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体外冲击波(ESWL)碎石的护理方法。泌尿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人群患病率为1%--5%,已构成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能达到安全、有效、痛苦少、恢复快的目的。综合对症的护理提高了结石的排净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

  • 标签: 泌尿系结石,体外冲击波,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靶向EMMPRINsiRNA减轻牙周组织破坏的体外研究成果。方法本次研究收集病情轻重不同的牙周病组织,建立HGEC和牙周成纤维细胞(包括PDLCs或HGF)共培养模型,经由体外实验法,分析靶向EMMPRINsiRNA与宿主牙周易感性之间关联。结果EMMPRINsiRNA与重度牙周炎、上皮细胞中EMMPRIN表达水平以及EMMPRIN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结论减轻MMPs能够降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有助于为探究牙周病治疗新思路提供具有一定可靠性的研究数据。

  • 标签: EMMPRIN siRNA 牙周病 MMP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观察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76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配合组与对照组2个组别。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配合组加强围术期护理配合。结果配合组患者转机时间(82.65±12.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7.99±4.78)min、治愈率94.87%、死亡率5.13%,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加强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缩短转机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提高疾病治愈率,有效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转机时间 主动脉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入院的膀胱结石患者共90例,均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根据治疗体位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半卧位,对照1组采用仰卧位,对照2组采用俯卧位,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组的86.67%和对照2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采取半卧位效果好一些,但临床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何时的体位,以提高治愈率。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膀胱结石 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 ESC、 MSC构建复合皮肤修复创伤皮肤的可行性。方法:①收集烧伤患者植皮手术剩余的皮片标本,并将其标号保存。经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用Ⅳ型胶原培养皿快速粘附培养,利用差速粘附法分离,将人表皮干细胞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②取 SD大鼠 15只,随机分为 3组,在动物背部正中尾部用常规手术法切除大小相同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实验组 A移植复合皮肤;对照组 B移植脱细胞真皮;空白组 C组、用纱布敷盖创面。观察三周内创面愈合情况。 结果:术后 A、 B、 C三组 15d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是 (88.02±6.82)、 (82.79±7.18)、 (69.03±6.12)。结论:通过移植表皮干细胞,同时覆盖皮肤的碎薄皮片,抑或覆盖表皮细胞,进而构建与正常皮肤相类似的皮肤替代物,可用于修复全层皮肤缺损,为临床上治疗创伤尤其是全损皮肤或难愈性创面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 标签: ESC 复合皮肤 MSC 皮肤替代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理特征,总结心理护理经验。方法2016年1月~2017年9月,医院执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44例,落实围术期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后,心理状态有所好转,术前出现2例睡眠障碍、4例哭泣者,术后出现1例心理应激引起的心动过速。全程未见严重的心理应激相关不良事件。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围术期特别是术前有明显的焦虑、恐惧情绪。

  • 标签: 围术期 心理护理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体外冲击波(ESWT)作为一种新型的、稳定的、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随着专业技术的不断提升,ESWT的应用领域已由治疗骨组织疾病与软组织慢性损伤疾病,逐渐扩展到肌肉痉挛、皮肤损伤和心脏疾病等领域。与传统理疗不同的是,ESWT不仅仅是作用于提高新陈代谢,还远远超出了这一功能。但是由于研究过程中对如何选择合适时间、频率和剂量等应用方法,以及循证依据不充分,在临床治疗上尚未能扩大适用范围。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 康复医学 慢性软组织 领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碎石术在泌尿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 2016 年 6 月 1 日 -2017 年 5 月 31 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72 例泌尿结石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 36 例。一组为保守组(保守治疗),一组为手术组(实施体外冲击碎石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石排出时间及尿红细胞数目 。结果:手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97.22% )更高,结石排出时间( 8.11 ±3.34 天 )更短,治疗后尿红细胞数目( 7.99 ±3.58 10 9 /L )更少( p < 0.05 ) 。结论:体外冲击碎石术值得应用在泌尿结石的治疗中 。

  • 标签: 体外冲击碎石 泌尿结石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软组织慢性疼痛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4月期间收治的 80例软组织慢性疼痛患者,依据不同治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运用体位冲击波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改善效果。结果:在治疗后 VAS疼痛评分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 97.5%,对照组为 9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软组织慢性疼痛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有效的保障治疗疗效,降低疼痛程度。

  • 标签: [ ] 软组织慢性疼痛 体外冲击波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当前静脉通路的搭建技术中PICC技术由于对于患者静脉损伤较小,操作难度小,便于维护,不影响日常生活等诸多优点,在临床使用中成为了较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关于PICC导管的体外固定方式,历来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PICC体外固定方式进行了归纳研究,并对其优劣进行了概述,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选择PICC导管固定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来我院生殖中心行2次及以上IVF-ET并治疗2个周期及以上的60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显著改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多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临床中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对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愈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多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心理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讨论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氧供耗平衡导向温度管理的安全性以及效果。 方法: 以我院在 2014 年 1 月 -2016 年 9 月收治的需要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 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儿使用传统温度管理的方法,观察组患儿在 CDI500 连续血气监测患儿氧供需的状态下进行温度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总用时、术中输液总量、消毒前体温、 CPB 最低体温。 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的手术总用时、术中输液总量、消毒前体温、 CPB 最低体温方面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观察组对患儿在 CDI500 连续血气监测患儿氧供需的状态下进行温度管理,能够有效的实现对患儿的简化保温护理,通过与氧供耗平衡理论实现对患儿的温度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的体温波动引发的不良发应。

  • 标签: 小儿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氧供耗平衡 温度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针对增强牙根抗折性能中采用铸造桩表面喷砂进行体外试验的效果;方法:收集 40名患者的第一前磨牙进行治疗,研究牙齿均属于近期拔出,在进行治疗后再距离釉牙骨质界 1.5毫米处进行截冠,将样本牙齿随机划分为两组,进行金属全冠修复及铸造桩核,研究组采用铸造桩粘固并进行表面的喷砂,参照组不采用处理方式。并在电子万能实验机上测试。结果:研究组的牙齿牙根折裂的强度为 3. 114±0. 367k N, 2 ,参照组的牙齿牙根折裂强度为 2. 774±0. 367k N,其差异性符合统计学的标准。结论:为提高患者桩核冠牙根修复的抗折强度,进行铸造桩表面喷砂的效果较为理想,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喷砂处理 牙根抗折性能 实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