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控制依据,以期预防和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1468例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中的100例并发颅内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后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颅内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术前GCS评分、开放性伤口是影响患者颅内感染的重要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和脑脊液漏是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和手术时间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采取措施对高危因素患者进行预防性处理,有助于降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以我院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A组只使用依托咪酯来给药,B组则结合使用舒芬太尼和依托咪酯,观察并记录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开始前(T0)、诱导完成后准备进胃镜前(T1)、胃镜经过食管入口平面(T2)、检查结束时(T3)、苏醒时(T4)这几个时间点的HR、SBP、DBP、SPO2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和胃镜检查时间。结果B组的生命体征要比A组平稳,且术后疼痛指标也要优于只使用依托咪酯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结合使用依托咪酯用于无痛肠镜检查,镇痛效果比单独使用依托咪酯要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和舒适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无痛肠镜检查 麻醉药物 依托咪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基层医院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厄贝沙坦片治疗)与对照组(卡托普利片治疗),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64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88%、81.25%,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及收缩压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降压效果显著、不损伤身体健康、降压持久平稳且副作用较少的药物,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基层医院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分输血技术的应用与护理要点。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1月1日到2018年10月1日,共纳入研究对象300例,均为需接受成分输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18.0%高于观察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注血小板、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输血的针对输血成分的不同开展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可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成分输血技术 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陪护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实行无陪护母婴同室制度,落实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母婴同室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获得安全的护理照顾。结论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实施预见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产后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安全管理的关键。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脏介入手术时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患者行心脏介入手术时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行心脏介入手术时,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术中不良反应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干预 心脏介入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痛消化内镜诊疗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研究年度2016年4月~2017年4月,纳入无痛消化内镜诊疗200例,数字法分组。接受常规护理共120例,设为对照组;接受全面护理共80例,设为研究组。对比效果。结果两组中研究组的满意度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消化内镜诊疗配合与护理采用全面护理,运用有效,宜推广。

  • 标签: 无痛消化内镜 诊疗 配合 全面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气道肿瘤临床诊断中电子支气管镜的应用价值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肿瘤内科诊治的85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术前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分析和总结检查诊断结果。结果本组85例患者中,68例行活检和刷检,17例行单一刷检,均诊断为气管肿瘤,60例患者气管能见结节或者菜花状肿物,28例管壁黏膜浸润狭窄;活检阳性率为93.3%,刷检阳性率为83.0%。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在气管肿瘤诊断中有着重要价值,能够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所在部位及累及范围,同时可通过活检、刷检开展病理学和细胞学诊断,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气管肿瘤 电子支气管镜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治体会进行探讨。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急诊门诊收治急性腹痛患者100例,嘱咐所有患者取平卧位,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劝其控制饮食与补液,并给营养支持、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措施。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生素头孢曲松治疗,实验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生素头孢曲松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第2及第3天的腹痛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腹痛均有所减轻,且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常规治疗,并加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

  • 标签: 急诊内科 急性腹痛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骨科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挑选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治疗的50里例者,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治疗,而实验组的患者在其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强化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以及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之后对照组的患者在行走,进食,床位转移方面的能力相比对照组患者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实验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骨科患者采取针对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被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骨科 护士 患者 自我护理 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血站中血液成分制备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生的原因与预防对策实施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9月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同血液制品报废情况。结果在血站中制备了总计300077.91U的血液制品,据统计发现有8000U的血液成分制品中发生了血液报废情况,其中,以报废率来看,所占比率最高的报废成分制品是由于脂血和溶血而造成的。结论在血液成分制备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在每一个环节中所会造成的血液浪费情况,尽可能将血液存放的时间缩短,以此保证血液质量。

  • 标签: 血液成分 血液制备 报废情况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住院患儿80例,对我院儿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和家长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儿科护理安全不安全因素分析,并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患儿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