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中光固化复合树脂树脂修复牙正畸附件粘接中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对本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口腔正畸患者分组(各组3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采用四手操作法的护理配合,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对比,观察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模式可显著减少本研究患者口腔炎症反应,缓解负性情绪,可推广。

  • 标签: 口腔正畸 光固化复合树脂 正畸附件粘接 牙龈炎
  • 简介:【摘要】临床上口腔护理的核心为以人为本,将患者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患者舒适性,同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大部分医院都倡导四手操作。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心理和生理方面尚且处于发育阶段,较成人更为特殊,因此,四手操作技术更为凸显。有效的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缩短治疗的时间,减轻儿童的不适感,还可有效确保儿童的安全。本次研究主要阐述了四手操作技术在儿童前牙树脂美容冠中的应用进展,内容包括四手操作具体措施,应用进展和相关注意事项等,为临床更好提升儿童前牙树脂美容冠修复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乳牙 前牙透明树脂冠 四手操作 护理干预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临床口腔美容修复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有效性。方法:将本院2021年期间收治的50例牙体畸形及缺损患者设为参照组,将同期收治的50例氟斑牙患者设为研究组,对两组牙科患者均实施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氟斑牙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参照组牙体畸形及缺损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口腔美容修复治疗中给予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临床中应结合牙科患者疾病具体类型实施相应的治疗,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口腔咀嚼功能,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光固化复合树脂 口腔疾病 美容修复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牙间隙修复患者进行树脂修复、瓷贴面修复,做好效果比较。方法:通过选取90例前牙间隙及缺损患者,均于2020.3-2022.8月间收治,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对照组采用树脂修复,研究A组不备牙瓷贴面,研究B组备牙瓷贴面,做好满意度以及复查标准分析。结果:修复体美学效果分析,研究A组、研究B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A组、研究B组、对照组中修复体美学效果评分分别为9.31±0.47、9.52±0.36、8.69±0.81,经比较,研究B组效果最优,三组患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于瓷贴面材料来说,硬度、完整度具有明显优势,整体基础稳定,经研究表明,使用瓷贴面整体满意度较高。

  • 标签: 树脂修复 瓷贴面 前牙间隙修复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树脂充填材料对乳牙龋病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乳牙龋病患儿90例(144颗患牙),时间范围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72颗患牙,光固化膏体树脂充填治疗)和观察组(45例,72颗患牙,光固化流动树脂充填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充填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90.28%)充填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00%),观察组(6.94%)继发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牙龋病治疗中,光固化流动树脂具有充填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继发龋发生率低等应用优势。

  • 标签: 乳牙龋病 充填治疗 光固化流动树脂 光固化膏体树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新型大块充填流动树脂修复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52名,208颗患牙,年龄在30-60岁之间,其中男22例,女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楔状缺损患牙104颗,采取新型大块流动树脂修复;对照组楔状缺损患牙104颗,采取复合树脂修复。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修复完成一年后,比较两组在修复体外形,边缘染色,继发龋,牙齿敏感等指标上有无差异。结果:一年的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新型大块流动树脂修复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成功率是97.1%,对照组复合树脂修复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成功率95.2%,两组比较,统计学结果无差异。对术后牙敏感,边缘密合性的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效果相当。结论:将新型大块充填流动树脂应用在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修复中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流动树脂 复合树脂 楔状缺损 前磨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动树脂充填后联合应用多乐氟治疗乳磨牙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的医院患有乳磨牙龋齿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成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流动树脂充填治疗,观察组采用流动树脂充填后联合多乐氟治疗,治疗后评估患者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流动树脂 多乐氟 乳磨牙龋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硅酸锂高嵌体和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院内修复牙缺损患者80例对比观察,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复合树脂嵌体修复,观察组硅酸锂高嵌体修复,对比疗效。结果 两组效果无差异性,但观察组美学满意度相对较高。结论 两种嵌体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硅酸锂高嵌体的美学价值较高。

  • 标签: 硅酸锂高嵌体 复合树脂嵌体 修复牙体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牙体缺损修复中联合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03月~2021年03月从我院接收的牙体缺损病人内随机抽选100例,根据入院的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参照组(n=50)使用金属桩进行修复,而试验组(n=50)使用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联合进行修复,对比两组病人的修复效果与血清ALP状况、病人对治疗的满意度以及复诊情况。结果:治疗后的牙体修复完整状况、边缘适合状况以及牙体松脱状况试验组均比参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牙体缺损 玻璃纤维桩 金属桩 复合树脂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硅酸锂高嵌体和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就诊的牙体缺损患者中选取96例(患牙96颗),以治疗差异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嵌体修复时,将复合树脂给予对照组,将硅酸锂高嵌体给予观察组,对比组间微渗漏情况,分析组间观察指标。结果:组间微渗漏情况对比(P=0.003,0.000,0.017,0.014,0.000)。组间观察指标对比(P=0.00,0.00,0.000,0.000)。结论:硅酸锂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取得了理想效果, 可推行。

  • 标签: 硅酸锂高嵌体 复合树脂嵌体 修复牙体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两种粘结剂加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乳牙龋齿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近一年内(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牙龋齿患儿,分别应用全酸蚀粘结剂+复合树脂治疗、自酸蚀粘结剂+复合树脂治疗,比较分析两种粘结剂与复合树脂充填修复疗效。结果:经自酸蚀牙粘结剂+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后,患儿的修复体固位、牙髓活力等评分呈良好趋势,其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改善,相比之下接受全酸蚀粘结剂+复合树脂治疗患儿情况则相对较差,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乳牙龋齿的治疗中,与全酸蚀粘结剂+复合树脂治疗方案相比,自酸蚀粘结剂+复合树脂治疗方案应用价值更加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全酸蚀粘结剂 自酸蚀粘结剂 复合树脂 乳牙龋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聚胺、微柱凝胶在输血检验中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分组,分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n=20例),研究1组采用凝聚胺进行检验,研究2组采用微柱凝胶进行检验,两组患者输血检验耗时、输血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1组患者输血检验耗时短于研究2组,研究1组患者输血检验提示阳性率高于研究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输血检验工作中,凝聚胺、微柱凝胶两种检验方法各具优势,前者检验效率突出,后者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更高。

  • 标签: 输血检验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在牙科临床治疗时,对牙体缺损的患者,使用树脂直接充填与铸瓷嵌体修复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方法:126例牙体缺损的患者,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被选择进入本次研究,对所有人进行规范化的数字分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研究组(63人),铸瓷嵌体修复,对照组(63人),树脂直接充填,对比BOP、CAL、SBI、PPD、VAS评分,牙齿咬合度、基牙健康程度、牙齿美观性、咀嚼功能评分。结果: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效果更高(P

  • 标签: 牙体缺损 树脂直接充填 铸瓷嵌体修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血常规检验的96例患者(2021.2-2022.6),以采血方式不同为分组依据,随机分配为2组,各48例,末梢采血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静脉采血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结果: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血红蛋白指标、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平均体积指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静脉采血用于血常规检验中,所展现出来的应用价值明显好于末梢采血,检测结果稳定性及准确率高,可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刍议PCR检验与细菌培养的应用对提高阴道细菌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随机抽取了110例阴道细菌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分组分为实验组55例与参照组55例。其中实验组实行PCR检验而参照组采用细菌培养,重点对比两组的检验效果。结果:(1)实验组与参照组致病菌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参照组检验灵敏度、特异度相比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细菌检验中PCR检验的应用可提高致病菌检出率,而且检验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阴道细菌应用PCR检验和细菌培养诊断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9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细菌培养,研究组应用PCR检验,对比两组患者阴道细菌整体检出率和不同类型细菌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阴道细菌整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肠球菌、棒状杆菌、戛纳杆菌、加特纳菌等细菌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R检验在阴道细菌检验中,整体和具体类型细菌的检出率更高,具备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PCR检验 细菌培养法 诊断准确率 不同类型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吸附筛查HIV抗体的效果。方法:择取104例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疑似HIV感染患者,时间区间在2021年03月至2022年03月。所有患者均进行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以金标准检测结果为参考。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测后的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漏诊率。结果:在对疑似HIV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后,化学发光检测结果中阳性患者有95例,漏诊患者有1例;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中阳性患者有86例,漏诊患者有10例。化学发光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且漏诊率低(P<0.05)。结论:在对疑似HIV感染患者进行HIV抗体筛查时,运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吸附均可起到筛查效果,但前者的阳性检出率更高,更能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为后期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HIV抗体筛查 阳性检出率 漏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性。方法: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共计1000例,经过实验条件筛选之后,选择8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800例患者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进行抗核抗体的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采用蛋白印迹诊断的正确率高于间接免疫荧光,采用蛋白印迹的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都优于间接免疫荧光。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疑似患者,采用蛋白印迹准确率更高,更能够帮助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法 蛋白印迹法 抗核 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过程中应用尿液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共32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取尿液样本并将其96份,均分为三组,分别实施尿液干化学检验、尿沉渣检验及联合检验措施,观察三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及白细胞阳性率。结果:联合检测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检验联合尿沉渣检验措施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液干化学检验 尿沉渣检验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乳牙预成冠与树脂直接充填治疗乳牙大面积龋患儿的效果。方法:抽选66例乳牙大面积龋患儿,分为两组。常规组用树脂直接充填治疗,实验组用乳牙预成冠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之下,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乳牙预成冠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患儿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同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易被患儿接受,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科室整体治疗质量水平,避免医患矛盾,值得推广。

  • 标签: 乳牙大面积龋 乳牙预成冠 树脂直接填充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