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分类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作为馆藏分类体系,作者可在单位图书馆向管理人员借来这本书查询.或者通过互联网输入以下网址(http://www.ztflh.com/)也可查询。本刊稿件一般在“R医药、卫生”和“Q生物科学”,作者可根据自己文章的研究内容查询详细的分类

  • 标签: 中图分类号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文献 分类体系 管理人员 生物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分析从我院门诊药房退药记录收集的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202例药品不良反应,静脉给药引起的153例(75.74%);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154例(76.23%),中药制剂22例(10.89%);药品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的96例(47.52%),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7例(3.47%)。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并重点监测,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ynamicsofplasmacAMP/Cgmpinpatientsduringcardiacsurgery,anditsrelationshiptotraumaticstress.Methods:Sixteenpatients,aged19.31years±10.4years,whounderwentanopenheartoperationwithcardiopulmonarybypass(CPB)andhypothermiawereservedassubjects.Thearterialplasmaconcentrationsofcyclicadenosinemonophosphate(Camp)andcyclicguanosinemonophosphate(Cgmp)weremeasuredbyradioimmunoassay2hoursbeforeoperation,afterheparinization,20minutesfollowingCPB,attheendoftheoperation,and24and72hourspostoperatively,respectively.Thepatients'preoperativebloodsampleswereheparinizedandthevenousbloodsamplesof30healthyblooddonorsweretakentomeasurethelevelsofCampandcGMPasheparinandnormalcontrolsseparately.Results:Therewerenostatisticaldifferenceamongtheheparincontrol,preoperativelevelandnormalcontrol.ThepeakvaluesofCampandCgmpoccurredduringCPBandplasmaCamplevelschangedsynchronouslywithintensitiesofoperativestimulustohumanbody.HowevercGMPlevelwasmainlyrelatedtotheoperativestimulustotheheartandCPB.TheCampvaluewas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Cgmpvalue(r=0.6313,P<0.001).Conclusions:Dynamicvariationofplasmacyclicribonucleotidecanbeconsideredasareferenceparameterforintensityoftraumaticstress.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CAMP/CGMP 核糖核酸循环系统 创伤 应力状态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合理配置专兼职感控人员,应做到医院有专职感控人员,科室有兼职感控人员,人人做感控工作的实践者。临床科室的“感兼职人员”是临床感质控重要一环,是由感科定期培训管理,在各临床科室协助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内院感控制的兼职人员。这些人员由临床科室管理却又是科室质控的管理人员,并参加感科培训指导和质控会议,在工作他们是感控制三级网络中最基层的骨干,是感科和临床科室之间的桥梁,是感控制的有生力量。

  • 标签: 院感兼职人员 医院感染控制 联络员 角色 重要性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医源性感染,为了有效防控医院感染,需采取隔离、灭菌、消毒等基本措施,在护理部、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指导下,监督、检查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常规的落实情况。

  • 标签: 贯穿于临床实际诊疗操作中,发挥临床院感护士作用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医源性感染,为了有效防控医院感染,需采取隔离、灭菌、消毒等基本措施,在护理部、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指导下,监督、检查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常规的落实情况。

  • 标签: 贯穿于临床实际诊疗操作中,发挥临床院感护士作用
  • 简介:摘要:麻醉是医学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成绩,其出现使得外科手术得以大范围应用,并且治疗安全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作为一个复杂的学科,患者以及家属自然无法洞悉其本质,但是对麻醉做一些千层面的了解仍然十分必要。本文从发展的角度对麻醉展开了分析,并且进一步对麻醉工作的分类和适用环境加以讨论,对于加强该领域的认知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规范药品合理分类对促进医院西药房高效管理的影响,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西药房规范药品合理分类后(2014年度)作为实验组(S组),未进行规范药品合理分类(2013年度)作为对照组(D组),两组均以国家相关规定及药品说明书等为参考,观察规范药品合理分类前后患者的投诉率及满意度。结果S组患者的满意度(96.04%)明显高于D组(89.0%),S组发生患者投诉率(0.06%)明显少于D组(0.45%)。结论规范药品合理分类,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能减少医患纠纷,从而促进药房的高效管理。

  • 标签: 药品 合理分类 药房 高效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灾害救援的检伤分类与抢救措施,分析检伤分类在突发灾害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5月我院对8批次60例伤员进行了前急救,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火灾、多发伤、炸伤、群架斗殴、颅脑外伤、大面积烧伤、腹部闭合性损伤、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并对所有伤员均进行了前急救与后期转运.结果60例伤员,现场急救20例,其中抢救成功与死亡的人数分别为19例、1例,抢救成功率达到95.0%(19/20).所有伤员48例需要尽快救治,其中2例伤员在转运时病情突变,并及时进行抢救,及时抢救率达到100%;所需经费达到2000万元.结论当面对突发灾害伤员时,应做好充分的前急救准备,救援人员达到急救现场后先进行检伤分类,明确患者病情及危重程度,对病情危重的患者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治疗,争取最佳的抢救时间.关键词灾害救援;检伤分类;抢救分类R1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66-02

  • 标签:
  • 简介:2004年6月~2006年8月,我们在前急救采用口咽通气管、球囊-面罩和气管插管等3种方法建立人工气道,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院前急救 气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的应用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诊治的12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使用传统的脑卒中急救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则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方法。通过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接受治疗时间以及呼救到转入医院时间来评定护理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接受治疗时间以及呼救到转入医院时间均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的脑卒中急救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方法,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有效地减少了病残率、病死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救医疗服务 护理 卒中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6月期间呼救中心接收的26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呼救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患者130例。对照组脑卒中患者按照常规护理进行救治,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则根据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呼救至救护车到达时间为(24.61±10.14)min,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呼救至救护车达到时间为(30.62±14.15)min,P<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入院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38.68±10.49)min,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入院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46.72±12.49)min,P<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9(6.92%)、5(3.85%)较对照组患者16(12.31%)、13(10%)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前急救护理路径有效的缩短患者获得急救时间间隔,阻止病情的恶化,改善不良治疗结局。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在前急救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接收的80例前急救患者为主体展开调查,共计80例,应用方便抽样法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优化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优化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前急救,可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肯定。

  • 标签: 院前急救 链式流程 抢救成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不同类型的地物具有不同的反射光谱,在多维光谱空间中构成不同的特征向量,这便是我们利用多光谱图像区分地物的物理依据.多光谱图像分类的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模式样本集的数据结构、分类特征的提取、距离测度、分类准则、分类数目等.本文引入光谱匹配识别的典型方法--光谱角度匹配法(SAM法),通过与欧氏距离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提出一种可以兼顾到光谱亮度与光谱向量方向(近似为光谱形状)的距离测度,并应用于K-均值动态聚类,通过与传统分类方法的比较,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地物 反射光谱 分类 距离测度 SAM法 K-均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前急救应用前急救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前急救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各组49例。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急诊介入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08%,22.44%,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到急性脑出血患者前急救,可明显缩短急诊介入时间,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护理效果比较显著。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院前急救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月期间呼救中心接收的26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呼救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130例以及对照组患者130例。对照组脑卒中患者按照常规护理进行救治,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则根据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呼救至救护车到达时间为24.61±10.14min,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呼救至救护车达到时间为30.62±14.15min,P<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入院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38.68±10.49min,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入院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46.72±12.49min,P<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9(6.92%)、5(3.85%)较对照组患者16(12.31%)、13(10%)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前急救护理路径有效的缩短患者获得急救时间间隔,阻止病情的恶化,改善不良治疗结局。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