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儿童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和降钙素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住院的27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在我院行健康体检且显示健康的56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儿童的PCT水平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测得的PCT、PLT和DD等指标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AT-III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指标与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我们对患重症肺炎的儿童做出早期诊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重症肺炎 降钙素原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肺炎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检测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的6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以及42例健康体检儿童(即为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6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有40例患儿为轻度炎症(即为一般感染组)、有26例患儿为重度炎症(即为重症感染组),比较三组儿童降钙素(PCT)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差异。结果入院时重症感染组患儿PCT、CRP最高,且依次高于一般感染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持续治疗72小时后重症感染组患儿PCT、CRP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数据差异明显,P<0.O5。结论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PCT、CRP检测含量呈正相关,因此检测患儿PCT、CRP对判定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PCT CRP 感染 小儿支气管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和5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三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健康组;三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感染组、健康组、病毒感染组。结论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血清降钙素还对感染性疾病的类型有判定作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在孕妇胎膜早破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98例胎膜早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先后时间顺序分为2组,A组50例患者,B组48例患者。收集孕产妇全血、胎盘、宫颈分泌物等组织标本,检测降钙素、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宫颈分泌物一般细菌培养。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在胎膜早破组(A1组足月、未足月B1组)孕妇血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71%、63.64%,明显升高。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胎膜早破早期病因学诊断和预防工作。

  • 标签: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胎膜早破 足月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培养对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血流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76例非血流感染患者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和浓度等检测结果情况,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的降钙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降钙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降钙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革兰阴性菌的降钙素浓度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结论降钙素、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培养对于血流感染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能较大幅度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培养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纤维蛋白血症与介入后咯血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方法纳入因大咯血入住我中心并接受介入治疗患者14例。依据术前是否使用血凝酶分为血凝酶组和非血凝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咯血情况及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结果血凝酶组患者有5例术后发生咯血P=0.021。血凝酶组患者术后血液中纤维蛋白明显下降P<0.0001,非血凝酶组患者术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94。结论使用血凝酶导致低纤维蛋白血症可能是导致介入治疗后仍咯血的重要原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例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中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7例患者为单发部位病变,4例患者为多发部位病变;7例患者免疫组化CD20+、CD79a+、LCA+、Ki-67+、CD10-表达均为100%;Ki-67+增殖指数60%-80%11例患者脑脊液均未见肿瘤细胞,行骨髓检查均未见骨髓浸润;10例患者起始化疗采用以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系统化疗联合鞘内局部注射加或不加全颅脑放疗,总缓解率90%;11例患者总生存率为81.81%,2年OS率为50%,与单纯化疗的病人相比,化疗联合放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组病人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系统化疗联合鞘内局部注射的治疗方案仍是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首选治疗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能带来病人生存获益。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甲氨蝶呤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PCT)与血常规两项检测指标共同应用在其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儿科从2017年1月-2018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的有关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病例随机挑选出56例并整理,此为实验组,并从同时间段的健康儿童中随机挑选56例,此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实验的小儿均分别行PCT的检测、血常规的检测以及PCT与血常规同时检测,对比两组小儿所需检测的各项指标及应用上述三种检测方法以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率。结果实验组中小儿的PCT、中性粒细胞数(NEUT)与白细胞数(WBC)依次为(0.55±0.11)ug/L、(8.63±2.18)×109/L、(14.84±3.76)×109/L均是较对照组的高的(P<0.05或P<0.01),且实验组小儿运用PCT与血常规同时检测诊断出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率92.86%(52/56)较PCT的检测75%(42/56)、血常规的检测78.57%(44/56)的高,存在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PCT与血常规两项检测指标共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能够显著的提高其诊断阳性率,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应用并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小儿 PCT 感染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激素六项在发和继发性不孕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发不孕症(发组,n=50)、继发性不孕症(继发组,n=50)和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n=50),对所有女性均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测,对比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发组、继发组患者PR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组患者LH水平明显高于继发组、对照组(P<0.05);发组患者E2、PROG水平明显低于继发组、对照组(P<0.05)。结论性激素六项可辅助发和继发性不孕症鉴别诊断。

  • 标签: 性激素六项 原发性不孕症 继发性不孕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内输血量>3500mL后纤维蛋白(FIB)与血小板(PLT)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3例择期手术患者,24h内输血量超过3500ml,分别于输血前、后,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时间(T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当24h内输血量超过3500mL时,FIB与PLT均有显著下降(P<0.05),TT、APTT、PT延长(P<0.05)。结论当患者大量输血后,非常容易出现纤维蛋白溶解及稀释性血小板减少情况,对此,需及时做好动态监测,且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规避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大量输血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发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28例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A组(64例,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与B组(64例,三孔胸腔镜手术)。对比不同组别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A组术后疼痛评分远低于B组(P<0.05),患者切口满意度评分远高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出现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发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升切口满意度。

  • 标签: 单操作孔 胸腔镜手术 原发自发性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降钙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9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作为实验组,另外20例患者未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血清降钙素结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指标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对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辅助检查指标。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降钙素、心肌酶的联合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400例健康新生儿,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研究对象进行C-反应蛋白、降钙素、心肌酶的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其心肌酶指标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心肌酶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新生儿,通过这几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实现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筛查。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心肌酶 联合检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Fbg)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12月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52例。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的含量以及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CT),血小板比积(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P-LCR高于对照组(P<0.05);PCT无明显差异。结论D二聚体,纤维蛋白及血小板各项参数的变化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参数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降钙素、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在检验小儿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热的儿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最终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非细菌感染组50例、非感染组50例,对三组患者降钙素、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等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三组检测的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PCT、CRP、ESR、WBC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CT和ESR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的PCT及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的CRP和WBC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检测指标对炎症检测敏感度为100%。结论PCT、CRP、ESR的检查结果可以提高小儿发热的诊断率,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的判断原因,该检验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小儿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联合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6-12月本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足月正常分娩孕妇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PCT、IL-6水平及阳性表达率情况。并于分娩后对所有孕妇取胎盘胎膜组织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胎膜早破孕妇分为有绒毛膜羊膜炎组(n=46)和无绒毛膜羊膜炎组(n=54),比较其血清PCT、IL-6水平及阳性表达率情况;并采用ROC曲线评估PCT联合IL-6对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作用。结果观察组PCT检测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L-6检测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绒毛膜羊膜炎组PCT检测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有绒毛膜羊膜炎组IL-6检测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有绒毛膜羊膜炎组PCT、IL-6均为阳性率69.57%(32/46)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的18.51%(10/54)(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度为84.78%(39/46)、特异度为88.89%(48/54)、准确性为87.00%(87/100)、阳性预测值为86.67%(39/45)、阴性预测值87.27%(48/55);IL-6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度为86.96%(40/46)、特异度为90.74%(49/54)、准确性为89.00%(89/100)、阳性预测值为88.89%(40/45)、阴性预测值89.09%(49/55);PCT+IL-6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度为89.13%(41/46)、特异度为92.59%(50/54)、準确性为91.00%(91/100)、阳性预测值为91.11%(41/45)、阴性预测值90.91%(50/55)。结论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孕妇PCT、IL-6水平均升高,PCT联合IL-6可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对临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测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感染性疾病重症患者96例,其中48例病毒感染患者命名为病毒感染组,48例细菌感染患者命名细菌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三组人群进行检查血清降钙素、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分析各项检查的应用效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CRP、WBC的阳性率以及具体数据均远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PCT、CRP、WBC检测均能准确反映细菌感染重症患者的身体指标数据情况,与正常人群、病毒感染人群有明显区别,联合检验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判断准确,可以向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推荐。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8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抽选正常人24例为对照1组。检测三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对照2组与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高于对照组1组(P<0.05);而对照2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高于观察组(P<0.05)。入院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低于对照2组(P<0.05);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入院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低于对照2组(P<0.05);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结论纤维蛋白与D-二聚体可作为检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主要指标,由于鼻咽癌患者极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进而诱发继发性纤溶亢进和血栓栓塞,所以,对纤维蛋白与D-二聚体指标加强检测,可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 纤维蛋白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酶冻干粉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及纤维蛋白变化。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6月-2018年2月90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冻干粉治疗。比较两组消化道溃疡出血治疗效果;止血平均耗时;治疗前后患者纤维蛋白;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观察组消化道溃疡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平均耗时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冻干粉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纤维蛋白,加速纤维蛋白达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血酶冻干粉 奥美拉唑 消化道溃疡出血 临床效果 纤维蛋白原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一氧化氮合酶和降钙素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55例脓毒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生化、一氧化氮合酶及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治疗后1d,患者的白细胞(11.4±1.3)×109/L、血清肌酐(584.7±3.6)μmol/L、血尿素氮(27.5±2.6)mmol/L、一氧化氮合酶(54.6±3.2)U/mL及降钙素原水平(4.2±0.9)μg/L均低于治疗前(17.5±2.2)×109/L、(1160.5±10.9)μmol/L、(43.2±4.6)mmol/L、(72.1±6.3)U/mL、(8.3±1.4)μg/L,患者血浆HCO3浓度(19.5±2.0)mmol/L高于治疗前(11.4±1.5)mmol/L,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其机体内一氧化氮合酶及降钙素原水平,还能改善其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水平,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血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一氧化氮合酶 降钙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