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气管镜对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谭焜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子支气管镜对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谭焜耀

谭焜耀张暘阳通讯作者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重庆402460)

【摘要】目的:对气道肿瘤临床诊断中电子支气管镜的应用价值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肿瘤内科诊治的85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术前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分析和总结检查诊断结果。结果:本组85例患者中,68例行活检和刷检,17例行单一刷检,均诊断为气管肿瘤,60例患者气管能见结节或者菜花状肿物,28例管壁黏膜浸润狭窄;活检阳性率为93.3%,刷检阳性率为83.0%。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在气管肿瘤诊断中有着重要价值,能够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所在部位及累及范围,同时可通过活检、刷检开展病理学和细胞学诊断,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气管肿瘤;电子支气管镜;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6-0288-01

原发性气管肿瘤是呼吸系统肿瘤性病症,临床上相对少见,因早期症状不具典型,常规胸部X线平片检查无有效显示,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往往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在患者出现明显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大多患者患者已到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时机[1]。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电子支气管镜在呼吸系肿瘤诊断中逐步应用开来,并有着良好诊断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85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肿瘤内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85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症状为咳嗽、胸闷、胸痛、喘鸣等,部分患者伴发热。均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确诊,符合原发性气管肿瘤相关诊断标准[2]。其中,男患者47例,女患者38例;35~76岁,平均(56.4±4.3)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6.8±1.1)个月;肿瘤部位:气管上段29例,气管中段24例,气管下段32例。既往误诊病症:支气管炎性症状32例,支气管哮喘13例,咽喉炎9例。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接受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均检查前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凝血等常规检查,排除禁忌症;检前禁食6h,并在检查前30min通过高频振动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行气管局麻;选用宾得公司生产的EB-1830T3型电子支气管镜,经鼻腔置入气管,对镜下能见病灶患者进行黏膜活检、刷检,其中,活检取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查,刷检涂片3张;对于镜下未见到异常患者在胸部CT引导下对病灶位行支气管刷检,应用一次性细胞刷。

2.结果

本组85例患者均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均诊断为气管肿瘤,60例气管能见结节或者菜花状肿物,28例可见管壁黏膜浸润狭窄;68例行活检和刷检,17例行单一刷检;病理活检结果:鳞癌38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9例,腺样囊性癌5例,黏液腺癌2例,良性肿瘤2例,软骨瘤1例,脂肪瘤2例,平滑肌瘤1例;活检阳性率为92.6%(63/68),刷检阳性率为70.6%(12/17),总阳性率为88.2%(75/80),另外10例经手术确诊。

3.讨论

原发性气管肿瘤就是发生于环状软骨和隆突间的一种肿瘤,临床发病率不高,但主要是恶性肿瘤。该病早期症状不显著,缺乏特异性,很难引起患者注意,易被被忽视而造成漏诊或误诊。本组患者大多数误诊成支气管炎、哮喘等一般性气管病变,特别是咯血症状患者,往往容易误诊成支气管扩张,对伴喘鸣患者由于两肺组织清晰,通常会误诊成支气管哮喘;在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大多数发展到晚期,且已丧失手术良机[3]。所以,在患者出现刺激性干咳、呼吸状态变化、痰中带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到院进一步检查。

临床上一般采用影像学和气管内镜检查诊断。气管内镜是气管肿瘤临床诊断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法。因气管管径较大,气管内镜易进入,可清晰全面窥视气管,相比较肺段支气管下部肿瘤检查更易检出病灶,同时可直观见到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质地及范围,同时行活检,对定性诊断和确定手术部位,做好手术准备有着重要帮助,而对范围较大或治疗难度大无法手术的气管肿瘤,可通过气管镜下激光、氩气刀等方法解除气道梗阻。近年来,电子支气管镜在气管肿瘤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操作便捷,安全性高。从本组患者检查情况看,气管肿瘤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表现主要为:(1)肿瘤突出黏膜表面,并往管腔内生长,导致管腔部分阻塞,肿瘤多为乳头状、菜花样;(2)肿瘤生长于气管黏膜下,并往管壁逐步浸润,导致管壁黏膜肥厚表现为沙粒状或纵行折皱,表面不平整,气管环完全消失;(3)混合型气管腔内可见显著肿物,同时周围黏膜伴浸润[3]。对于气管继发性肿瘤,比如:甲状腺癌、纵隔肿瘤等也会压迫或者侵犯到气管,导致气管狭窄或者阻塞,而非肿瘤并不,比如;淋巴结核、结节病变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压迫或突入管腔内而形成息肉样肿物,肉眼观察很难辨别,通常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电子支气管镜不但可观察到气管肿瘤形态,还能明确所在部位。电子支气管镜如无法通过气管肿瘤,通常患者会出现严重气急,除了给予鼻导管用氧之外,同时可经电子支气管镜活检孔配合高频通气供氧,操作必须迅速准确,尽量减少检查用时,在活检与刷检必须慎重,以免发生出血导致窒息。此外,电子支气管镜诊断气管肿瘤过程中,还应密切观察肿瘤范围及其占管腔大小,可进行按时针标记,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中,本组85例患者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均确诊为气管肿瘤,其中68例行活检和刷检,17例行单一刷检,活检阳性率为92.6%,刷检阳性率为70.6%。与段丽梅等人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4]。

综上而言,在气管肿瘤诊断中应用电子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所在部位及累及范围,且可行活检、刷检开展病理学和细胞学诊断,检出率高,且操作便捷,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姜友定,陈穗.支气管镜的应用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5,8(03):384-387.

[2]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4.

[3]梁伟强,喻延,吴泽龙.电子支气管镜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219-220.

[4]段丽梅,刘东华.支气管镜新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J].肿瘤学杂志,2011,17(12):94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