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系统性研究指出,长时间大强度运动诱发的可逆性心肌功能障碍与临床心肌抑所出现的心室功能障碍过程有明显的相似性。目的:试图将运动性心肌抑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为大强度运动与运动风险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CNKI数据库检索196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与运动性心肌抑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检索关键词"exercise,myocardialstunning"OR"exercise-inducedmyocardialstunning"和"运动,心肌抑"或"运动性心肌抑"。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0篇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心肌抑是一种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相关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现象。关于心肌抑和运动训练关系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运动训练对心肌抑的保护作用上。运动诱发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肌抑现象已被证实,且已有研究发现力竭性跑台运动诱发大鼠心肌抑现象。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也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因而,运动训练诱发正常人的运动性心肌抑现象应该存在。分析结果,运动性心肌抑现象确实存在,是研究运动风险安全上限的重要概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心肌顿抑 抗氧化剂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运动医学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嵌性混合痔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观察总结。方法根据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嵌型混合痔患者的护理,从临床症状、用药、病情观察等方面总结出其临床特点和观察要点,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37例患者,经护理后,30例术后痛感显著减轻,排便顺利,痔核萎缩;6例痔核基本消失,无便血情况;1例便血稍少,痔核仍有部分脱出。结论开展对嵌性混合痔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强治疗和护理效果,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临床护理显著提升治愈率,应推广。

  • 标签: 嵌顿性混合痔 护理体会 效果分析
  • 简介: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81岁。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1d”为主诉收住内科,并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请我普外科会诊明确指出患者为机械性肠梗阻,病因上结合查体右腹股沟下方有包块,考虑股疝嵌所致。但患者未及时转外科手术治疗,并在内科查腹部CT及彩超均提示为囊性肿物,并依此排除股疝嵌致机械性肠梗阻,结果保守治疗无效,6d后转入我科手术治疗,证实为小肠疝入股环并嵌,肠管已坏死。行坏死肠管切除吻合术,并修补股环。术后11d痊愈出院,例2:患者,女,59岁。以“腹痛伴恶心5d,加重并腹胀半天”为主诉入住内科。有右腹股沟区肿块病史10年。内科诊断为腹痛待查:完全性肠梗阻。并行胃肠减压后,腹胀减轻,疼痛缓解。3d后请我科会诊,查体:右侧下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右侧腹股沟区有一约4cm×5cm肿物。考虑为股疝嵌所致。遂转入我普外科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为小肠由股环疝出并嵌,导致部分肠管坏死。行坏死肠管楔形切除术,修补股环。术后痊愈出院。2讨论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femorelhemia)。发病率约占腹外疝3%~5%,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

  • 标签: 例嵌 原因分析 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宫内节育环(IUD)异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医院收治的64例疑似IUD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阴道二维、三维超声检查,视宫腔镜检查为金标准,对不同超声检查结果展开评价,如IUD各类型位置、形态检出准确度等。结果64例疑似患者中经宫腔镜证实60例存在IUD异位,其位置异常率达93.75%(60/64);异位类型及数目包含下移、嵌、旋转及穿孔26例、18例、13例、3例。经阴道三维超声于IUD各位置异常上检出率为95.00%(57/60),与经阴道二维超声76.67%(46/60)比较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妊娠 子宫嵌顿 超声诊断
  • 简介:1病例报告患儿6个月,4天前突然出现哭闹不止,伴有恶心,呕吐6次,呕吐为胃内容物,随之发现左腹股沟区有一肿块而急诊入院.既往患有左侧隐睾症.入院检查:体温37.5℃,脉搏110/min,急性痛苦面容,查体不合作.心肺正常.腹部稍隆起,全腹有轻度压痛,左下腹肌紧张(+),肠鸣音增强.

  • 标签: 病例报告 肠鸣音 腹股沟区 急性痛 合并 胃内容物
  • 简介:脐疝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为小儿常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逐渐减少,大多数可在1岁内自愈,罕有发生嵌者。本院曾收治2例在婴儿期脐疝嵌患儿,报告如下。

  • 标签: 疝嵌顿 婴儿期 脐疝 肠梗阻 先天性发育缺陷
  • 简介:患者,男,14d,因“右侧阴囊突然增大伴恶心呕吐及腹胀4d”由外院转入。患儿足月顺产。入院检查:T:37.6℃,HR:27次/min,P:132次/min。发育正常,消瘦,精神萎靡,眼球下陷,腹部隆起,叩诊为高调鼓音,触痛明显,肠鸣音消失,右侧阴囊显著肿大,呈暗紫色,不可还纳。实验室检查:WBC:10.2×109/L,RBC:4.24×1012/L,Hb:123g/L。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内可见液性暗区,前后径约4.12mm,内可见肠蠕动回声。入院诊断:①中毒性低血容量性休克;②嵌疝合并麻痹性肠梗阻;③肠坏死;④水、电解质紊乱。手术所见:疝囊壁色暗红,高度水肿且极脆,打开疝囊,溢出淡红色血性液约10ml,扩大疝囊切开发现小肠(空回肠难以准确分辨),有长约12cm呈M型嵌入疝囊内,颜色呈暗紫色,高度充血,水肿,并有一约8mm×8mm穿孔,有少量肠内容物溢出,行肠管修补术后,热盐水敷肠管20min后,肠管颜色渐转为暗红,后渐转红,且恢复蠕动。查无异常后,还入腹腔,行疝修补。术中出现呼吸骤停,给予人工呼吸,恢复自主呼吸。术后给予灌肠2次,肠蠕动渐恢复,术后第2天开始排便,第4天肠鸣音恢复但较弱,第5天...

  • 标签: 合并肠穿孔 嵌疝 新生儿嵌
  • 简介:老年人嵌疝是较常见外科急症之一,因老年人常并存疾病,在病情处理上较中青年人要复杂得多,如不予高度重视会造成不良后果.结合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68例老年嵌疝,将有关诊治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 标签: 临床诊治 例老年人 嵌疝
  • 简介:摘要我院肿瘤科自2008年以来,对安贴的应用进行了临床应用,通过2年多的临床试验与观察研究发现,安贴在广泛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意义价值。

  • 标签: 安普贴 临床应用
  • 简介:患者男,78岁,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0年,不能回纳7h于2017年2月10日急诊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患者7h前发现右侧包块突出后不能回纳,感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2次。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既往有胆囊切除术和腰椎手术史,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数年,偶感呼吸困难。

  • 标签: 小肠破裂 嵌顿疝 手法复位 右侧腹股沟 腰椎手术 胆囊切除术
  • 简介:目的研究腹股沟嵌疝急诊手术应用补片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9例腹股沟嵌疝行手术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纳入的患者分为补片组(39例)和非补片组(40例),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中使用网塞23例,Lichtenstein16例,均为传统网片。传统疝修补术包括Bassini法22例、McVay法17例、Halsted法1例。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信息。结果补片组与非补片组复发率分别为2.6%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股沟嵌疝在未行肠切除的情况下,使用补片是安全的,并且可以降低术后疝的复发率。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补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股疝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腹外疝总数的2%~4%[1],女性多见,男性患者则较为少见,患病率占2%怛0。其中青壮年男性患病更为少见。作者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86例股疝,包括青壮年男性12例,其中嵌8例(66.7%),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股疝嵌顿 男性患者 临床分析 青壮年 腹外疝 患病率
  • 简介:一、患者资料1.病例1:患者男性,75岁,因结肠部分切除术后2年,入院前30min因咳嗽,腹部切口处膨出一包块,包块不能还纳伴疼痛。查体:T37.0℃,P102次/min,R22次/min,BP120/78mmHg。腹部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左下腹部包块约5cm×10cm×5cm大小,皮肤无红肿、破溃,包块质地中等,压痛明显,平卧位包块手推不能还纳。

  • 标签: 院前急救 嵌顿疝 腹部包块 护理 治疗 患者资料
  • 简介:腹股沟斜疝嵌为临床常见急诊,易诊断需急诊手术。但是阑尾脓肿之炎性渗液流入疝囊误诊嵌性疝而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报告不多。现将我院1988~1998年收治的1例病例分析如下:

  • 标签: 疝囊积脓 误诊 嵌顿性斜疝 临床资料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