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吲达帕胶囊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使用磺酸氨氯地平片展开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治疗,即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吲达帕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收缩压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结论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吲达帕胶囊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临床效果较好,具有借鉴价值。

  • 标签: 老年性高血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吲达帕胺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丁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段内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丁酞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脑血管储备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脑血管储备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神经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丁酞药物,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同时提高患者的脑血管储备能力,因此,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脑血管储备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硫酸沙丁醇(气雾剂)吸入给药、茶碱控释片口服急性老年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老年哮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硫酸沙丁醇气雾剂吸入给药方法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硫酸沙丁醇气雾剂吸入给药联合茶碱控释片口服方法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四周和八周后的呼气容积和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呼气容积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四周的呼气容积为(2.07±0.32)L,八周的为(2.29±0.13)L,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比率为4.00%(2/50),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沙丁醇气雾剂吸入给药联合茶碱控释片口服方法急性老年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肺部的呼吸功能,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硫酸沙丁胺醇 茶碱控释片 急性老年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采用沙利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2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甲氨蝶呤与沙利度口服。对比2组治疗后皮肤硬度、雷诺现象和关节功能积分,并统计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皮肤硬度、雷诺现象和关节功能积分均低于参考组,且前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后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后者,2组相关积分、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均可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给予沙利度能够有效减轻皮肤硬度、雷诺现象,改善关节功能,且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比较理想。

  • 标签: 沙利度胺 系统性硬化症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吲达帕联合培哚普利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70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35例/组。对照组实施吲达帕治疗,观察组实施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HR、E/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压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吲达帕联合培哚普利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中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心功能。

  • 标签: 吲达帕胺 培哚普利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羟磺酸钙治疗淤积性皮炎的疗效和机理。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门诊就诊的淤积性皮炎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用皿治林、维生素C及外用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羟磺酸钙,观察治疗8周疗效和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1,P<0.05),治疗组出现3例(6.67%)短暂胃肠不适感,但均能很快缓解。结论羟磺酸钙治疗淤积性皮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安全方便,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 标签: 淤积性皮炎 羟苯磺酸钙 血管活性药物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离子凝聚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给予常规盐水检验法,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低离子凝聚技术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阳性率、灵敏度、准确度、配血稳定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凝聚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张压为(89.87±5.42)、收缩压为(139.31±6.48)、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张压为(74.76±6.16)mmHg、收缩压为(115.87±5.76)mmHg、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酮能够有效的治疗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胺碘酮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阿加曲班联合丁酞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至2017年期间6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酞进行治疗,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且在治疗7d、治疗14d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中,30例实验组患者仅出现了1例不良反应,其余患者均为出现不良反应,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丁酞在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阿加曲班 丁苯酞 后循环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普瑞巴林联合甲钴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后遗神经痛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4年2~11月皮肤科接收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与传统组各62例,基础治疗为吗啉胍片+维生素C片,传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治疗,普瑞巴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普瑞巴林联合甲钴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周后治疗效果,治疗后1周和2周疼痛面积、VAS评分、晚间睡眠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普瑞巴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χ2=11.273,P<0.05),两组患者疼痛面积、VAS评分、晚间睡眠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变长变化明显(P<0.05),普瑞巴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7,P=0.001<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普瑞巴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χ2=9.021,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甲钴具有提高带状疱疹治疗效果、快速缩小疼痛面积、减轻疼痛程度、延长晚间睡眠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 带状疱疹 晚间睡眠 后遗神经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钴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其中常规组采取维生素B12治疗,实验组采取甲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House-Brackmann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与75.61%,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甲钴治疗的疗效显著,药物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甲钴胺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丁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金刚烷、胞磷胆碱、多巴胺替代剂、神经节苷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评分为(51.3±3.6)分,对照组为(50.8±3.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ADL指数评分为(40.5±4.3)分,对照组为(47.3±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良反应少,是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的理想方法。

  • 标签: 丁苯酞 神经系统变性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不同粘接剂对于氧化锆和根管中内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影响。方法选择100颗完整并不存在损坏问题的上颌牙齿,并在牙质界的位置截取牙冠,保证根管的桩道正常,在此基础上制备氧化锆的桩核,以上的100颗牙齿使用完全随机的方式分为4组,具体来说,跟别使用磷酸锌水门汀,30%磷酸加ESPERely联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等粘固氧化锆的桩核,同时使用万能力学试验机进行测试实验,其具体的粘接强度进行测试,统计相关的数据。结果在以上的四组中,玻璃离子水门汀和聚羧酸锌水门汀粘固氧化锆的牢固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中30%磷酸加ESPERely联合树脂的粘固力度最优,磷酸锌水门汀的粘固力度最弱。以上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的粘固中,树脂类的粘固力度相对较强,其中,联合磷酸和树脂可以显著提高氧化锆的粘接力度。

  • 标签: 粘接剂 二氧化锆 粘接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室性心律失常应用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出86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I和实验组II,两组都是43例,实验组I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实验组II给予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I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1.4%,实验组II是93.0%,实验组II比实验组I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实验组I和实验组II治疗后的心率与QTC变化,实验组II均优于实验组I,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I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6.3%,实验组II是4.7%,实验组II比实验组I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应用碘酮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行。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丁酞配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丁酞配合美多巴治疗,参照组患者采用美多巴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UPDR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2周、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UPDRS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丁酞与美多巴联合用药治疗帕金森病具有理想果,改善患者运动、认知功能等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美多巴 帕金森病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奈唑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结合利奈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利奈唑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治愈率得到显著提升,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利奈唑胺 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环磷腺苷葡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原则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均以10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LVEF及BNP的变化和组间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73.3%;治疗组LVEF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环磷腺苷葡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维超声及彩超腮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高频探头维超声和彩超检查的腮腺肿块的特征,并将手术后得到的病理结论与之对照。结果维超声腮腺肿块的诊断检出率为100%,将术后病理结果与超声检测对比后发现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块的符合率因病理变化。其中良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为87.9%,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74.6%。彩超检查对恶性腮腺肿块的诊断效果显著。结论维超声检查在诊断腮腺肿块的占位性病变上的一正确率较彩超高,而彩超检查在判断肿块性质方面应用较为普遍。

  • 标签: 腮腺肿块 二维超声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对照组为7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方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胺碘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沙丁醇结合酮替芬用于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6例小儿哮喘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沙丁醇联合酮替芬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各项临床表现(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消退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咳嗽消退时间为(9.14±2.21)d,气促消退时间为(4.37±1.26)d,肺部湿啰音消退时间为(7.28±2.26)d;实验组咳嗽消退时间为(6.34±1.52)d,气促消退时间为(2.34±0.78)d,肺部湿啰音消退时间为(4.38±1.12)d;实验组患儿咳嗽、气促以及肺部湿啰音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哮喘患儿采用沙丁醇结合酮替芬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缩短咳嗽、气促以及肺部湿啰音的时间,利于患儿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沙丁胺醇 酮替芬 小儿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