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观察弥散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于2019年8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开始/结束)84例弥散颅脑轴索损伤患者MRI检查资料、CT检查资料,观察影像学特征,分析不同方法检出率情况。结果 MRI检查方式弥散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高于CT检查诊断方式,差异显著(P<0.05)。MRI检查、CT检查脑室出血、硬膜外血肿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MRI检查弥散颅脑轴索损伤影像特征包括TWI显示大脑双侧半球脑沟变浅,脑回粗大;扩散加权成像显示大脑半球皮质下区出现多处斑点状低信号,水肿带明显。结论 弥散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MRI具有一定优势,可获取清晰影像,弥散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弥散性颅脑轴索损伤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弥散性脑肿胀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联合现代康复综合疗法在弥漫轴索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中60例对象均为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0月间接收的弥漫轴索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划分成对照组(30例,现代康复综合疗法)、观察组(30例,联合针灸疗法)。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虽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弥漫轴索损伤患者治疗中,针灸联合现代康复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状态,提升患者机体功能。

  • 标签: 针灸 康复综合性疗法 弥漫性脑轴索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联合现代康复综合疗法在弥漫轴索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中60例对象均为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0月间接收的弥漫轴索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划分成对照组(30例,现代康复综合疗法)、观察组(30例,联合针灸疗法)。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虽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弥漫轴索损伤患者治疗中,针灸联合现代康复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状态,提升患者机体功能。

  • 标签: 针灸 康复综合性疗法 弥漫性脑轴索损伤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开放损伤超时缝合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60例四肢开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30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30例)。对照组行包扎,观察组行超时缝合。对两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变化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伤口愈合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肢开放损伤应用超时缝合治疗,伤口愈合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治疗效果更显著,且可有效缓解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四肢 开放性损伤 超时缝合 包扎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约40%的肿瘤可以通过放疗根治。但在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而放疗后出现的放射心脏损伤是肿瘤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本文将对放射心脏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性心脏损伤,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医学科压力损伤(PU)的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重症医学科共126例患者,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干预组则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入针对PU的护理措施,如压力分散垫、早期床位转换等。记录标准包括PU发生率、PU分级及患者康复情况。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PU发生率显著降低,PU分级也有所减轻。干预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明显改善,住院时间较短,且康复率更高。结论:重症医学科压力损伤护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PU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在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中,应加强对PU的风险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压力性损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术获得压力损伤是手术室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会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明显影响,而预防和减少手术获得压力损伤是手术室护理的重难点。本文针对手术获得压力损伤危险因素进行可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护理,为临床预防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肾内科患者实施预见性压力损伤预防护理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本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诊治的肾内科疾病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预见性压力损伤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较高,压力损伤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肾内科患者 预见性护理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医学科压力损伤(PU)的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重症医学科共126例患者,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干预组则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入针对PU的护理措施,如压力分散垫、早期床位转换等。记录标准包括PU发生率、PU分级及患者康复情况。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PU发生率显著降低,PU分级也有所减轻。干预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明显改善,住院时间较短,且康复率更高。结论:重症医学科压力损伤护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PU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在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中,应加强对PU的风险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压力性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集的300例资料中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信息,计算术中应激损伤的发生率。结果:术中局部潮湿、术中出血≥100mL/h、术前使用皮质类固醇均为术中应激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采取术前评估等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其发生。

  • 标签: 手术患者 术中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威胁中国⼥性健康中最常⻅的肿瘤之⼀,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 2022 国家癌症中⼼汇报提示,我国新发宫颈癌病例约有 11.9万例,位居⼥性恶性肿瘤第六位。其中因宫颈癌死亡的病例约有3.7万例,发病率以每年 10.5%的速度逐年上升,并呈明显年轻化趋势。放射治疗作为宫颈癌重要的治疗手段,具有提⾼患者的总体⽣存率,降低疾病复发率,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等优点。然而放疗本身便可引起正常组织或器官不同程度损伤,因此找寻有效的方法去改善和预防放射治疗所致的后续损伤,提⾼患者⽣存质量,减轻治疗痛苦,是目前宫颈癌治疗中需要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难题。据调查显示,接受宫颈癌放疗的患者中,短则 6个月长则1年便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损伤甚至造成性功能障碍,并且这种功能损伤极大可能会伴随患者一生,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1]]。这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宫颈癌患者治疗的依从,使患者后续的生存质量大幅度降低。现对宫颈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所致放射阴道损伤的发病原理、临床诊断标准及预防与治疗研究结果的进展做⼀综述。

  • 标签: [] 宫颈癌 放射性阴道损伤 肿瘤的放射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在整个医疗护理服务链中,急诊属于第一个环节,是危重症患者通往医院的首要关口。因急诊护理流程具备一定复杂,故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一定影响。压力损伤(pressure injury,PI)是临床护理的重要评价指标,但它在急诊中的受重视程度并不高。导致压力损伤的预防措施不能预期执行的因素有很多,如交接与转运、沟通不顺利、医疗器械使用等因素,这间接增加了患者PI的风险。基于此,本研究中笔者概述了PI流行病学、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旨在为急诊PI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急诊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了解耳穴压豆对轻中度损伤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28例轻、中度损伤疼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镇痛手段是口服止痛药,观察组患者在口服止痛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耳穴压豆治疗缓解疼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d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4.35±1.05)分、(4.17±0.99)分、(3.98±1.30)分、(4.02±1.12)分、(3.84±1.29)分、(3.02±1.17)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对应评分分别为(3.62±0.94)分、(2.79±1.13)分、(2.58±1.01)分、(2.61±0.84)分、(2.07±1.06)分、(1.97±1.38)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睡眠时间、觉醒次数、觉醒时间分别为(7.92±1.17)h、(1.42±0.39)次、(39.51±11.47)min,对照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6.15±1.49)h、(2.83±0.74)次、(46.27±17.29)min(P<0.05)。结论:对损伤疼痛患者进行耳穴压豆治疗有助于提升疼痛改善效果,辅助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耳穴压豆 轻中度损伤性疼痛 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