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本的医院分为综合医院、结核病医院、精神病院、传染病院4种。根据医院的功能,医院又可分为3种类型:特定机能医院,主要指大学附属医院、特别专科病院;一般医院,主要是县、市立医院;再是疗养型医院。日本医院设置很注意区域规划与分布。日本的医院绝大多数为非盈利性,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投入建设,

  • 标签: 日本 综合医院 研修 大学附属医院 结核病医院 精神病院
  • 简介:患者男,25岁,战士。因脚气感染口服罗红霉素片0.2g,每日三次,3d后出现散在头发脱落,呈小斑片状,并范围逐渐扩大,无明显不适症状。经口服黄芪颗粒、活血通脉胶囊、阿塞松片、转移因子胶囊、甲状腺片等药物,外用达霖森搽剂等综合治疗,一月后脱落头发开始生长,半年后基本恢复。两年后因外伤感染再次使用罗红霉素,又出现头发脱落,从头顶向四周扩散,逐渐加重,头发大面积脱落,再次综合治疗,半年后长出新发。

  • 标签: 罗红霉素片 等综合治疗 头发脱落 脱发 活血通脉胶囊 转移因子胶囊
  • 简介:患者,男,22岁,因左手伤口感染口服红霉素肠溶片0.375g,约半小时后,感呼吸不畅,声音发哑,并逐渐加重,立即大流量吸氧,给予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查体:乃7.6℃,P140次/min,R40次/min,双肺闻及湿罗音,呼吸困难,呈端坐位,三凹征明显。专科检查可见会厌水肿、双侧声带充血水肿明显,活动受限,声门裂变窄。约5min后,症状未见缓解,随给予异丙嗪25mg肌注,静注地塞米松20mm+GS30ml+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输入生理盐水250ml氨茶碱0.25g等药物。30min后呼吸困难好转,缺氧症状改善,2h后病情稳定,经连续6d应用抗组织胺、抗过敏等药物,会厌、声带区恢复正常,一周后出院。

  • 标签: 红霉素肠溶片 急性喉水肿 10%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 呼吸困难 症状改善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30岁。因咽部疼痛,于2001—05—16晚19时许服用土霉素0.5g(未服用其他药物)。约2h后,自觉躯干、四肢皮肤瘙痒、出现红色斑疹。次日晨继续服药,皮疹逐渐加重,泛发全身,并出现散在的松动性大疱,部分擦破后渗液,于当日11时入院。体检:体温38.1℃,脉搏102/min,血压97/60mmHg,颜面、躯干、四肢泛发性暗红色斑疹,松弛性大疱,部分大疱表面破

  • 标签: 药物性疱疹 土霉素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剧下降,以血清肌酐升高或尿量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AKI可以由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因素导致。本文对克林霉素致急性肾损伤1例进行介绍。

  • 标签: 克林霉素 急性肾损伤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7-甲氧基-1-萘满酮含量和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DikmaDiamonsil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8∶3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2nm。结果在所选定的液相色谱条件下,有关物质与7-甲氧基-1-萘满酮完全分离。而且7-甲氧基-1-萘满酮在8~32μg/ml(r=0.999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8ng。结论本法重复性和精密度良好,可用于7-甲氧基-1-萘满酮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 标签: 7-甲氧基-1-萘满酮 含量测定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2-巯基-1-甲基咪唑联合骨化三醇对甲亢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所收治96例甲亢患者为对象,给予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2-巯基-1-甲基咪唑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需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甲状腺水平上,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之间在改善幅度上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BMD(骨密度)及Barthel指数上,两组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在提高幅度上大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指数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通过为甲亢患者提供额外的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骨质疏松情况。

  • 标签: 2-巯基-1-甲基咪唑 骨化三醇 甲亢
  • 简介:患儿,男,6月,因阵发性咳嗽4天,外院拟诊为"支气管炎",予以林可霉素1.8g+10%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速度为15gtt/min,约半小时后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唇绀,呼吸困难,四肢冰冷,即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7.4℃,呼吸:45次/min,体重7.5kg,脉搏不及,垂危病容,嗜睡状,面色苍白,嘴唇紫绀,四肢厥冷,双肺闻及干性罗音,心音不能闻及,腹平软,肝右肋下1.0cm,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心电图示"心室扑动".

  • 标签: 林可霉素 婴儿 心室扑动 药物不良反应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alpha,HIF-1α)与Fas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方法,将我室已构建的FasL-pcDNA3.1(+)质粒与pcDNA3.1(-)质粒进行重组,得到新的FasL-pcDNA3.1(-)质粒并加以鉴定;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空质粒、FasL-pcDNA3.1(+)与FasL-pcDNA3.1(-)质粒分别转染人直肠癌HR-8348细胞,构建侵袭力不同的结直肠癌细胞HR-8348L、HR-8348F和HR-8348As,未转染细胞HR-8348B为空白对照,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化学缺氧法构建四组细胞的缺氧模型,Westernblot方法定量检测缺氧0h、6h、12h及24h各组细胞内HIF-1α的表达。结果FasL-pcDNA3.1(-)质粒符合要求,FasL片段大小约900bp,测序结果正确率99.2%;单层细胞体外侵袭实验见HR-8348F细胞穿透Transwell滤膜的细胞数目为(12.930±2.434),显著多于HR-8348B(8.133±1.959)、HR-8348L(7.670±2.093)和HR-8348As(7.870±1.685)细胞(P<0.05);Westernblot检测示HIF-1α蛋白于120kD处显色,缺氧0h与6h,各组样品中HIF-1α表达微量,HIF-1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12h与24h,HR-8348F细胞内HIF-1α水平较0h和6h时明显增高(P<0.05),而HR-8348B、HR-8348L及HR-8348As细胞内HIF-1α表达与6h时无明显变化(P>0.05),HR-8348F细胞HIF-1α水平显著高于HR-8348B、HR-8348L及HR-8348As细胞(P<0.01)。结论缺氧环境中结直肠癌细胞FasL表达增强是除低氧分压外另一个诱导HIF-1α表达增高的因素,FasL与HIF-1α水平呈正相关,高侵袭能力的结直肠癌细胞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加强,促进肿瘤的远处转移。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Α FASL 结直肠癌 缺氧 侵袭
  • 简介:患者,男,23岁,2004年10月28日因左脚外伤而就诊,在门诊予以清创缝合,青霉素皮试阴性后,给予青霉素800万U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点,当用药至20分钟左右时,患者突感头昏、眩晕、大汗淋漓、唇及四肢末端麻木感、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眼前发黑。诊断: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平卧,肌注肾上腺素,给氧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 标签: 心肌炎 青霉素过敏
  • 简介:1 病历摘要 患者,李某,男44岁,干部。因咽喉疼痛,发热1d,于1996年2月18日收住我院治疗,住院号40601,既往无胆道蛔虫症及胃肠绞痛和

  • 标签: 青霉素 呃逆 腹痛 不良反应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8岁,因乏力、纳差、尿黄5天于2009年5月22日入院。入院前8天因右外耳道化脓性炎症而服克拉霉素片,每次0.25g,每天2次,服用3天后出现全身乏力、纳差、尿黄,当时未加注意仍继续服用克拉霉素3天,上症无缓解,而停用克拉霉素,近2天来症状逐渐加重,全身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而就诊。既往无肝炎病史及饮酒史。查体体温、血压正常,神志清,皮肤粘膜、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坦,腹壁无静脉曲张,肝脾未触及,肝浊音界无缩小,肝区轻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神经反射未见异常。肝功能ALT2634U/L、AST1212U/L、Tbil172.3umol/L、DBil133.7umol/L、ALP144U/L。HBsAg、HBeAg、抗—HBe、抗—HBc均阴性,抗一HBs阳性,抗一HAV—IgM、抗一HEVIgG、抗一HEVIgM、抗一HCV均阴性。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均正常,尿常规胆红素3(+)、尿胆原2(+),B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实质回声偏低,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脏不大。入院后给予甘草酸二胺、硫普罗宁、丹参酮、门冬氨酸钾镁、熊去氧胆酸综合治疗。人院第7日,患者乏力、纳差等症明显减轻,但皮肤及巩膜黄染无明显消退,复查肝功能ALT663U/L、AST79U/L、Tbil160.2umol/L、DBil127.2umol/L、ALP132U/L,PTR1.07。继续予护肝、退黄等治疗。6月21日,患者皮肤及巩膜黄染明显消退,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ALT35U/L、AST32U/L、Tbil32.3umol/L、DBil18.7umol/L,复查B超肝内实质回声正常、肝内血管纹理清晰。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而痊愈,最后诊断为重型药物性肝炎。

  • 标签:
  • 简介:患儿男,10岁。因左手青紫色肿物10年入院。生后即发现左手3、4指及手掌、手背青紫色肿物,随年龄增长,3岁时在外院诊断为血管瘤,行激光治疗数次,瘤体无缩小,第4指留有瘢痕,形成屈曲畸形。体检:左手3、4指近节见青紫色肿物,手掌及手背均见肿物隆起(附图),压之可缩小,去压后立即充盈,左手4指近侧关节瘢痕屈曲畸形。血管造影为指掌深浅静脉扩张畸形。治疗方法:将平阳霉素8mg、2%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组成混合液,前臂扎止血带使包块充盈,于患指包块处穿刺,抽出血液后推入平阳霉素混合液,每次穿刺2-3点,共注入混合液3ml(含平阳霉素约5mg),止血带保持15-20分钟后缓慢解除。

  • 标签: 肿物 青紫 血管瘤 平阳霉素 畸形 包块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关某某,男,38岁,丹东市某企业干部。因患肺部感染,于1995年12月2日来门诊治疗。iv环丙沙星200mg,又iv5%葡萄糖500ml加入磷霉素钠5.0g(东北制药总厂产,批号:950920)。环丙沙星滴入后无不良反应,iv磷霉素钠约10min后,患者突觉胸闷、呼吸困难,头昏、视物不清,全身发痒。

  • 标签: 静滴磷霉素 致过敏性休克 磷霉素钠 环丙沙星 呼吸困难 葡萄糖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