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后,局部应用1g/L环孢霉素A对胬肉复发的抑制效果。方法:对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8例58眼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入选眼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根据术后是否应用1g/L环孢霉素A滴眼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追踪随访1a,观察患者的胬肉复发率。结果:术后试验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93±1.59vs8.47±1.53mm/5min);SⅠt结果也显示1g/L环孢霉素A使患眼术后的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有所增加。术后1a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胬肉复发率分别为10%和39%。对照组并发症的出现率要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局部应用1g/L环孢霉素A滴眼液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胬肉的复发率。

  • 标签: 环孢霉素A 翼状胬肉切除术 复发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本研究针对初发性翼状胬肉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MMC)一次性注射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经MMC治疗的翼状胬肉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未使用MMC治疗者的翼状胬肉标本作对比。观察局部注射MMC对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和TGF-β_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需手术者共19例20眼,随机分为二组:A组直接切除胬肉,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B组于翼状胬肉颈部进针,向胬肉组织内局部注射MMC,0.1~0.2ml(0.4mg/ml),3周至10周后手术切除胬肉,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对A、B二组标本中VEGF和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A组VEGF、TGF-β_1的表达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翼状胬肉局部注射可以抑制静止期翼状胬肉中VEGF、TGF-β_1因子的表达。MMC在低浓度、低剂量下使用未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

  • 标签: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C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口服和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两种方法治疗沙眼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沙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分别采用阿奇霉素口服和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沙眼治愈率为86.7%,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治愈率为70.0%,两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0.24,P=0.0014,P<0.05).结论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沙眼的效果优于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且用药简单,依从性好,是一种治疗沙眼值得普及的方法.

  • 标签: 沙眼 阿奇霉素 磺胺醋酰钠
  • 简介:目的:检测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在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NA氧化损伤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我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标本35例,并收集术眼颞上方正常球结膜标本5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翼状胬肉标本中8-OHdG的表达,并与正常球结膜组织的标本进行对照。结果:在35例翼状胬肉组织中有24例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9%,而正常结膜组织中无8-OHdG的表达,其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8-OHdG的阳性表达位于胬肉组织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棕黄色着染,上皮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及正常结膜组织无表达。结论:在翼状胬肉组织中8-OHdG呈阳性表达,而正常结膜组织中不表达,提示DNA氧化损伤在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8-羟基脱氧鸟苷 DNA氧化损伤
  • 简介:丝裂霉素C是目前临床上广为推崇的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现就丝裂霉素C的作用机制、特点、并发症及当前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 标签: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滤过术
  • 简介:目的:研究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应用时的体内外抗真菌效果,为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治疗方法及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黄曲霉菌、茄病镰刀菌、白色念珠菌三种常见致病真菌,实验组分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组、那他霉素联合核黄素组、那他霉素联合紫外照射组、交联组,并用那他霉素组作为对照。将药物涂到有1.5麦氏浊度的真菌孢子悬液的沙堡弱琼脂培养皿的中心,10min后使用胶原交联仪照射10min,之后28℃培养36h,测量抑菌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制备兔眼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交联治疗组、那他霉素治疗组、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每组5只;另取5只正常兔按照角膜胶原交联疗法进行照射,5只正常对照。通过前节照相、角膜刮片、共焦显微镜等观察各组治疗结果,并在治疗结束后采用电镜观察角膜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体外单独应用角膜胶原交联术,对三种真菌均无效;当交联与那他霉素联合应用时,抗真菌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那他霉素与核黄素、那他霉素与紫外线分别联合应用时,抗菌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兔真菌感染模型,那他霉素治疗组及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病程约14d,交联治疗组病程约21d;经治疗后,各治疗组均已愈合,各组角膜上皮均无缺损,新生血管较多,角膜内无菌丝;前节照相结果显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治疗结果优于其它各治疗组,瘢痕组织较少,角膜愈合较好,病程相对短。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可促进角膜愈合,缩短病程,增强抗真菌效果,有望为眼科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技术。

  • 标签: 角膜胶原交联 联合 那他霉素 真菌性角膜炎
  • 简介:目的观察采用制霉素搽剂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确诊的212例(264耳)外耳道真菌病患者采用制霉素搽剂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251例治愈,其中疗程2周41例、3周183例、3周以上27例。停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复发19例,均发生在停药后3个月内。新增非治疗耳患病数13耳。复发和新增耳均采取制霉素搽剂灌注浸泡疗法,疗程不少于2周。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结论制霉素搽剂是治疗外耳道真菌病较理想的外用制剂。

  • 标签: 制霉素 搽剂 外耳道 真菌病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25岁。因反复咽痛伴咽异物感1月余,于2013年9月3日在我院门诊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提示鼻咽后壁溃疡,附有黄绿色假膜,软腭鼻咽面可见浅表点状溃疡,并附有薄层黄白色假膜(图1),舌根、会厌舌面左侧水肿。无耳鸣及听力下降,无鼻塞、痰血、涕血、咳嗽、胸痛、潮热、盗汗等,无颈淋巴结肿大。

  • 标签: 鼻咽结核 白色假膜 电子鼻咽喉镜 会厌舌面 颈淋巴结肿大 点状溃疡
  • 简介:<正>水痘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水痘患者出现会厌水痘的病例报道很少,现有1例会厌水痘患者,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16岁。因咽痛、发热1天急诊入院。入院体检发现硬软腭粘膜区见散在表浅溃疡,有伪膜,双侧扁桃体轻度红肿,会厌舌面粘膜充血肿胀

  • 标签: 水痘 急性会厌炎 病例报道 病例报告 患者 粘膜充血
  • 简介:目的观察广泛切除联合术后丝裂霉素C点眼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翼状胬肉患者施行胬肉广泛切除术后,立即点滴丝裂霉素C(0.2g/L)液,以后点眼2次/d,共5d.广泛胬肉切除手术的方法是:做胬肉体部与球结膜潜行分离至半月襞,将胬肉与巩膜面和肌止部的粘连分离后,在靠半月襞处结膜下将胬肉广泛切除,暴露光滑的巩膜面和肌止部.结果随访6~18(平均6.7)月,没有1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广泛切除联合术后丝裂霉素C点眼治疗翼状胬肉减少了术后的复发率,是翼状胬肉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手术方案.

  • 标签: 丝裂霉素C 治疗 翼状胬肉 手术切除 眼科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抑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配制0.125mg/ml的丝裂霉素C应用于术中,进行4-12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手术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6例。结论一定浓度的丝裂霉素C抑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有较理想的疗效。

  • 标签: 丝裂毒素C 翼状胬肉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在31例31眼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0.2g/LMMC,观察术后裸眼视力及角膜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6mo裸眼视力平均为0.82±0.19,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绝大部分患者角膜瓣愈合良好,4例患者角膜瓣边缘部分融解,但中心视力无明显影响。结论:在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手术治疗中应用0.2g/LMMC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上皮植入 丝裂霉素C
  • 简介: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联合针刺分离对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瘢痕性滤过泡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32例(32眼)进行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并进行针刺分离,观察分离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观察3~18(平均8.9±4.5)mo,针刺后3mo平均眼压由(30.6±6.2)mmHg降至(16.7±5.2)mmHg,总成功率为84%;随访≥6mo,眼压由治疗前(31.2±7.2)mmHg降至(17.8±5.8)mmHg,总成功率为84%;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随访6mo以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76%;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有前房延缓形成3眼和前房少量积血3眼,3d后均自行恢复。结论: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联合针刺分离对瘢痕性滤过泡的功能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丝裂霉素C 针刺分离 瘢痕性滤过泡 青光眼
  • 简介: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41眼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术前,术后1,2,8,15天,1,2,3月,以后每3月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等检查。结果术前眼压32.96mmHg±13.02mmHg,术后第1天6.59mmHg±2.60mmHg,经3-9月随访,最后随访12.27mmHg±3.48mmHg,仅2眼术后前房积血,均没有出现术中术后浅前房、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新手术。

  • 标签: 非穿透 小梁手术 青少年型青光眼 丝裂霉素
  • 简介:目的探讨咽喉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8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8例咽喉血管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术后2~3d,瘤体及周围组织肿胀;1周后瘤体变淡、缩小。所有病例均无发热及血常规改变。1次治愈4例,2次治愈2例,2次显效2例。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明显复发,术后咽喉部不适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于瘤体内注射治疗咽喉部血管瘤,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超声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咽喉部血管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性,3岁。因右眼痒1个月,右眼痛,异物感5d于1999年8月12日就诊我科。病史由其母代述。患儿于1个月前诉右眼痒,5d前出现右眼疼痛,异物感。在当地按结膜炎治疗未见好转。家长称曾发现家中小狗眼内有小虫爬出。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腹均无异常。左眼无异常。右眼:球结膜充血,结膜囊内有4条活的线样小虫(检查后取出),

  • 标签: 结膜吸吮线虫 球结膜充血 体格检查 结膜囊内 异物感 结膜炎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于2007年5月23日因“右眼痛伴流泪半年”入院。患者约16年前诊断为“右眼视网膜脱离”,未手术。入院检查:右眼无光感,指测眼压Tn+2,结膜充血(+);角膜中央圆盘状白色病灶,裂隙灯下见病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内部有空泡样改变,直径约11mm,略小于全角膜直径,病灶外角膜尚有环形透明区;角膜缘处见少量新生血管,但未至白色病灶边界;前房消失,

  • 标签: 右眼视网膜脱离 结节 入院检查 角膜中央 角膜直径 结膜充血
  • 简介:AIM:TocomprehensivelyevaluatethepotentialassociationofCOL1A1polymorphismswithhighmyopiaby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METHODS:AllassociationstudiesonCOL1A1andhighmyopiareporteduptoJune10,2014inPubMed,Embase,WebofScience,andtheChineseBiomedicalDatabasewereretrieved.Oddsratios(ORs)and95%confidenceintervals(95%CIs)wereanalyzedfor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usingfixed-andrandom-effectsmodelsaccordingtobetween-studyheterogeneity.PublicationbiasanalyseswereconductedbyEgger’stest.RESULTS:Atotaloffourstudiesfromreportedpaperswereincludedinthisanalysis.TheMeta-analysesforCOL1A1rs2075555,composedof2304highmyopiapatientsand2272controls,failedtodetectanysignificantassociationwithhighmyopia.Atotalof971casesand649controlsweretestedforCOL1A1rs2269336.TheassociationofCOL1A1rs2269336withhighmyopiawasobservedinrecessivemodel(CCvsCG+GG,P=0.03)andinheterozygousmodel(CGvsGG,P=0.04),butnotinothermodels.CONCLUSION:ThisMeta-analysisshowsthatCOL1A1rs2269336(CCvsCG+GG)affectsindividualsusceptibilitytohighmyopia,whereasthereisnoassociationdetectedbetweenSNPsrs2075555andhighmyopia.Giventhelimitedsamplesize,furtherinvestigationsincludingmoreethnicgroupsarerequiredtovalidatetheassociation.

  • 标签: COL1A1 HIGH MYOPIA ASSOCIATION META-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