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溶栓。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置管溶栓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4.9±0.8)cmvs(1.4±0.5)cm,P<0.01);膝下周径减少[(3.8±0.6)cmvs(1.0±0.4)cm,P<0.01]。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7.6±1.5vs1.8±0.7,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隐静脉 置管溶栓 消肿百分比 溶栓百分比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7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以CDT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通过电话、血管彩超及血管造影的方法进行随访,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率,有无肺动脉栓塞(PE)发生,滤器内血流通畅情况及滤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8±0.4)个月,2例失访。下肢深静脉通畅率为(60.03±13.48)%,治疗期间有2例发生轻度PE症状,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血管造影发现滤器内拦截血栓者12例,及时予以滤器内置管溶栓及导管吸栓后,血栓基本清除。随访发现滤器内血流通畅率为93.02%。结论对于急性下肢DVT行CDT治疗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有效避免了PE的发生,降低溶栓治疗的风险。

  • 标签: 下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术后髂静脉支架治疗髂静脉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55例下肢DVT患者经CDT治疗后,髂静脉远端主干静脉完全通畅,髂静脉残留狭窄大于50%者中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5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对照组29例髂静脉未置入支架。观察指标:深静脉通畅率,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变化,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计分(VCSS)变化及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行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实验组40例,对照组2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终点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35/40)vs29.6%(8/27),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1年累积通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86.0%vs54.8%,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0.21vs0.69±0.23,P<0.01)。随访终点实验组及对照组VCSS术后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7±0.27vs6.56±0.23,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CIVIQ调查表终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67±3.01vs39.34±6.66,P<0.01)。结论髂静脉支架对下肢DVT导管溶栓术后治疗髂静脉病变能够提高深静脉的通畅率,提高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性溶栓 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