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淋巴水肿过程中皮肤微淋巴管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对37例淋巴水肿患者(原发性淋巴水肿26例,继发性淋巴水肿11例)行皮肤活检术,切取足背或上臂内侧全层皮肤,以正常人皮肤标本作为对照组(n=7),免疫荧光染色标记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lanin,平滑肌标志物α-SMA,计算每位患者α-SMA+淋巴管%(α-SMA+淋巴管数/淋巴管总数)、淋巴管密度、管腔面积,并与对照组比较。吲哚菁绿淋巴造影(ICGlymphography)检查淋巴管功能。结果淋巴水肿患者皮肤微淋巴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化”改变。原发性、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组α-SMA+淋巴管%分别为47.5%、73.2%(中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P〈0.01;两实验组管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实验组淋巴管密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于健肢淋巴管的影像学表现,淋巴水肿肢体均呈现出真皮反流的荧光影像。结论皮肤微淋巴管“肌化”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肢体淋巴水肿的重要病理改变,并参与疾病的演变。

  • 标签: 淋巴水肿 毛细淋巴管 平滑肌细胞 肌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我所在的药店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相关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从以下方面反应发生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合理问题(1)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特点(协同增效、减低毒副作用、剂量的减少);(2)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的问题(吸收问题、影响分布、拮抗作用、代谢影响);(3)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处方审核情况.结论对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合理性问题进行分析,不仅能有效的提高联合使用药物的药效,还能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率。

  • 标签: 中西药品 联合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内科临床中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的特点与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期间的620份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归纳其中联合用药品种、方案以及临床疗效等。结果我院临床应用最多的抗高血压药有CCB类29.7%、ACEI类19.4%、ARB类16.2%,二联用药有398例,三联用药206例,其余为四联用药;临床疗效普遍较高。结论医院临床中抗高血压药物具有药物品种多、种类复杂等特点,联合用药疗效较好、可靠、合理。

  • 标签: 临床 抗高血压药物 联合用药 特点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点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与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5000张中药饮片处方(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作为研究资料,对5000张中药饮片处方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的不规范率以及中药饮片用药合理性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不规范的主要问题包括使用方法错误、临床诊断不规范、书写不规范;中药饮片用药不合理性主要包括用药剂量偏大、味数偏多以及毒性饮片使用不严格等。结论定期点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与用药合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能有效提高中药饮片用药合理性

  • 标签: 门诊 中药饮片处方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6例病理性黄疽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儿行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黄疽消退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30例,显效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黄疽消退时间为(3.90.6)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单独使用蓝光照射治疗,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更佳,黄疽消退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茵栀黄颗粒 蓝光照射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蒌承气汤加减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类型为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等。按入院顺序分为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西医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加用加味星蒌承气汤。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下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候评分。(2)研究组和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疗效。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下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下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82%,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对改善患者症状有积极的作用,可将中药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中药 星蒌承气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酸杆菌片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早期干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长沙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例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给药基础上加用乳酸杆菌片治疗,治疗期间采用经皮黄疸仪测定患儿黄疸指数,测定点为患儿前额正中、胸骨柄处及腹部,三者平均值为黄疸指数。同时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所需的天数,并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早期联合使用乳酸杆菌片和茵栀黄口服液干预新生儿黄疸疗效肯定,安全、经济。

  • 标签: 乳酸杆菌片 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