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中医学将其赋予具体的内容,广泛使用于中医各个学术领域,是中医解释医学理论的主要工具^[1]。“纯”和“稚”同为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侧面,前者是指生长发肓迅速,阳气相对比阴气旺盛及机体抗病功能而言心。。后者是指脏腑、气血、机能发育不够完善而言,二者又互相关联,在实践中用以指导认识小儿生长发育以及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它是中医儿科学的专用名词。

  • 标签: 纯阳 稚阴 稚阳
  • 简介:摘要文章从体用内涵出发,提出“体”非专指肝脏,五脏皆“体”,并认为临床上应先辨病在“体”抑或“用”,再进行辨证论治。

  • 标签: 肝脏 五脏 体阴用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月经错后是女性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女性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月经紊乱现象更为普遍。阴阳学说是解释宇宙万物的哲学理论,又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间万物皆讲究阴阳平衡方可长久存在,阴阳不和则是促进自然界变化的主要根源之一。根据女性特有的月经阴阳变化规律,从重不化理论入手,阐述对月经后期的认识,治疗上亦可根据重不化的病机演变规律指导月经病的临床用药,重,使阴阳达到平衡,从而调节月经的周期,使其恢复稳态。

  • 标签: 月经后期 阴阳学说 重阴不化阳
  • 简介:摘要目的借助中医观点对养生防老、延年益寿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人们有效优化饮食调理提供参考。方法集中讨论了春夏养、秋冬养的关键,并阐释了季节性饮食调理的方式。结果人们的饮食调护要按照季节需求有序开展,从而才能真正满足养生的需求。结论春夏养,秋冬养是中医《内经》的指导思想,人们顺应思想就能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 标签: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饮食调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查找历代医家对产后缺乳的病因病机的分析和临床用药的规律,结合肝体而用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探讨此理论与产后缺乳的病因病机及用药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指导产后缺乳的临床用药原则及其防治调理。

  • 标签: 产后缺乳 病因病机 体阴而用阳 用药原则
  • 简介:【摘要】 眩晕以头晕眼花、视物旋转为特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化气、成形”出自《黄帝内经》,其高度总结了人体的功能。孙伯青教授基于“化气、成形”思想从肝立论,探讨眩晕的病因病机,以阴阳失衡为切入点,立平肝、柔肝、清肝、养肝诸法,以期为眩晕的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阳化气 阴成形 眩晕 治肝 经验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从温灸十七椎”联合“治铺灸八髎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方法:拟选取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至潍坊医学院附属昌乐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温灸十七椎联合铺灸八髎穴,对照组予以布洛芬胶囊,3个治疗周期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症状标准及疗效标准。结果:经3个月周期治疗后,治疗后两组CMSS、VAS评分、中医症状标准及疗效标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从”及“治”理论可应用于寒凝型疾病的诊疗;温灸十七椎联合铺灸八髎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温灸十七椎 铺灸八髎穴 原发性痛经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维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愈率75%,显效率20%,总有效率为95%,结论:维针刺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针刺 腰椎间盘突出 足少阳
  • 简介:摘要:脑梗死即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组织缺血、缺氧后导致脑部血管软化及坏死。脑梗死是脑血管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常见原因,而中老年人是发病的高危人群。脑梗死恢复期的后遗症诸多,其一的汗证就是令患者苦恼的常见后遗症。本篇基于朱丹溪在《格物致知》中提出“常有余,常不足”理论论治中风后的汗证,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中风后汗证 滋养肾阴
  • 简介:摘要:“化气,成形”源于《黄帝内经》,通过阐述阴阳的运动特点,进而说明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依存的作用,其根本是阴阳关系的运用体现。蛋白尿多属于中医学“尿浊“范畴,“化气,成形”关系失常是出现蛋白尿的发病基础,蛋白尿的治疗主要分为补和通两部分,补则扶正固本,温阳化气,通则活血化瘀,排浊解毒。

  • 标签: 蛋白尿 阳化气 阴成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化气,成形”理论主要是中医集中概括了多种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同样适用在肿瘤的本质和病机。在本文的研究认为形成肿瘤的主要原因是由不足的“化气”而产生“精”导致的,在肿瘤的治疗中使用中医的主要目的是“布散阳气”,所以在中医治疗肿瘤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贯穿“化气”的观念。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化气,成形”理论对中医肿瘤治法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与分析。

  • 标签: &ldquo 阳化气,阴成形&rdquo 中医肿瘤治法 指导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涂和涂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4.10~201.10收治的74例肺结核患者,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7)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7)行护理干预并强调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依从性。结果对照组总依从性为81.1%,低于观察组94.6%,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重症涂和涂肺结核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依从性,进而增强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黄帝内经》详细描述了“三”思维模式,在此模式的引领下,中医药学构架了三六气标本中气关系模型,后世医学家基于此模型对藏象经络知识内涵不断丰富。钱塘学者也运用此思路解释了《伤寒论》六经病证有关条文与治疗处方用药,在伤寒六经气化学说中属于核心内容。

  • 标签: 伤寒六经气化学说 《黄帝内经》 “三阴三阳”模型 施方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部手术术后阳虚不足型患者使用回生肌膏促进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随机入选的50例腹部手术术后证型切口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2组,各25例。在相同的外科常规处理后,治疗组采用回生肌膏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碘伏纱条治疗。观察创面肉芽长出天数、创面愈合时间、切口清洁程度、肉芽生长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肉芽长出天数和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生肌膏可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证型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能有效缩短证型切口愈合时间。

  • 标签: 回阳生肌膏 阴证型 腹部手术术后 切口愈合 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