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观察组的68例患者,先仔细询问其病史并进行体检,对其心血管的危险进行详细的分层,然后再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对照组的60例患者则直接进行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3个月之后进行复诊,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低危组所占的百分比有所上升(P<0.05),高危组所占的百分比则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进行分层,对临床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明显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治疗效果
  • 简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的危险极高.高血压病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我国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呈增长态势,当前全国高血压病患者至少2亿,每年新发生高血压病1000万;但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1]。故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高血压病群体防治工作仍然艰巨。本次研究对所辖社区345名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连续2年的规范化分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 标签: 高血压病患者 社区卫生服务站 分级管理 慢性肾脏病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建立不同程度新西兰兔闭合肾损伤模型,探讨CEUS在肾损伤早期分级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3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4只)和创伤组(32只),创伤组根据撞击物高度不同随机分为30cm、40cm、50cm和60cm4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常规超声及CEUS观察撞击后不同程度肾损伤超声影像学表现,进行肾损伤分级;比较常规超声及CEUS诊断肾损伤分级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及与病理分级一致。结果创伤组64例肾脏,2例未见明确病理损伤,62例可见不同程度损伤。病理诊断肾损伤I级8例.Ⅱ级11例.Ⅲ级15例,Ⅳ级2l例,V级7例。以病理分级为标准,CEUS诊断肾损伤分级敏感性高于常规超声;CEUS诊断。肾损伤分级特异性虽高于常规超声:CEUS诊断肾损伤分级准确高于常规超声。CEUS肾损伤分级与病理分级一致好(Kappa=0.740)。以病理检查为标准,CEUS、常规超声对肾包膜破裂检出率分别为81.4%(35/43),65.1%(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自制小型生物撞击器成功建立了不同程度新西兰兔闭合肾损伤模型。CEUS是肾损伤早期分级诊断有效、简便、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采用CPS技术.可明显增强正常肾组织与损伤灶对比,清晰显示肾损伤部位、范围及程度,提高超声诊断肾损伤分级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及与病理分级一致

  • 标签: 闭合性 肾损伤 分级诊断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弥散加权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不同弥散数量的弥散张量成像的量化指标的一致,从而确定其可比较。【方法】收集我院正常健康体检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头颅MRI扫描,采用DWI、20、30、64个梯度方向的DTI检查,对每个研究对象选6个固定位置ROI,分别为双侧丘脑、尾状核头部、胼胝体体部,对各组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分析。对DTI组及各DWI组所获得的扩散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而DWI组采用b值分别为0、500、1000s/mm2,对不同b值间所得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各同一解剖位置的DWI和DTI所得到的ADC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同一解剖位置不同梯度数量所得ADC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b值所测得ADC值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DTI扩散方向越多,图像质量越好,而DWI扫描b值1000图像质量较500更好。【结论】DWI及DTI扫描所得的ADC值具有可比和一致,两种扫描方法所得量化指标可对照研究。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 简介:摘要分级护理制度是临床护理工作制度之一,也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的重要依据。我国分级护理工作模式始于1956年,由张开秀等前辈倡导而成,成为我国护理质量环节质控的内容和医院评审的项目指标之一。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等四个等级1。于2010年卫生部修订了新的分级护理标准。笔者从事临床护理管理10余年,在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不断提高分级护理质量的同时,感受到实施这项工作的艰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海地区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分析。方法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青海地区胃癌患者VEGF的含量变化以及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的变化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VEGF水平无差异;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P<0.05);治疗组有效者血清VEGF水平较前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者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通过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含量可作为胃癌患者疗效预测的参考指标。

  • 标签: VEGF ELASA 晚期胃癌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634例诊断为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入院期间行空腹肝胆超声检查,并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统计分析两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结果心肌梗死患者NAFLD发生率为52.2%(331/634)。NAFLD组体重指数、血清丙氨酸转氨酶高于非NAFLD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的发生率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x2=7.275,P=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和冠心病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体重超重、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的患者NAFLD的发生率高。

  • 标签: 心肌梗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毒症脑病患者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2012年收治的慢性肾病(CKD)5期患者64例分成两组,除了采用常规分析法之外,还需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办法对尿毒症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血液透析时间、血液透析频率、是否规律血液滤过和灌流中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尿毒症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别是血红蛋白、钠离子、血K+<3.5mmol/L。结论导致尿毒症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本身是否为糖尿病人、患者是否定期行血液滤过以及血K+<3.5mmol/L

  • 标签: 尿毒症脑病 并发症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对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展开分析讨论。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30日—2012年12月30日所收治20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0例患者出现了脑梗死的情况,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余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脱水药、活血药、低血压休克、感染、颅底骨折、脑疝、GCS评分、是否存在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对比,并利用Logistic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脱水药使用过量、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休克、感染、颅底骨折、脑疝、GCS评分、年龄等因素,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有脱水药使用过量、低血压休克、感染、合并糖尿病、脑疝、GCS评分、年龄等,而使用活血药物则可以对患者给予一定的保护,通过上述引起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为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特重型 重型 颅脑损伤 外伤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微出血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确诊患有脑血管方面疾病的患者,采用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及血生化检查的方式。将出现脑微出血的区域进行分区计数并分级。根据检查数据对心脑血管疾病与脑微出血的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脑微出血的发生和分级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相关,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腔隙脑梗塞有关,研究数据P<0.05。结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腔隙脑梗塞等疾病因素,其中上述疾病因素为脑微出血最为首要的危险因素。同时经研究发现脑微出血多发位置位于脑皮层以及脑皮层下的区域,除此之外则见于丘脑及基底节区,偶见于小脑,出现几率最小的位置为脑干。

  • 标签: 脑微出血危险因素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来我院检查的正常妊娠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98例患者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同时配合血清标志物检查、B超检查、腹腔镜必要时可采取刮宫进行诊断。对照组100例研究对象,通过血清标志B超检查来确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异位妊娠组患者的盆腔炎史、异位妊娠史、流产史、盆腔手术史和宫内节育器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包括盆腔炎、异位妊娠、流产、盆腔手术和宫内节育器。

  • 标签: 异位妊娠 危险因素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脑梗死复发性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9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初发患者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以及初发组患者在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TIA史,有着明显的差异,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TIA史是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避免以及控制危险因素,提高综合防治水平,是减少脑梗死复发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脑梗死复发 因素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快速血糖监测仪(本文以下简称为血糖仪)以及生化分析仪(本文以下简称为生化仪)对于血糖相应检测结果的对比和分析。方法2010年1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的门诊以及住院的病人共计353例待检血糖者。其中血糖仪的型号是罗氏P800。分别使用血糖仪以及生化仪对其进行血糖测定。对比两种方式产生的血糖平均值以及综合结果。结果血糖仪组测定的血糖平均值为8.01±0.38。而生化仪组测定的血糖平均值为8.08±0.39。两者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当血糖浓度区间在22.2以上时。血糖仪结果明显比生化仪结果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血糖仪包含的测定范围之内。两种测定方法均可靠。不过血糖仪相应测定的范围有限。过高以及过低时没有数据显示。而生化仪则会补其相应不足。

  • 标签: 快速血糖监测仪 生化分析仪 结果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CES-D抑郁量表进行抑郁评分,计算抑郁的患病率,抑郁程度的分布,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筛选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抑郁55例,抑郁的患病率为:31.3%,经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指标为:文化程度、年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病程、慢性并发症数目;选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的指标有:文化程度、FBG、HbA1C、慢性并发症数目.[结论]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的患病率为:31.3%,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文化程度、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慢性并发症数目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抑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08-2012年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患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儿的入选标准出生时间在14d之内,血清胆红素峰值达342μmol/L以上,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非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80%以上的患儿;设立对照组40例,入选标准出生时间在14d之内或者是足月婴儿,其中,其血清胆红素峰值在258μmol/L、221μmol/L。结果经过两者的对比研究发现,引发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感染,另外还有溶血、早产、头颅血肿、窒息等。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理原因发生很大程度的变迁,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不明原因将是未来婴儿医疗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4月的563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进行统计,并分析其自身基本情况、并发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对其发病率的影响。结果563名老年人中18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率为32.86%,其中男性、≥75岁、肥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及吸烟、饮酒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自身基本情况、并发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对其发病率的影响均较大,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可针对这些方面给予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 标签: 老年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探讨出血性脑梗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出血性脑梗死(HI)又称脑梗死后出血转变,是指患者病发脑梗死后在相关缺血区内有继发性出血现象存在。低龄、脑栓塞病史、高血压、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大面积梗死均为诱导HI发生的危险因素。故在临床工作中,血压过高、大面积脑梗死且占位效应较明显、有严重临床征象者,需及时调控血压,对脑水肿进行治疗,避免在早期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对预防和降低HI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保障。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