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感染情况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阴道内念珠感染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凝集法进行检验,参照组患者给予显色法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及两组患者的念珠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32例念珠中,可柔丝念珠3例,白色念珠18例,光滑念珠2例,热带念珠6例,其它念珠3例;参照组患者的16例念珠中,可柔丝念珠1例,白色念珠10例,光滑念珠1例,热带念珠4例,其它念珠2例;研究组患者中检出念珠的阳性检出率为32(71%),参照组患者中检出念珠的阳性检出率为16(36%);研究组患者中检出念珠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4286,p<0.05)。讨论凝集法对阴道内念珠感染情况的临床检验有显著效果,可增加检测率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提供真实的治疗依据,进而对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 阴道内念珠菌感染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阴道念珠病采取不同检验方法所获取的效果,并将其进行对比,选择合理检验手段。方法收治的阴道念珠病者入院检验时间在2015年2月~2016年12月间,共240例,皆采取手工法、显色法、凝聚法及CTB染色法(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加以检验,比较不同检验方法所获取的效果。结果手工法检验出阳性共47例,检出率为19.58%;显色法检验出阳性共82例,检出率为34.17%;凝聚法检验出阳性共147例,检出率为61.25%;CTB染色法检验出阳性共227例,检出率为94.58%。结论对于阴道念珠病的检验,采取CTB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手工法、染色法和凝聚法,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检出率高,可优先选择。

  • 标签: 不同检验方法 阴道念珠菌病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口服氟康唑与酮康唑治疗阴道念珠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选取阴道念珠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口服氟康唑治疗和酮康唑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与参考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比较接近,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组低于参考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阴道念珠病选用口服氟康唑治疗能够达到显著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氟康唑 酮康唑 阴道念珠菌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95例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达克宁栓,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康唑,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阴道异常分泌物、瘙痒、白带异常、疼痛以及烧灼感等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更早,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用药后1月、3月、6月、9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氟康唑与达克宁栓联用治疗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远期复发率,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氟康唑 达克宁栓 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常见致病念珠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此类菌株引起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M27-A2),测定从临床血液、痰液和尿液等标本中分离的226株常见念珠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最低抑浓度(MIC)。结果:226株受试对氟胞嘧啶100%敏感,MIC90为≤0.125-0.5μg/ml;168株白色念珠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MIC90分别为32μg/ml、1μg/ml和1μg/ml,敏感率分别为90.5%(S88.1%+SDD2.4%)、92.3%(S87.5%+SDD4.8%)和91.7%;31株热带念珠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分别为96.8%(S93.6%+SDD3.2%)、93.5%(S83.9%+SDD9.6%)和100%;16株近平滑念珠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11株光滑念珠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1.8%(S18.2%+SDD63.6%)和72.8%(S36.4%+SDD36.4%),而对两性霉素B100%敏感。在白色念珠、热带念珠和光滑念珠中有3.2%~27.2%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唑类药物耐药。结论:临床常见致病念珠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

  • 标签: 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体外敏感性 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选择采用氟康唑联合制毒菌素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本研究所有选择的患者均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病患者,患者治疗时间为2016年4月到2017年6月,本研究选择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制霉菌素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50例患者,采用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比较,经过统计学软件检验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病患者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选择采用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氟康唑 制霉菌素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克霉唑栓局部应用联合氟康唑口服治疗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诊治的100例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氟康唑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克霉唑栓联合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积分相比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积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试验组治疗后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克霉唑栓局部应用联合氟康唑口服治疗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克霉唑栓 氟康唑 念珠菌性阴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妊娠期念珠性阴道炎应用制霉菌素和克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出本院妇产科的84例妊娠期念珠性阴道炎患者,按照不同用药方案将其纳入制霉菌素组和克霉唑组各42例,分别给予制霉菌素和克霉唑(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克霉唑组的总有效率(97.6%)高于制霉菌素组(85.7%),差异显著(P<0.05);克霉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2.4%、4.8%)均低于制霉菌素组(7.1%、1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妊娠期念珠性阴道炎应用和克霉唑治疗的效果优于应用制霉菌素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妊娠期 念珠菌性阴道炎 制霉菌素 克霉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念珠阴道炎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检验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02月--2018年02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念珠阴道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镜检法、培养法、凝集法检验,比较三种不同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镜检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凝集法,有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培养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凝集法,有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结论对念珠阴道炎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检验时,镜检法阳性检出率最高,值得临床将其作为首选。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念珠菌阴道炎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的临床分布情况,并探讨具体诱发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感染肺炎克雷伯患者,收集其血液、尿液或脓性分泌物等标本,开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全部患者感染部位和科室分布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分布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中上呼吸道47例,占比为23.50%,下呼吸道46例,占比为23.00%;医院感染分布科室主要为儿科,妇科,产科室,占比分别为31.50%、20.50%和15.50%。结论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与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关系密切,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感染分布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进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分布 易感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多药耐药感染病原分布及其感染原因,探究对患者护理对策。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30例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感染率6.67%共1例,明显较对照组13.33%共2例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呼吸内科收治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感染情况,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呼吸内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病原检验及检验常见耐药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该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60例,将其病原进行检测,并对常见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所选取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有14株革兰氏阳性,3株真菌,4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且泌尿系统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等为低度耐药性,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及头孢唑啉药物呈中等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呈高度耐药性。革兰氏阳性对万古霉素药物较敏感,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及红霉素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对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对病原变化及耐药性进行了解,从而有效减少耐药株产生及抗生素滥用情况。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 检验 常见菌 耐药性
  • 简介: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侵入性诊疗措施的广泛应用,使临床假丝酵母感染发生率日益增高.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免疫功能较差,易产生假丝酵母(念珠)医院感染.为了解老年患者假丝酵母医院感染的现状,统计了本院近3年来老年患者感染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株并进行了耐药性分析.

  • 标签: 假丝酵母菌 医院感染 现状 调查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疗养院感染病原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本疗养院临床送检培养的标本当中分离出的1000株病原建立研究,对所有的菌株进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病原当中革兰阴性数量最多,共有802株(80.2%);研究经过耐药分析显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以及铜绿假单胞等革兰阴性对于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美洛培南以及亚胺培南药物的等耐药性相对较低,均低于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肠球菌属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各类病原菌种对于抗菌药物存在有一定的耐药性;在临床上应当依据药敏试验的结果,结合机械能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起到有效地防治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疗养院 感染病原菌 耐药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诺卡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相关实验室诊断方法,提高对诺卡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报告一例肺部诺卡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验和治疗情况。结果该病临床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显示双肺多发结节、斑片影,容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细菌学检验。结论诺卡病是由诺卡引起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感染,细菌学检验能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治疗主要采用复方新诺明,疗效显著。

  • 标签: 肺炎 诺卡菌感染 诊断 治疗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诺卡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7年收治的10例诺卡感染病例为观察组对象进行研究,同期选择诺卡菌体健病例10例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例诺卡感染病例中,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咯血、气促、胸痛、咳痰、咳嗽、发热等;主要体征为胸腔积液、肺部呼吸音粗、凹陷性水肿、肺部湿性啰音等。其中两组凹陷性水肿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诊断治疗,研究组治愈4例(40.0%),未治愈6例(60.0%),而对照组治愈10例(100.0%),两组治愈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诺卡感染的临床特点无显著异质性,且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经诊治患者愈后异质性显著,而治疗此类患者的首选药物仍然为复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 标签: 诺卡菌 感染病例 临床特点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病原检验及检验常见耐药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以无菌方式进行检验标本采集,之后将所采集标本在实验室无菌培养,展开药敏试验,对比分析患者病原情况。结果在感染菌种分布方面,本次药敏实验,检查出泌尿系统感染有大肠埃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变性杆菌、不动杆菌、粘质沙雷氏、枸椽酸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解脲棒状杆菌、膀胱炎棒状杆菌、真菌等菌种,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54例,占67.5%,革兰氏阳性杆菌23例,占28.75%,真菌3例,占3.75%;在耐药性方面,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氨苄西林药物有着非常高的耐药性,在头孢唑林、哌拉西林等药物方面耐药性一般,在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药物方面耐药性较低,革兰式阳性杆菌在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耐药性,在万古霉素药物方面有着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临床上针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展开治疗之前,需要先进行药敏实验,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对病菌抗药性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够显著降低耐药菌株出现的可能,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地提高。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检验 常见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多种耐药感染新生儿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新生儿科收治的88例检测出有多种耐药感染患儿资料,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分析护理结果。结果88例多重耐药感染患儿中主要为菌血症、肺部感染以及脐炎等浅表皮肤感染,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氏、大肠埃希。给予患儿标准预防及接触隔离、加强手卫生及无菌操作、加强周围环境消毒、皮肤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后,无一例死亡,未发生多重耐药交叉感染。结论对于发生多重耐药感染新生儿,需要及时诊断及干预,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等,是治疗关键,严格执行无菌及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手卫生则为护理关键。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新生儿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我院泌尿系感染病原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元月-2017年12月我院送检的尿液标本分离出的272株阳性标本进行病原学及耐药情况分析。结果分离出的细菌阴性208株(76.47%),阳性64株(23.53%),未检出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中大肠埃希136株(50%),奇异变形杆菌32株(11.76%);革兰氏阳性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10.29%),屎肠球菌18株(6.62%)。大肠埃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他、美罗培南和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均较高,耐药率均在10%以下,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哌拉西林的耐药性均接近或超过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但洛美沙星、环丙沙星耐药性高,均在50%以上。结论患者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氏对加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抗生素敏感性较高,但存在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菌株;葡萄球菌中的耐药性菌株不少,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传播及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降低神经外科多重耐药感染率的方法和策略。方法选取神经外科2016年与2017年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多重耐药感染/定植率及分布情况和感染特点,通过护理干预以减少多重耐药感染/定植率。结果我科室2016年共收治患者387例,多重耐药感染/定植患者164例,占42%,最常见的耐药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占22%;其次为大肠埃希,占13.5%;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2017年共收治患者482例,多重耐药感染/定植患者154例,占31%,明显低于2016年同期。结论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多重耐药的临床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加强各种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和降低多重耐药感染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