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NK细胞是在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的一种淋巴细胞亚群,其通过独特的自发细胞活性,对抗各类病毒感染细胞,对异生物迅速做出反应,在机体发挥抗病毒第一防御效用。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外周血中的绝对和相对NK细胞计数受到体育运动锻炼的影响,且NK细胞在不同强度、不同持续时间的运动中或运动后有不同改变。本文就查阅相关文献对不同的运动强度,不同的运动时间对运动干预下NK细胞的影响进行浅析和综述。

  • 标签: NK细胞 运动 运动强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然杀伤(NK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其受损或缺失与各类肿瘤发病率増加密切相关。NK细胞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前沿技术之一,通过调节内源性NK细胞的功能或外源过继性NK细胞治疗,能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与杀伤功能并强化适应性免疫应答。本文重点介绍了NK细胞的识别及抗肿瘤机制、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功能障碍及NK细胞免疫疗法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中的应用。

  • 标签: 自然杀伤细胞 抗肿瘤机制 三阴性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活力细胞对改善皮肤细胞活性的研究;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给予自体活力细胞技术配合高浓度生长因子,对照组给予电针透刺法。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各部位皱纹评分比较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活力细胞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皮肤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 标签: 无创焕颜术 皮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状况进行了回顾分析,运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2例患者,发病年龄36-69岁,鼻腔为好发部位。病理结果为所有标本的瘤细胞均呈多形性,免疫组化均表达T细胞标记,而CD4、CD20、CD30阴性。22例患者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2%、42.9%和22.8%。局部肿瘤侵犯、IPI评分高、临床分期晚和LDH水平增高的患者具有更差的OS。结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需结合形态学与免疫表型。该病预后差,需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

  • 标签: 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NK细胞和T细胞亚群影响的对比研究。方法25例ESRD患者(GFR<10ml/min)每隔一天行血液维持性透析,腹膜透析组13例,血液透析组12例,研究两组患者对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PD组和HD组透析前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细胞百分比。PD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PD后12个月与PD后6个月相比也有升高,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4+细胞百分比。PD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PD后12个月与PD后6个月相比,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D8+细胞百分比。PD后6个月与透析前、PD后12个月相比,两两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CD8。PD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升高,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PD后12个月与PD后6个月相比无变化,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NK细胞百分比。PD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降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PD后12个月与PD后6个月相比也有降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3+细胞百分比。HD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HD后12个月与HD后6个月相比下降,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4+细胞百分比。HD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HD后12个月与HD后6个月相比,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D8+细胞百分比。PD后6个月与透析前、PD后12个月相比,两两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CD8。HD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升高,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HD后12个月与HD后6个月相比无变化,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NK细胞百分比。HD后12个月与透析前相比降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HD后12个月与HD后6个月相比也有降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D后6个月与透析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前,PD和HD的指标CD3+、CD4+、CD8+、CD4/CD8、CD16+/CD56+,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12个月之差来看,淋巴细胞减少总的差别不大,PDCD4+细胞百分比下降较多,CD8+细胞百分比下降较少,CD4/CD8下降较少,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16+/CD56+差别不大,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SRD患者PD治疗对T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比HD低,NK细胞活性降低无差别。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NK细胞 T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中CD56+的NK细胞计数是否与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胃癌存在相关性。方法入组43例组织学或者细胞学确诊HER2阳性胃癌计划使用曲妥珠单抗,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治疗4个月及疾病进展分别测定T细胞亚群,随访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结果在43例中基线NK细胞较高者的PFS优于NK细胞计数低者,16.7moVS9.8m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无显著性差异。而其他时间点检测的NK细胞计数与PFS和OS未见相关性。结论在治疗基线NK细胞计数高者,对于具有ADCC效应的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胃癌疗效更佳。

  • 标签: 胃癌 曲妥珠单抗 NK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孢素A联合脂肪乳应用在治疗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8月-2019年4月接收的8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对照组实施常规保胎治疗,而实验组则联合使用环孢素A与脂肪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安全性以及外周血NK细胞比例情况。结果(1)实验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44%,远远低于对照组(19.51%),P<0.05;(2)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外周血NK细胞比例都有所降低,但是实验组的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环孢素A与脂肪乳联合应用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还能改善外周血NK细胞比例,治疗效果较佳,所以可以推广此治疗方法。

  • 标签: 环孢素A 脂肪乳 复发性流产 疗效 外周血NK细胞比例
  • 简介:目的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沉默小鼠RANK基因RNA干扰表达体系,并观察其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沉默小鼠RANK基因短发夹RNA(shRNA)片段重组到pSuper-Retro质粒中,构建沉默小鼠RANK基因RNA干扰逆转录病毒载体pSUPER-shRANK,与PIK包装质粒经293FT细胞包装后,产生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并用嘌呤霉素筛选产生稳定的细胞克隆,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RANK蛋白表达的变化.对病毒感染的小鼠BMM和未经感染的小鼠BMM分别用100ng/mlRANKL和30ng/mlM-CSF诱导,9d后TRAP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破骨细胞形成及骨溶解情况.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经测序鉴定正确;逆转录病毒感染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后用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的细胞克隆;对经病毒感染的细胞进行RANK蛋白检测发现,RANK表达较未感染BMMRANK下降了80.7%(P<0.01);与未感染BMM相比较,感染BMM在培养9d后,TRAP染色发现核≥3个的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分别为(82.00±4.64)和(6.80±1.64)(P<0.05);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骨陷窝面积明显减小,分别为(16.60±2.70)%和(2.80±0.84)%(P<0.05).结论携带沉默小鼠RAN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小鼠骨髓巨噬细胞能明显抑制RANK蛋白表达,沉默RANK抑制小鼠BMM向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其活性.

  • 标签: RANK基因 RNA干扰 骨髓 巨噬细胞 逆转录病毒科感染
  • 简介:观察了29例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研究结果表明:①白血病细胞内SOD活性明显升高,GSH—Px活性显著降低,血清LPO水平增高;②白血病细胞内SOD及GSH—Px活性分别与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百分数呈正负相关;③与单核细胞白血病(M4,M5)及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粒细胞白血病(M1,M2,M3)细胞内SOD活性相对较高,GSH—Px活性相对较低;④白血病细胞内SOD活性在白血病缓解与复发过程中无显著性差异,而GSH—Px活性则在缓解后回升,复发时又重新降低。上述结果提示,白血病细胞自身存在有明显的过氧化物损伤,给予白血病患者抗氧化治疗是必要的,白血病细胞GSH—Px活性可作为白血病活动的观察指标。

  • 标签: 白血病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脂质过氧化物 抗氧化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钙离子对人永生化KC株HaCaT细胞整合素β1启动子活性、蛋白表达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1)体外培养HaCaT细胞(12孔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8孔.分别用pGL3启动子(阳性对照组)、pGL3空载体(阴性对照组)及pGL3-1756bp(全长启动子组)、pGL3-1442bp(远端启动子组)、pGL3-261bp(近端启动子组)报告质粒转染HaCaT细胞,转染分别在含0.00、0.03、0.09、0.30、0.80、1.20mmol/L钙离子的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中进行(每组每种浓度3孔).24h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相对活性.(2)取本室构建的稳定转染小干扰RNA-整合素β1载体(简称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常规培养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6部分,用前述6种浓度钙离子处理,每种浓度3个样本.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整合素β1蛋白表达水平.(3)于6孔板中培养正常HaCaT细胞和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每种细胞18孔.按常规进行划痕处理后,用含前述6种浓度钙离子的培养液(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每种浓度3孔细胞)培养12h.观察并检测细胞迁移率.(4)对各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全长启动子组细胞在钙离子浓度由0.00mmol/L升至0.09、0.30mmol/L时,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由0.16±0.09升至0.39±0.09、0.35±0.05(t值分别为3.143、3.140,P值均小于0.05);当钙离子浓度升至0.80、1.20mmol/L时,荧光素酶活性下降.远端启动子组细胞荧光素酶相对活性随钙离子浓度变化的趋势与全长启动子组相似,但在0.09、0.30mmol/L时,该酶活性分别为0.56±0.32和0.64±0.06,明显高于全长启动子组(t值分别为0.887、6.122,P值均小于0.05).各种浓度钙离子对近端启动子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无明显影响.(2)当钙离子浓度为0.00mmol/L时,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整合素β1蛋白表达量为0.53±0.10.当钙离子浓度为

  • 标签: 抗原 CD29 细胞运动 转录启动子 HACAT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um,ASP)联合CHOP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68例,分为CHOP方案治疗组(CHOP组)34例和门冬酰胺酶联合CHOP方案治疗组(ASP+CHOP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CHOP组CR+PR16例,治疗总有效率47.06%;ASP+CHOP组CR+PR24例,治疗总有效率70.58%;后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86,P<0.05)。CHOP组患者平均PFS时间为24.7个月,ASP+CHOP组患者平均PFS时间为47.5个月,后者长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和发热,Ⅰ-Ⅱ级和Ⅲ-Ⅳ级血细胞减少性贫血发生率在ASP+CHOP组均比CHOP组高(P<0.05),ASP+CHOP组患者Ⅰ-Ⅱ度发热及白蛋白降低发生率均较CHOP组高(P<0.05)。ASP+CHOP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治疗较CHOP组组高(P<0.05),6例发生过敏反应,1例侵袭性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生血淀粉酶升高、1例发生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后好转,但因疾病进展快速致一般情况差,未能耐受后续化疗而早期死亡。3例患者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ASP+CHOP组2例发生Ⅱ度血肌酐升高,CHOP组中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门冬酰胺酶联合CHOP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CHOP方案 门冬酰胺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暴露于较高氧浓度环境下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内的异常增高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对其生物学功能造成损伤的机制.通过模拟骨髓平均氧浓度(5%O2)、静脉平均氧浓度(12%O2)、动脉平均氧浓度(20%O2)来培养骨髓造血干细胞(BMHSC),采用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比例;AnnexinV/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利用PCR技术检测细胞ATM基因表达;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21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与5%O2对照组比较,12%O2、20%O2组、氧浓度连续变化的5%-12%-20%O2组进入G1期、S期、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同步检测的ATM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2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OS通过ATM基因表达抑制和细胞周期蛋白P21活化,导致BMHSC的凋亡.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活性氧 ATM基因 P21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eCell活性皮肤细胞移植技术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稳定期白癜风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物理治疗,观察组采用ReCell活性皮肤细胞移植法+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治,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白癜风总有效率(98.31%,58/59)显著高于对照组(71.19%,4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ReCell活性皮肤细胞移植技术 白癜风 临床预后 皮损 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线粒体DNAD-环区在胃癌细胞中的突变对细胞活性氧水平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0例胃癌组织及其邻近的正常胃黏膜线粒体DNAD-环区进行扩增并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为突变组和无突变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活性氧及细胞周期,以比较两组中活性氧及细胞周期的差异.结果在20例癌组织中,有7例(35%)存在线粒体DNAD-环区突变,突变位点18个,其中4个属微卫星不稳定.突变组中的活性氧、细胞增殖及凋亡率较无突变组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胃癌细胞线粒体DNAD-环区是一个具有高度突变性的区域.线粒体DNAD-环区的突变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线粒体DNA 细胞内活性氧 D-环区 细胞周期 胃癌细胞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