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母血游离胎儿DNA检测在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早筛的可靠性及其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B超异常孕妇外周血样本120例,利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进行出生缺陷的筛查。结果:通过NIPT 检查120例发现,,109例正常,,11例异常,占比9.1%,21三体6例,18三体3例,13三体2例。结论NIPT在21-三体综合征的检测中灵敏度高于 18和13-三体综合征及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可以作为21三体综合征的协助诊断方法。

  • 标签: 胎儿基因组病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基因芯片检测应用在分枝杆菌菌种的鉴定以及结核耐药基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采集的158例痰涂片检测为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采集的患者痰液标本进行基因芯片检测鉴定以及使用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系统(BD BACTEC MGIT 960,以下简称“MGIT-960”)培养,并实施耐药性检测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一致性。 结果:RFP检测中,124例患者样本内通过基因芯片法与培养法结果相同均为115例:以MGIT-960培养为参考,基因芯片法准确定为92.7%、灵敏度为79.3%、特异性为96.8%、Kappa为0.790;INH的检测中,124例患者样本内通过基因芯片法与培养法结果相同均为98例,基因芯片法准确定为88.3%、灵敏度为78.1%、特异性为92.4%、Kappa为0.7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 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检测能够精准地鉴定出菌种类型以及耐药基因检测,且与MGIT-960培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基因芯片 分枝杆菌 菌种鉴定 耐药基因 肺结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依其起源部位不同有肝内和肝外胆管癌之分。胆管癌被确诊时多为晚期,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如何早期诊断胆管癌,提高胆管癌患者生存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胆管癌发病在基因水平的研究已有涉及。现有报道显示胆管癌相关基因包括抑癌基因、癌基因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等。近年来,研究发现胆管癌发病与黏蛋白基因、三叶肽基因和同源异型盒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本文就这些方面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肝外胆管癌 癌相关基因 早期诊断 发病 分子生物学技术 同源异型盒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例疑似Williams综合征患者通过基因芯片进行快速诊断,并探讨基因芯片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AffymetrixcytoscanHD芯片对该病例患者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基因组不平衡现象进行检测。结果该患者的染色体7q11.23区域上有一段1473.532kbp的杂合性缺失,该缺失是导致Williams综合征的原因。结论基因芯片是一种协助临床诊断WS的有效方法,借助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以快速的鉴定多种罕见疾病,并根据已知的疾病特征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

  • 标签: 基因芯片,Williams综合征,主动脉瓣上狭窄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本地区孕妇地中海贫血发病率、基因类型,探寻地中海贫血产前可靠的诊断证据。方法 :对 2015年 3月至 2017年 2月 11809 例在我院所有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中开展广泛的血液学检查,对检测阳性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查,并对孕妇的配偶进行筛查。对夫妻双方都患有同种类型地中海贫血的进行产前诊断,怀疑地中海贫血的夫妻进行日基因突变测序、比对,探究未知的突变基因。结果 :11809 例孕妇中确诊地中海贫血有 248例,发病率为 2.1 %,其中 α地中海贫血有 130例,发病率 3.05%;β地中海贫血患者有 118例,发病率 2.73%。产前诊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 8例。血液学检测 RBC, Hb, MCV, RDW, HbA2在 α, β ,α/β和 β/β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本地区 α地中海贫血发病率比 α地中海贫血高,血液学指标中的红细胞参数以及血红蛋白定量检测是筛查本病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孕妇进行地中海贫血的产前筛查,可以确诊重症患儿来及时终止妊振,避免重症患儿的出生。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产前筛查 基因诊断 治疗研究
  • 简介:【摘要】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 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增高,腓肠肌假性肥大为主要特征,临床病情轻重不一。致病基因为编码抗肌萎缩蛋白( dystrophin)基因,该基因组序列跨越 2200 kb,由 79个外显子组成,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人类基因。 DMD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包括单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基因片段重复、单个碱基互换、缺失或插入。迄今已形成多种检测技术,从 Sanger测序、多重 -PCR、 Southern杂交到多重连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 Multiplex Ligation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单个扩增 /内部引物测序技术( single condition amplification / internal primer sequencing technique, SCAIP)、基于基因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新一代测序技术(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等,检测方法优缺点各异,本文结合 DMD/BMD临床表现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段就 DMD/BMD的分子遗传学诊断策略进行综述,以期形成完整全面的临床诊断思路。

  • 标签: 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HBVS基因与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融合基因免疫与联合基因免疫的效果,为HBV和HCV融合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同时含HBVS基因与HCV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SCpcDNA3.1、含HBVS基因真核表达质粒SpcDNA3.1、含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CpcDNA3.1分别免疫小鼠;将SpcDNA3.1+CpcDNA3.1联合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和抗HCV。结果无论是抗HBs和抗HCV阳转出现的时间、阳转率和体液免疫应答强度,融合基因免疫都优于联合基因免疫:融合基因免疫的抗HBs的应答强度低于SpcDNA3.1质粒的免疫,抗HBc的应答强度高于CpcDNA3.1质粒的免疫。结论HCVC基因或其表达产物对HBVS基因或抗原的表达和提呈有抑制作用;HCVC基因与HBVS基因相融合,更有利于HCV核心蛋白的提呈。

  • 标签: 融合基因免疫 联合基因免疫 C基因 效果研究 pcDNA3.1 真核表达质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患者过程中,予以外周血PCA3基因mRNA检测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某院临床接诊80例患者参与分析,研究时间由2022年1月开始,拟定临床计划,收集研究数据,直至2022年12月截止,使用计算机表法依照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分组,研究组为前列腺癌患者40例,对照组为前列腺良性肿瘤患者40例,两组均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外周血PCA3基因mRNA水平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PCA3基因mRNA水平表达情况高于对照组PCA3基因mRNA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外周血PCA3基因mRNA检测技术,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应用价值极高,通过分析相关基因水平表达情况,能够有效掌握患者疾病进展情况,便于选取对应措施进行干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前列腺癌 外周血PCA3基因mRNA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基因测序在β地中海贫血稀有突变患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夫妇A、夫妇B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液常规,做血红蛋白电泳分析,采用PCR仪扩增β球蛋白基因,于ABI3730测序仪上测序。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夫妇A与夫妇B均为β地中海贫血稀有突变携带者,但胎儿未遗传。结论应将基因测序应用到β地中海贫血稀有突变患者产前诊断中,提高β地中海贫血稀有突变患儿的检出率,为新生儿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保证。

  • 标签: 基因测序 &beta 地中海贫血稀有突变 反向杂交芯片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前,尽管PSA检测筛查前列腺癌有争议,但前列腺癌的诊断仍主要基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经直肠超声引导(TRUS)前列腺组织活检。其中PCA3基因是迄今为止描述的前列腺癌最特异的基因之一,应用前景广阔,但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 标签: PCA3基因 PSA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对G6PD缺乏症诊断所发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8月进行G6PD缺乏症检测的100例血样进行检测,对常见的6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以临床就检测金标准对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所发挥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荧光PCR法诊断G6PD缺乏症的灵敏度为98%,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8%,诊断符合率为98%。结论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在G6PD缺乏症诊断中发挥了积极的诊断价值,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符合率高等特点,杂合子检出率高,可以将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作为G6PD缺乏症的首选诊断检查方式。

  • 标签: 荧光定量 PCR基因检测 G6PD缺乏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核酸检测方法对G6PD缺乏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接收的100份血样(阴性标本和阳性标本各50份),分别使用基因芯片核酸检测(观察组)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法(对照组)对血样进行检 测,最终用Sanger测序法评判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特异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基因芯片 G6PD缺乏症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法 Sanger测序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展开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时将RAF V600E 基因检测方法与细针穿刺活检方法进行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工作在我院展开,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共选取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单纯的细针穿刺活检诊断,另一组给予穿刺活检联合BRAF V600E 基因检测,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下的诊断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其分别为96.00%和82.00%,其中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表示为P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肿瘤 BRAF V600E 基因检测 细针穿刺活检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和基因共同表达网络鉴定乳腺癌的关键基因。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乳腺癌的关键基因,并使用免疫组化或PCR对其进行验证,从而鉴定出该癌症新的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结果:从WGCNA中,我们发现了53个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其中,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而DDX5在TCGA伴转移的乳腺癌样本中也有高表达。结论: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可能为乳腺癌的关键基因

  • 标签: 肿瘤基因组图谱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乳腺肿瘤 数据挖掘 生物学肿瘤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和基因共同表达网络鉴定乳腺癌的关键基因。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乳腺癌的关键基因,并使用免疫组化或PCR对其进行验证,从而鉴定出该癌症新的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结果:从WGCNA中,我们发现了53个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其中,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而DDX5在TCGA伴转移的乳腺癌样本中也有高表达。结论: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可能为乳腺癌的关键基因

  • 标签: 肿瘤基因组图谱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乳腺肿瘤 数据挖掘 生物学肿瘤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