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压匀质法和熔融乳化.超声法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以单因素考察影响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和工艺因素,通过正交设计优化最优处方。结果所得纳米粒为圆整的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106.5±40.3)、(152.3±52.5)nm,包封率为98.6%、98.3%。结论采用高压匀质法和熔融乳化-超声法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大蒜油 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工艺 包封率
  • 简介:目的优化抗毒酶基因纳米粒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部分性质进行研究.方法用复凝聚法制备抗毒酶基因纳米粒,采用规格化的正交表安排试验,用SA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透射电镜观测纳米粒粒径和形态;用Pcs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用体外转染试验评价纳米粒的体外转染活性,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结果.结果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抗毒酶基因纳米粒制备条件是:壳聚糖浓度300μg·ml-1,丁酰胆碱酯酶基因质粒浓度100μg·ml-1,硫酸钠浓度8mmol·L-1,pH值5.5,涡旋混合时间30s.所制备的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粒子的粒径在100nm以下,粒径分布比较均匀.Pcs测定结果表明:98%以上的粒子粒径分布在50~100nm范围,与透射电镜结果相符;平均Zeta电位为15.9±6.3mV.体外基因转染试验表明:纳米粒能将所包裹的基因递送到细胞内,并表达目标蛋白-丁酰胆碱酯酶.结论壳聚糖浓度、质粒基因浓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制备条件选择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丁酰胆碱酯酶基因-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工艺可行,递送基因能力较强.本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纳米粒作为基因递送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标签: 纳米粒 丁酰胆碱酯酶 酶基因 透射电镜 壳聚糖 质粒
  • 简介: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卵磷脂,F68,投药量对包封率,载药量以及药物利用率的影响,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结果采用二项式方程拟合实验结果,相关性较好(r〉0.9),采用优化后处方条件对预测值进行验证,包封率为(93.09±0.13)%,载药量为(6.34±0.18)%,药物利用率为(84.53±2.45)%,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工艺,快速简单,预测准确度高,是较为理想的处方设计及优化方法。

  • 标签: 淫羊藿苷 固体脂质纳米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 简介:目的制备叶酸靶向相变型载硫化铋(Bi2S3)纳米粒(FBS-PFH-NPs)并用于体外细胞靶向及CT/超声显像。方法采用旋转蒸发法和声振法制备FBS-PFH-NPs,检测其基本性质;以宫颈癌Hela细胞验证FBS-PFH-NPs体外寻靶能力;观察60、90、120、150、180W功率HIFU辐照后FBS-PFH-NPs回声强度和温度变化,以及纳米粒中Bi2S3浓度为1.0、2.0、3.0、4.0、5.0mg/ml时FBS-PFH-NPs体外CT及超声显像效果。结果光镜下FBS-PFH-NPs呈球形,平均粒径(458.50±69.22)nm;Bi2S3均匀分布于其外壳,浓度为1.0mg/ml。FBS-PFH-NPs大量结合于Hela细胞周围。HIFU辐照后,FBS-PFH-NPs发生液气相变,且随功率增高,FBS-PFH-NPs回声强度及温度均逐渐增高(F=110.09、440.69,P均<0.01)。随纳米粒中Bi2S3浓度增高,FBS-PFH-NPs的CT值及回声强度均逐渐增高(F=146.14、16.74,P均<0.01)。结论FBS-PFH-NPs兼具靶向Hela细胞及CT/超声双模态显像能力。

  • 标签: 造影剂 硫化铋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研究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水平。方法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单因素初选及正交设计分析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比色法测定氯氮平的包封率、载药量。结果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质量的因素有:氯氮平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溶液pH值、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用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结论氯氮平用量、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用量、介质的pH值、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是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质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氯氮平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影响因素 正交设计
  • 简介:目的观察双靶向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的体内靶向性,其对小鼠原位肝癌模型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半乳糖(LA)和甘草次酸(GA)这两个配体与壳聚糖(CTS)成功合成乳糖酸化甘草次酸壳聚糖(GCGA),并将GCGA和5-FU合成GCGA/5-FU纳米粒。建立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将实验模型分对照组(Control组),GCGA组,5-FU组,CTS/5-FU组,GA-CTS/5-FU组和GCGA/5-FU组,除Control组采用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对应药物尾静脉注射,剂量均为200μl。观察GCGA/5-FU纳米粒体内靶向作用及其对小鼠原位肝癌模型的抑制作用。结果GCGA/5-FU纳米粒的粒径为239.9nm,多分散指数为0.040,Zeta电势为+21.2mV,载药量为3.90%。肝脏组织中的5-FU浓度浓度由高到底依次为GCGA/5-FU组,GA-CTS/5-FU组,CTS/5-FU组和5-FU组;GCGA/5-FU纳米粒在体内分布表明,肝脏的5-FU浓度最高,具有明显的肝脏靶向性。GCGA/5-FU纳米粒具有明显抑制小鼠原位肝癌抑制模型的作用,延长小鼠的生存期,并且发现GCGA纳米粒具有缓解5-FU的毒副作用,GCGA纳米粒具有促进5-FU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与缓解5-FU对机体免疫抑制有关,主要通过缓解机体的Treg细胞的比率升高,缓解CTL和NK细胞的比率降低和促进活化,同时缓解机体的IL-2和IFN-γ水平的下降有关。结论GCGA/5-FU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肝脏靶向性,对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 标签: 小鼠 肝癌 5-氟尿嘧啶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MRI活体示踪慢性脑缺血SD大鼠颅内移植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PEG/PEI-SPIO)标记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方法将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6个月后的30只SD雌性大鼠分为PEG/PEI-SPIO标记干细胞移植组(n=15)及未标记干细胞移植组(n=15),向2组模型鼠右侧脑室注射入标记或未标记ADSCs悬液。于移植术后第7天、14天、21天每组各选取5只模型大鼠行颅脑MR成像,于T2-mapping图像上测量2组颞顶叶皮质、海马、小脑的T2值。之后处死动物,对脑组织进行普鲁士染色,于高倍镜下计数蓝染细胞数,对T2值和蓝染细胞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WI、T2~*WI、SWI可见2组大鼠颞顶叶皮质及海马散在类圆形低信号区。移植后第14天,标记细胞移植组右侧颞顶叶皮质、右侧海马的T2值较未标记细胞移植组缩短(P=0.013、0.045)。移植后第21天,标记细胞移植组右侧颞顶叶皮质T2值较未标记细胞移植组缩短(P=0.007)。移植后第14天右侧颞顶叶皮质及右侧海马,第21天右侧颞顶叶蓝染颗粒数量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43、0.032)。结论于大鼠侧脑室移植PEG/PEI-SPIO标记的ADSCs可向慢性脑缺血所致病变区域迁移;采用量化MRI活体示踪移植PEG/PEI-SPIO标记ADSCs,可评估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内迁移和分布。

  • 标签: 超顺磁氧化铁 大鼠 脂肪源性干细胞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标记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的可行性及标记前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后的兔膝关节SMSC加入不同浓度的SPIO标记液在37℃二氧化碳培养箱孵育,24h后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下观察标记情况,并比较标记前后SMSC的细胞活性及细胞增殖能力情况。结果SPIO标记后SMSC经普鲁士蓝染色细胞质内可见蓝染颗粒,细胞标记率均达95%以上,且随着标记浓度的增高,细胞质蓝染铁颗粒增多,颜色加深。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质及吞饮小泡内可见大量高电子致密度颗粒,呈阳性。在标记液浓度为(12.5~50)μg/ml时,标记后的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活力与标记前比较无明显差别;当标记液浓度为100μg/ml以上时,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活力受到抑制。结论根据初步研究,一定浓度范围的SPIO标记兔SMSC是安全可行的,为解决SMSC在关节内的示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磁性纳米颗粒 滑膜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验证包载反雄激素受体基因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TFO)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粒子(TFO—NPs)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TFO—NPs并进行体外物化表征。将TFO—NPs、脂质体包载的TFO(TFO—Lip)和裸TFO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LNCaP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AR基因表达。结果TFO-NPs平均粒径128nm,载药量为1.02%,包封率为72.28%,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LNCaP细胞对TFO—NPs和TFO-Lip的摄取率显著高于裸TFO。TFO—NPs和TFO—Lip对LNCaP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4.5%±6.2%)和(50.6%±6.1%)显著高于裸TFO,(7.8%±0.8%)(均P〈0.05)。TFO—NPs和TFO—Lip处理组LNCaP细胞的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裸TFO处理组。TFO—NPs和TFO—Lip处理组的转染效率、细胞抑制率和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成功制备了TFO—NPs,为反基因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基因载体。

  • 标签: 前列腺癌 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纳米粒 三螺旋形成寡聚核苷酸 雄激素受体
  • 简介:目的研究负载表柔比星的磁性壳聚糖纳米粒(CS-PAA-EPI)的全身分布及器官靶向性。方法选用壳聚糖、磁流体及表柔比星为原材料首次合成CS-PAA-EPI,运用高效液相法(HPLC)检测CSPAA-EPI在大鼠体内各主要脏器的药物浓度,进而评价CS-PAA-EPI的器官靶向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实验组大鼠EPI在给药后5、15、25、30、40、60、180min的膀胱靶向率为:30%、55.4%、76.4%、74.3%、69.2%、56.6%、45.2%,提示给药后5min就明显的聚集到膀胱内,在给药后25min后其靶向分布率最高为76.4%,各个时间点实验组大鼠膀胱EPI靶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可以很好的将表柔比星主动靶向于膀胱壁全层,从而明显减少了全身重要脏器内的分布,尤其是肝、脾的被动靶向,在不同时间点,实验组大鼠膀胱的靶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壳聚糖 高效液相 纳米微球 磁场
  • 简介:摘要:目的:以玉米胚为材料,找出药效蛋白含量最佳及营养价值最高的发育时期。方法:从 4个不同时期的玉米胚中提取总蛋白,通过 2-ED分析差异蛋白。结果:在变化显著差异的 1100±12蛋白点中,找到 6个蛋白为候选有意义蛋白。结论:寡肽酶 A(Oligopeptidase A, Spot1)在 25DAP中表达最高,表明活性肽相关蛋白含量最高,而谷胱甘肽 s-转移酶 III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III, Spot 5, 6)随着时间增加而含量升高,在 30 DAP是累积最高峰。

  • 标签: 玉米胚 药效成分 2-E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霉变玉米是否对小白鼠口腔黏膜有细胞癌变的诱发作用。方法通过涂抹和放置可替换的胶囊等方法使昆明大鼠颊囊暴露于霉变玉米(ANE),于6-1,13-3个月分别处死昆明大鼠,观察ANE对于昆明大鼠的不典型损害、癌前损害、和癌瘤等的口腔黏膜损害。结果昆明大鼠可见有大块不典型损害、癌前损害、和癌瘤等的口腔黏膜损害情况,具体比较3个组别昆明大鼠身体特征发现,三个组别之间昆明大鼠的肝脏重量差异显著(F=35.65,P=0.00),3个组别对象口腔黏膜损害发生率差异显著(X2=22.34,P=0.00)。结论霉变玉米短期饲养昆明大鼠对其口腔粘膜细胞癌变的明显的诱发作用,霉变玉米对口腔黏膜损害作用明显,应注重玉米短期食入人群的口腔健康。

  • 标签: 槟郎 小白鼠 口腔黏膜 癌变
  • 简介:摘要:目的 在建立实验性豚鼠阿尔茨海默氏病动物模型基础上探讨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病变的脑组织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豚鼠颈总动脉内注射玉米粉,通过脑血管沉积淀粉蛋白 ,建立阿尔茨海默氏病动物模型 ,应用水迷宫试验评价豚鼠高级认知功能情况 ,应用 HE染色、刚果红染色以及 a-actin、 Ap双重标记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淀粉样蛋白在豚鼠脑内沉积与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病变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时间和平台探索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HE染色可见实验组豚鼠海马区颗粒细胞减少 ,细胞变性 ,胶质细胞增生 ,海马内小血管壁变性。刚果红染色可见玉米粉逐渐沉积在小血管壁 ,管壁增厚 ,小血管狭窄或闭塞,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实验组脑组织内 Ap纤维逐渐向小动脉迁移。结论 使用玉米粉可以实验性导致微血管栓塞 ,微血管渗漏及早期神经轴突病变或淀粉蛋白沉着存在正相关能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病变是阿尔茨海默氏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 标签: 玉米粉 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氏病 淀粉样蛋白 豚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