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均应用下切除治疗方式进行胃肠息肉治疗,其中下电凝切除 36例,下黏膜切除 13例,下电凝电灼 10例,下氩等离子电凝治疗 13例,并发症发生率 5.56%,复发率 4.17%。结论:下治疗胃肠息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切除患者胃肠息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较高,疾病复发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内镜 胃肠息肉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神经治疗儿童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为儿童蛛网膜囊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6例儿童颅蛛网膜囊肿患者在神经下行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与囊肿沟通术和囊肿壁部分切除术.结果14例癫痫患者,11症状未再发作,3例仍发作,继续药物控制.颅骨局部隆起1例及头颅增大1例随访3个月,未见继续增大.行CT和MRl扫描囊肿近消失3例,囊肿体积缩小1/2以上9例,另4例缩小1/3.结论应用神经治疗儿童颅蛛网膜囊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肯定.

  • 标签: 神经内镜 儿童 蛛网膜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下高频圈套电凝电切术及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大肠息肉应用钛夹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在电子胃肠镜中及病理证实消化道息肉后,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息肉切除术。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内下治疗胃大肠息肉后,这些患者的息肉都被全部切除,而且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及氩气治疗消化道息肉简单易行、安全系数高、适应范围比较广、痛苦小而且费用比较低,成为目前治疗结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高频电凝切,氩离子凝固术,钛夹,胃大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鼻术后应用臭氧液(臭氧 +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 140例鼻手术后患者分成治疗组 70例,对照组 70例,治疗组应用臭氧液冲洗鼻腔。对照组应用等渗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观察、分析两组冲洗液对术腔上皮化时间、术腔粘连、治愈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术腔上皮化时间、鼻腔粘连、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臭氧液冲洗鼻腔能促进术腔上皮化时间,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鼻内镜, 臭氧液,鼻腔冲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消化诊断消化道肿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技术诊断,外科手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消化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诊断影像质量上,实验组患者的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以及毛细血管影像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也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有意义。结论在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上,消化技术的影响质量更高,其疗效明显,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有所提升。

  • 标签: 消化内镜诊断 消化道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辅助显微锁孔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1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辅助显微锁孔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7~62岁;桥小脑肿瘤5例(听神经瘤2例,胆脂瘤3例),蛛网膜囊肿4例(外侧裂池囊肿1例,枕大池囊肿3例),三叉神经痛4例,面肌痉挛2例,椎管内肿瘤5例。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4.5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100~800mL,平均300mL。20例患者中,3例胆脂瘤患者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1例听神经症患者听力减退无变化,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24h复查头颅CT均未见颅新鲜出血,无脑梗死。20例患者均获随访3~3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偏瘫失语、无四肢抽搐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示:5例桥小脑肿瘤、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肿瘤全切;4例蛛网膜囊肿患者中,1例囊肿闭合消失,3例明显缩小。结论神经辅助显微锁孔手术具有创伤小、局部照明、视野广阔等优势,可避免术中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内镜 显微镜 锁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辅助下治疗胃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62例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出血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和实验组(给予辅助治疗)各81例,对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2.59%vs.75.31%;就出血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辅助下治疗胃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内镜 胃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耳微创手术凭借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优点在耳科广泛应用,可用于耳科检查、耳神经手术等,安全性、方便性乃至实用性均有一定保证。本文对耳检查的优点以及相关手术应用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耳内镜 微创 鼓膜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辅助胃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了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出血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进行了辅助治疗。结果:通过辅助与临床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70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治疗有效率为88%;有82例患者表示很满意,15例患者表示一般,3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为97%;在接受手术后,有2例患者复发,3例患者胃穿孔,最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5%。结论:通过使用辅助治疗胃出血患者,并配合开展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胃出血 内镜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50例为脑出血病人,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25,接受开颅手术治疗)、B(n=25,接受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两组,并对比治疗效果,研究起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结果 B组较A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用时更短,NI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GCS评分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清除率两组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技手术在处理脑出血时能够达到与传统开颅手术高度相似的血肿清除率,而且还能够降低了手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出血量,以及显著减少了治疗所需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治疗安全更高,因此具有重要推广应用的意义。

  • 标签: 神经内窥镜 微创手术 脑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神经联合立体定向技术切除颅病变的临床效果,以评估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量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神经联合立体定向技术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比较两组阳性率、取样量、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病理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联合立体定向技术切除颅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神经内镜 立体定向技术 颅内病变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