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StanfordA型(40例)和B型患者(40例)的临床症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死亡风险。结果80例患者中65例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15例死亡,StanfordA型患者死亡风险相对高于StanfordB型(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急危重症,其病死率及误诊率较高,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该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周密、细致、恰当的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对改善主动脉夹层预后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护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收集我院 2018年1月- 12月收治的 8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StanfordA型( 40例)和 B型患者( 40例)的临床症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死亡风险。结果: 80例患者中 65例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15例死亡, StanfordA型患者死亡风险相对高于 StanfordB型( 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急危重症,其病死率及误诊率较高,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该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周密、细致、恰当的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对改善主动脉夹层预后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护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相关护理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对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21例,女5例,对术后的相关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结果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功能不全以及术后引流量多而需再次开胸。结论精心正确的术后护理对观察患者病情,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患者恢复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并发症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2016年6例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妊娠早期1例,妊娠晚期及产褥期5例;既往有马凡氏综合症者3例,高血压史者1例;主动脉夹层分型采用Stanford分型标准,A型3例,B型3例。StanfordA型患者均采取以Bentall术为基础的手术治疗,2例产妇及围产儿均存活,1例产妇存活围产儿死亡,1例患者因术后出现心室纤颤及心排量综合征死亡。StanfordB型患者行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2例产妇及围产儿均存活,1例产妇存活围产儿死亡。结论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快速评估及明确诊断,加强围术期精心的监护,做好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是手术治疗成功及维护母婴安全的关键。

  • 标签: 妊娠 主动脉夹层 马凡氏综合征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脉夹层具有病情凶险的特点,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方法对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共收治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围手术期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夹层病人,其中56例病人安全渡过主动脉夹层的急性期,3例病人术前死亡,1例病人自动出院。结论做好对疼痛、便秘、血压控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有助于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于保证患者术后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临床怀疑为主动脉夹层的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实施磁共振C-Whole-CeMRA序列检查和CT血管成像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主动脉夹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3例患者中,19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均证实为主动脉夹层。磁共振C-Whole-CeMRA序列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与CT血管成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C-Whole-CeMRA序列检查在主动脉夹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能够获得与CT血管成像相当的应用效果,且安全、无创,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磁共振 C-Whole-CeMRA序列 CT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护理情况,总结护理经验。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实施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患者9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2例患者于术后第1天出现术后综合征,经过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胸、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术前教育、心理疏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全方位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健康锚定区不足15mm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应用Castor单分支型支架治疗18例近端健康锚定区<15mm的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TBAD17例,慢性TBAD1例,患者均经CT血管成像(CTA)确诊。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127.8±20.1)min,均无内漏发生,围术期无脑梗死、夹层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中2例左锁骨下动脉(LSA)分支支架释放后存在狭窄,给予球囊扩张后狭窄解除;1例术后出现左侧肱动脉穿刺点血肿,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18例,平均随访时间(8±2)个月,无截瘫及死亡病例,LSA分支支架通畅率为100%,无内漏及夹层逆撕,胸主动脉段真腔直径较术前明显扩大、假腔直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胸段假腔术后血栓化率高于腹主动脉。结论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近端健康锚定区不足15mm的TBAD可以有效重建LSA,操作安全精准,隔绝效果好,短期随访无内漏发生,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分支支架 左锁骨下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在主动脉夹层二期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累及腹腔内脏动脉的主动脉夹层进行二期手术中接受复合手术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造影显示所有患者腹主动脉破口完全隔绝,2例假腔延迟显影,破口位于髂动脉,其余假腔不显影。术后无截瘫、内漏、出血、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二期手术后随访0.5~3年,患者人工血管及支架内血流均通畅,5例患者假腔完全血栓化,1例患者因髂总动脉远端有破口假腔未完全血栓化,因假腔未见增大,未做处理,继续观察。结论复合手术能简化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扩大覆膜支架腔内治疗的适应证范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复合手术 主动脉夹层 二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2例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常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另以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2例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为观察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平均水平为(5.1±0.3),焦虑评分平均为(22.8±3.3),对照组患者视力恢复平均水平、焦虑评分分别为(4.7±0.2)、(34.2±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5.036、9.2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护理满意度为97.62%(41/4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4.29%(6/42)、76.19%(32/4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2.323、18.274)。结论玻璃体切割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应重视不同阶段的患者诉求,结合病情特点和变化综合开展。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围手术期 知识宣讲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收治的 42例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常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另以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42例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为观察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平均水平为( 5.1±0.3),焦虑评分平均为( 22.8±3.3),对照组患者视力恢复平均水平、焦虑评分分别为( 4.7±0.2)、( 34.2±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5.036、 9.2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76%( 2/42),护理满意度为 97.62%( 41/4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14.29%( 6/42)、 76.19%( 32/4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X2=12.323、 18.274)。结论:玻璃体切割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应重视不同阶段的患者诉求,结合病情特点和变化综合开展。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围手术期 知识宣讲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收治的 42例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常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另以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42例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为观察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平均水平为( 5.1±0.3),焦虑评分平均为( 22.8±3.3),对照组患者视力恢复平均水平、焦虑评分分别为( 4.7±0.2)、( 34.2±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5.036、 9.2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76%( 2/42),护理满意度为 97.62%( 41/4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14.29%( 6/42)、 76.19%( 32/4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X2=12.323、 18.274)。结论:玻璃体切割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应重视不同阶段的患者诉求,结合病情特点和变化综合开展。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围手术期 知识宣讲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玻璃酸钠滴眼液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为处方、工艺研究和包装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子排阻色谱法检测玻璃酸钠滴眼液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并考察其在高温、光照、酸、碱、氧化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方法专属性良好,对照品30.5万~235万分子量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4),精密度RSD=0.68%(n=6);重复性RSD=0.91%(n=6);溶液24小时稳定性RSD=0.54%(n=8);玻璃酸钠分子量在高温、光照和酸性条件下分子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碱性和氧化条件下趋势尤其明显。结论分子排阻色谱法专属性、线性、精密度、重复性、溶液稳定性良好,可用于滴眼液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测定和影响因素考察。处方、工艺设计时需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包装设计时需考虑遮光。

  • 标签: 玻璃酸钠 分子量 分子排阻色谱法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主动脉夹层双支架技术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8年12月1例主动脉夹层并发脑出血术后腔内隔绝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治疗护理,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健康出院。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合并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各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护理,保证患者术后的安全,为手术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脑出血 腔内隔绝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分析Stanford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通过将60例Stanford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护理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方式,总结Stanford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重症监护和住院时间。

  • 标签: 术后并发症 Stanford A型 主动脉夹层 护理分析
  • 简介:目的探究心动周期内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瞬态行为。方法基于1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个性患者的CT扫描图像逆向重构得到主动脉夹层三维几何模型,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进行了血液流动数值仿真,得到壁面压强、壁面剪切应力、血流速度、TAWSS和OS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在整个心动周期内,血液动力学参数在心脏收缩期会展现出大幅度的波动特征;真腔流道的下游狭窄处会出现较高的壁面剪切应力分布,可能诱发下游血管的二次破口;尽管假腔内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总体上要小于真腔,但假腔受交变方向的剪应力更加剧烈。结论基于个性化主动脉夹层的研究成果可为临床医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 标签: 个性化主动脉夹层 计算流体动力学 血液动力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