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管状吻合器在直肠癌Miles术中行结肠单口造痿在术后人工肛门处的大便控制、术后护理及减轻对患者心身创伤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直肠癌Miles术时应用管状吻合器行结肠单口造痿的结果。结果13例患者应用管状吻合器行结肠单口造瘘无1例发生造痿肠段回缩坏死、造瘘口旁疝等并发症。结论应用管状吻合器这种新的造痿方式有利于术后人工肛门的大便控制、术后护理厦减轻肠造瘘对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创伤。

  • 标签: 吻合器 直肠癌 单口造瘘 吻合术
  • 简介:患者男,53岁,因“进食哽噎2月余”入院。上消化道钡剂造影:食管黏膜欠光整,上段平T4椎体水平局限性狭窄,其上段扩张,食管下段见一线样充盈缺损(图1A),诊断为食管憩室、双食管畸形。胸部CT:食管内可见一纤细管状结构影,强化程度类似于食管壁(图1B),上段平T2椎体水平处与食管共壁,下段近贲门处与食管共壁,CT诊断为双食管畸形(管状型)。

  • 标签: 成年人 双食管畸形 管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教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实习的手术室护生82名,按照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1名。研究组护生采取临床路径教法,参照组护生采取传统带教法,对比分析两组护生教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护生对于手术室护理理论知识指标掌握程度、临床实际操作能力考核成绩和教满意度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教法能够丰富护生的理论知识,提高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临床护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床路径式带教法 手术室 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激励教法对泌尿外科护理教学的影响以及应用方法。方法:以我院以泌尿外科作为研究科室,以 2016级护生作为研究,共有 80名,根据教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实践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实践能力程度、评分更高。差异显著,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激励教法后,能够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便于全面、快速的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这种教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激励式带教法 泌尿外科护理 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食管癌三切口手术后,管状胃经胸骨后和经食管床两种径路上提行胃食管颈部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5月间107例行食管癌三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上提管状胃采用经胸骨后径路行胃食管颈部吻合者52例,经食管床径路者55例.两种径路吻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胸管置管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后径路组的住院时间[(12.9±9.4)d]长于食管床径路组[(9.9±5.4)d,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胸骨后径路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26.9%)明显高于食管床径路组(5.5%)(P<0.01);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和心律失常等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骨后和经食管床径路管状胃上提均为有效、安全的途径;但胸骨后径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应个体化选择管状胃的上提径路.

  • 标签: 食管肿瘤 食管切除术 管状胃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10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50例行管状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对照纽56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行弓上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检查肺功能。结果106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7%。术后第1周两组的呼吸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2周和第4周管状胃组通气功能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切除术 管状胃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管状骨骨折治疗中予以髓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50例四肢管状骨骨折患者为样本病例,样本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08.8~2014.10期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髓内固定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Ⅰ期或Ⅱ期愈合(骨不连、复杂性骨折、陈旧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再次骨折、关节僵硬、骨不连、骨畸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病例并不存在。结论在四肢管状骨骨折治疗中予以髓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安全性高、创伤性小、恢复时间短、可较好的固定和复位,尽早实现功能锻炼,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四肢管状骨骨折 髓内固定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接骨散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7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复位和手术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手术和复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接骨散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71.4%,p<0.05,差异统计学显著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71.4%,p<0.05,差异统计学显著。结论使用接骨散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高专乡医班“督导”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行性。方法将医高专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实习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3),实验组采用“督导”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教师讲授的教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在教前后的理论水平、问诊能力、人文关怀、操作能力等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学生在理论水平、问诊能力、人文关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操作能力并无差别。(P>0.05)同时实验组的学生、老师及患者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导”临床教能增强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学生与教师的教学满意度。

  • 标签: 乡村医生 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60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科临床教中实施反馈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接收的规培医生36例,采用抓阄的方式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反馈两种方式展开教活动,对不同教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急诊科临床教中实施反馈教学活动后,乙组学生相关技能考核成绩高于甲组,且乙组学生对职业认同感评分高于甲组。两组规培医生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规培医生实施反馈教学,对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及职业认同感的提升有积极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反馈式教学 急诊科 临床带教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妇产科教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的效果展开探讨。方法:调查对象来自我院妇科产,为30名实习生。盲选法划分组别,分别采用不同的教方法:问题教学法用于研究组,传统教学法用于对照组,于实习1个月后比较2组学习情况。结果:(1)研究组考核成绩(病例分析、理论知识)比对照组高(P<0.05)。(2)研究组教学满意度评分(教学计划、教学氛围等)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问题教学法用于妇产科临床教中,可提高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实习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产 临床带教 问题式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方法较多,我们自1990~2000年对斜形、螺旋形、带有蝶形骨块的骨折选择应用钢丝绕扎固定手术,共治疗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12~63岁,平均37.5岁。肱骨干斜形、螺旋形骨折7例;尺、桡骨斜形双骨折5例;尺骨斜形

  • 标签: 术后 疗效 长管状骨骨折 钢丝绕扎固定术 四肢长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应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后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共 100例。随机分为 A、 B两组,各 50例。 A组患者使用传统外固定法治疗; B组应用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比较 2组患者不同固定术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 结果: 应用锁定接骨板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显著优于传统手术患者( P< 0.05)。应用锁定接骨板组患者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治疗组且术后感染及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人数显著少于传统组( P< 0.05)。 结论: 应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术后整体恢复情况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显著加快受损部位愈合速度并为软骨固定提供稳定环境。对提高手术治疗效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锁定接骨板 四肢长管骨骨折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互动教学在护理临床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9月于我院实习的71名实习新护士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传统代教方法,观察(n=36)实施互动教学方法,对比两组教学工作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教学安排、教学模式、教学态度满意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互动教学在护理临床教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麻醉科教中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我院麻醉科规培的医师,从中随机抽取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计算机数字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试验组( 45 例)与常规组( 45 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教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教方法,对比两组规培生的科目考核成绩与教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规培生的各科目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规培生对教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针对在麻醉科规培的医生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教方法不但能显著提升规培生的各科考核成绩,还能提升规培生对教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科带教 问题导向式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抛锚”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出的教学模式.该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这几个环节的完成,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词抛锚教学;模式;口腔修复;护理;临床教;应用中图分类号R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46-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