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脏骤停是人类最危险的急症。就其紧急程度和危险程度而言,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之相比。心脏骤停是猝死前奏,处理得当,可挽救生命。迅速准确判断且抓住心跳呼吸骤停5min抢救的最佳时间,是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心脏骤停急救体会,加强临床急救的时间观念,早发现、早处置、早恢复生命体征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if!supportLineBreakNewLine-->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CPR)
  • 简介: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下肢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患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腔内血管重建后的重症下肢缺血患者72例(80条肢体)随机分为HBO组和常规组,每组40条肢体。HBO组除接受高压氧治疗外,其它治疗措施两组完全相同。检测不同时间患肢血液内氧代谢、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pH值,测定踝肱指数(ABI),观察患肢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HBO组的氧代谢水平、LDH、Cr、pH值及ABI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常规组有5条患肢、HBO组有1条患肢出现筋膜室综合症行切开减压。结论下肢动脉缺血再通后,早期HBO治疗能显著提高氧含量,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组织水肿,降低肾功能损害、促进肢体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修复。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高压氧 血管重建 下肢动脉缺血
  • 简介: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处理对于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实验分为3组:LPS组(腹腔注射LPS100μg/只)、缺血再灌注(I/R)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30min后恢复血供)以及LPS+I/R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30min后恢复血供,并立即给予腹腔注射LPS100μg/只),于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获取全小肠,留取病理组织,并分离黏膜固有层细胞,提取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FIT.PCR检测各炎性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LPS组比较,I/R+LPS组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各主要细胞炎性因子呈现提前上调表达趋势,病理结果证实再灌注后48h,I/R+LPS组较之L/R组和LPS组小肠损伤显著加重。再灌注后48h结果显示,与I/R组比较,LPS组IL-17A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6.20±0.32)与(5.79±0.30),t=3.117,P〉0.05];而LPS+I/R组与其余两组相比,IL-17A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14.22±0.5)与(6.20±0.32),t=59.047,P〈0.05],[(14.22±0.5)与(5.79±0.30),t=134.754,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肠缺血后外源性LPS可加速并加重再灌注损伤,这可能与IL-17A表达上调,促进相关免疫细胞浸润有关。

  • 标签: 脂多糖类 小肠 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17 动物实验
  • 简介:<正>肢体动脉因各种原因出现管腔突然狭窄、闭塞或供血不足,导致肢体出现循环障碍被称为急性肢体缺血。急性肢体缺血性疾病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突然、原因复杂,时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心律不齐、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等,如不能及时诊治,将会导致截肢甚至死亡。临床上造成急性肢体缺血的主要原因是肢体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肢体动脉栓塞是由于循环在血液中的异常物体(即栓子,多数

  • 标签: 肢体缺血性疾病 预防与处理 急性肢体动脉缺血 动脉血栓形成 急性动脉栓塞 取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与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检测中的影像学特点和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与MRI扫描,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影像学特点,并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CT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检测中的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异常,股骨头出现星芒样或新月形缺损,骨囊性变以及骨小梁密度改变;MRI的影像学特点则主要表现为股骨头T1Wl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T1WI、T2WI混杂高信号。MRI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为95.92%,CT的检出率为79.59%,MRI的检出率高于CT。结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借助CT及MR的扫描中呈现的影像学特点可以准确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情况进行判断,MRI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评估更为准确。

  • 标签: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影像学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0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他们随机的分成是长期机械通气组(≥7d)和短期机械通气组(<7d),每组各50例,将临床资料经单因素检验后,显著者,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检验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目、肌酐、呼吸指数、腹胀、体温、胸片感染像、并发症、白蛋白、肺动脉楔压、APACHEII的步伐多项指标都具有显著性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肺动脉楔压高、白蛋白低、APACHEII的评分腹胀、胸片感染像以及出现了1种以上的并发症,这些都成为影响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独立影像原因。结论早期,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营养,改善心功能,积极控制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机械通气时间 危险因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观察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检查确诊为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龄1小时-26天。对所有新生儿都进行CT扫描,观察分析新生儿的CT表现,根据CT表现判断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对其中的38例患儿进行了为其6个月的随访,再次对患儿进行CT复查,观察患儿的复查结果。结果CT确诊27例轻度脑损伤患儿,占47%;17例中度脑损伤患儿,占30%;1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占23%。随访CT复查的结果,恢复正常的患儿有23例,其中有2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1例为重度脑损伤患儿;出现外部脑积水的患儿有12例,其中有8例是重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还有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的脑实质出血灶吸收之后转化为脑软化灶。结论CT检测,能够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新生儿存活率,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脑病 CT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观察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检查确诊为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龄1小时-26天。对所有新生儿都进行CT扫描,观察分析新生儿的CT表现,根据CT表现判断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对其中的38例患儿进行了为其6个月的随访,再次对患儿进行CT复查,观察患儿的复查结果。结果CT确诊27例轻度脑损伤患儿,占47%;17例中度脑损伤患儿,占30%;1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占23%。随访CT复查的结果,恢复正常的患儿有23例,其中有2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1例为重度脑损伤患儿;出现外部脑积水的患儿有12例,其中有8例是重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还有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的脑实质出血灶吸收之后转化为脑软化灶。结论CT检测,能够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新生儿存活率,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脑病 CT 观察
  • 简介:早期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髋关节疾病,其发病原因与长期酗酒、滥用激素及创伤有关,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该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X线检查价值有限,对早期病变识别困难,CT和MRI成像效果好,最常应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通过对我院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CT、MRI影像学资料整理分析,探讨2种影像学改变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磁共振成像诊断 CT 早期股骨头坏死 MRI影像学 髋关节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HBO)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86例ICVD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疗法联合高压氧疗法,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应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基本痊愈7例(16.28%),显效14例(32.56%),有效10(23.26%),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72.09%;应用常规疗法联合高压氧疗法的观察组,基本痊愈22例(51.16%),显效15例(34.88%),有效3例(6.98%),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高达93.02%。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更高,疗效情况更好,且P<0.05,X2=6.5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常规药物联合高压氧疗法治疗ICVD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良好。应推广于临床。

  • 标签: HBO 疗法 ICVD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采用循环式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例患者采用静脉化疗治疗;治疗组8例患者采用循环式腹腔灌注化疗治疗。观察治疗组患者灌注前后生理情况,并发症及毒副作用,以及患者治疗半年后复发、生存情况。结果:腹腔灌注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呼吸频率等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治疗组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治疗组生存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循环式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安全性好,腔内化疗液及温度分布均匀,并可多次进行而不受治疗环境的限制,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并发症。

  • 标签: 循环式 腹腔热灌注化疗 晚期卵巢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取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通过进行脑血管重建术治疗后对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患者的脑部血流改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结果搭桥组与贴敷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均十分理想,搭桥组相对更好一些。结论脑血管重建术可以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流,尤其是对脑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能减轻临床症状,预防卒中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重建术 脑血管疾病 搭桥术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成功建立心肌梗死小鼠模型,减少动物病死率。方法39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只小鼠,对照组(即假手术组)11只小鼠。实验组采用直视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对照组小鼠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步骤同实验组。分析各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对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左前降支冠脉结扎成功率为100%。28只心肌梗死组小鼠,术中死于心室颤动和心跳呼吸骤停4只,术后7d内死于心力衰竭2只,死于肺部感染2只,存活4周小鼠共20只,存活率为71.4%。11只假手术组小鼠全部存活。结论采用较常用的冠状动脉结扎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并在手术过程中作了相应的改进,该方法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结果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心肌梗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小鼠 心肌梗死 模型 直视下冠脉结扎法
  • 简介:【目的】探讨Gp方案化疗联合局部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协同增敏作用。【方法】3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Gp方案化疗+疗)和对照组(单用Gp方案化疗)。实验组分别在化疗周期的第1、8天,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000mg/m2,30min;在化疗周期的第1、2、3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每3周为1周期。每个化疗周期同步疗3次,分别在化疗周期内的第1、3、5天进行。将患者腹部置于高频透热治疗机两极板间,将温度控制在41~43℃,加热1h。对照组单用Gp方案化疗,治疗剂量及方法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化疗联合疗临床优势明显,逆转了耐药性,近期疗效高,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晚期胰腺癌 局部热疗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本文选取的资料,探讨肾综合征出血采用扩肾治疗的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接收的100例肾综合征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早期扩肾法进行综合治疗,综合分析患者的全部资料。结果患者肾脏损伤的程度降低,疾病治疗进程有效缩短,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采用早期扩肾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肾综合征出血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肾综合征 扩肾治疗 出血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Sham;(2)缺血再灌注组I/R;(3)阿托伐他汀组Ators.给药2周后,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后24h取血及肾脏,血清测定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肾组织匀浆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缺血再灌注组BUN、Scr与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组BUN、Scr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均<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实现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 简介:摘要目的为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寻找合适的手术时间。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3年3月的93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分成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在发病的24小时内进行手术;对照组在发病的24小时后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经比较发现,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都较短,出血量及并发症都较少。结论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晚期。

  • 标签: 妊娠 急性阑尾 手术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