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并对比白念珠与非白念珠的药敏、危险因素等情况。方法分析290株念珠的来源、科室分布、合并用药及治疗,对比白念珠与非白念珠的药敏结果、危险因素等。结果白念珠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发生率最高;非白念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率最高,且非白念株的耐药率高于白念珠;标本来源以尿液最多,呼吸科分离率最高;抗生素使用时间超过10天、大型手术后为非白念珠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非白念珠的分离率逐渐增高,且耐药率明显高于白念珠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念珠作为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其感染的早期诊断目前存在很多难点。随着人们对念珠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深部念珠感染的早期诊断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就深部念珠感染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深部念珠菌病 诊断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院重症医学科(ICU)耳念珠患者感染/定植及环境污染情况,评价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2022年1月某院ICU1例长期住院患者血培养检出耳念珠,立即对该科住院患者不同体表部位及病区环境进行多次采样和细菌培养(频率为每间隔一周采样一次),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分析。对检出耳念珠的患者采取单间隔离、温水冲浴、洗必泰擦洗等措施,对病区环境采取擦洗、消毒等措施,采取主动筛查的方法评估防控措施效果。结果第一次主动筛查ICU14例在院患者,其中8例患者检出耳念珠9株;首次检出耳念珠前一周内转出ICU的3例患者,均未检出耳念珠。第二次主动筛查ICU13例在院患者,其中2例患者检出耳念珠2株;第三次主动筛查ICU8例在院患者,仅在1例患者的腹股沟和腋下检出耳念珠,余患者筛查均为阴性;第四、五次主动筛查均未再检出耳念珠。环境监测结果显示,第一次主动筛查采集80份环境标本,分别在地面、医疗设备检出耳念珠6株,第二、三次筛查均未检出耳念珠。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14例在院患者仅1例发生耳念珠败血症医院感染,其余患者均确定为耳念珠定植病例且后期均去定植。结论耳念珠易在病区内传播,但通过采取积极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耳念珠感染仍可防可控。

  • 标签: 重症 耳念珠菌 感染
  • 简介:摘要:外阴阴道念珠病(VVC)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念珠阴道定植是念珠在女性阴道内以共生状态存在,没有或只有轻微的临床症状。念珠广泛存在于潮湿、酸性的环境中,它不仅是VVC与阴道念珠定植的病原,同时也存在于人体其他部位。随着医学与生物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对念珠的检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近年来一些学者除了不遗余力的研究VVC的易感因素、发病机制、治疗与预防外,更是对病原来源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提高VVC的防治能力和减少VVC的复发率,文章对导致VVC及阴道念珠定植的病原来源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念珠感染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科室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耐药性。结果阳性检出132例,真菌56例,占42.4%。其中以呼吸内科的痰标本为主38例(67.9%)。结论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为主,呼吸道仍是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抗感染药以氟胞嘧啶、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酮康唑、制霉菌素等最为敏感。

  • 标签: 念珠菌 感染 耐药性分析
  • 简介:念珠为引起皮肤黏膜和系统性感染的常见机会性致病真菌,近年来宿主抗念珠感染免疫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对念珠相关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前者包括主要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TLR2,4,9等)、C型凝集素受体(CLRs,包括Dectin-1,2,3,Mincle,DC-SIGN,DC-SIGN等)、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蛋白样受体(NLRs,包括NLRP3和NLRC4等),与念珠胞壁相应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诱导固有免疫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以及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的易感性。适应性免疫方面,主要包括Th17,Th1和Treg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及Th17免疫相关分子的基因突变与慢性皮肤黏膜念珠病易感性,并初步提出本领域的研究展望。

  • 标签: 白念珠菌 模式识别受体 固有免疫 TH17
  •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女,2个月24天。主因颈部、腋窝、肛周红斑、糜烂20余天,于2010年8月5日来我科就诊。患儿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颈部、腋窝、肛周出现皮疹,在外院按"湿疹"、"粟粒疹"治疗

  • 标签: 念珠菌病 白念珠菌 感染 间擦疹 婴儿
  • 简介:目的:探讨脂肪酸组成对白念珠与光滑念珠的鉴别意义。方法:采用盐酸甲醇法提取5株白念珠和4株光滑念珠的脂肪酸,以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配以计算机分析各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结果:光滑念珠与白念珠在脂肪酸的成份与含量上明显不同,光滑念珠不含亚麻酸(C18:3),且不饱和脂肪棕榈油酸(C16:1)与饱和脂肪酸棕榈酸(C16:0)比值不同(白念珠皆小于1.3,光滑念珠除1例为1.2外,余皆大于3.9);C16:0与硬脂酸(C18:0)的比值(白念珠皆大于2.7,光滑念珠皆小于1.1);C16:1和油酸(C18:1)的比值(白念珠皆小于0.5,光滑念珠大于0.7)。结论:气相色谱法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白念球菌与光滑念珠化学分类鉴定。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鉴定 光滑念珠菌 白念珠菌
  • 简介:摘要光滑念珠和白色念珠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两个致病性酵母,它们都可以在人体内共生,但是在一定的诱因下他们会转变为侵袭性致病菌侵害人体。虽然同为念珠,但是光滑念珠和白色念珠在入侵人体的策略上却有明显不同。在粘附特性上,两种真A都有依赖不同的内环境因子来检测机体状况A而表达特定的黏附素的能力。光滑念珠主要依赖的粘附素为Epa蛋白,而白色念珠则通过粘附素ALS3蛋白和HWP1二阶段的表达介导其整个粘附过程。进一步的侵袭过程中,光滑念珠通常以酵母的形式生长,入侵策略较为保守,主要依赖宿主细胞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并且能与细胞共存较长时间。白色念珠采取了较积极的入侵策略,当它以菌丝形态在体内生长时,其菌丝能够快速生长并破坏宿主细胞,从而完成进一步入侵。机体固有免疫方面,光滑念珠可以通过寄生于巨噬细胞来逃避机体免疫应答,它不仅在巨噬细胞内生存,而且可以在其内复制,直到巨噬细胞最终破裂。而白色念珠入侵宿主后,快速生长的菌丝会迅速破坏巨噬细胞并释放真菌,引起宿主严重的炎症反应甚至导致死亡。通过对比了解它们致病过程的差异和共同点,对诊断、预防及治疗侵袭性念珠感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念珠感染的病原分类及药敏分析。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分离培养后,用改良纸片法测定标本分离的各类念珠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临床念珠感染中以白念珠为主(52.0%),热带念珠(17.2%),光滑念珠(10.1%),克柔念珠(9.4%),其他念珠(11.4%)。非白念珠感染呈上升趋势。两性霉素、制霉菌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6.1%、3.4%,其次为伊曲康唑(17.0%),氟康唑耐药率最高(57.1%),克柔念珠是耐药性较强的念珠,其次是光滑念珠、热带念珠;非白念珠与白念珠相比耐药率有显著差异。结论临床标本的念珠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念珠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临床经验用药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

  • 标签: 念珠菌 药敏试验
  • 简介:几年前,袁女士患上了念珠性外阴阴道炎,时不时地出现外阴潮红、肿胀、瘙痒。经过治疗能好一段时间,但不久以后就又复发了。为此,袁女士跑了好几家医院接受治疗,但结果并没有大的改观。最近,袁女士找了一位权威专家,医生详细询问了袁女士的病情,并问她丈夫是不是包皮过长。

  • 标签: 念珠菌性阴道炎 包皮过长 药物敏感性试验 真菌培养 念珠菌感染 包皮环切术
  • 简介:摘要白色念珠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白色念珠感染人体时,刺激机体产生固有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其中特异性细胞免疫占主导地位。了解认识白色念珠感染的免疫应答对诊断、治疗及预防白色念珠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沉渣检验在念珠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检查并确诊为念珠感染的40例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检查并且检查结果为阴性的40例健康受检者,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受检对象实施行尿沉渣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尿沉渣中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上皮细胞计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上述检验结果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试验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上皮细胞计数检验结果来实现对念珠感染的有效诊断,并且还可以用于鉴别念珠感染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念珠菌 感染 尿沉渣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近年来,非白念珠所致侵袭性念珠病持续性增多,现将我院4例病例报道如下.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73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胸闷、心悸、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以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双肺感染收入院.入院当日体温37℃,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Velcro啰音,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肺部感染.入院第2天患者呼吸衰竭加重,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入院第4天患者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及Velcro啰音,予深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 标签: 血流感染 近平滑念珠菌 非白念珠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患者感染白色念珠的发病情况,就其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防治对策,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感染白色念珠肿瘤患者68例,对被调查的病历逐一查阅,按年龄、住院天数、感染部位、是否留管及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免疫抑制剂应用、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短、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及营养状态等作分类登记,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感染部位分别为口腔20例(29.4%),肺部15例(22.1%),泌尿系8例(11.7%),肠道感染10例(14.7%),真菌血症3例(4.4%),有7例同时存在2个部位感染(10.3%),有5例同时存在3个部位感染(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χ2=0.06,P=1.00>0.05,)无统计学意义外,住院时间长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营养状态、是否留管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均为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给予抗真菌治疗后,62例治愈,6例死亡,死亡率8.8%。结论住院时间长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营养状态、是否留管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均为肿瘤患者感染白色念珠相关危险因素,减少相关危险因素及易感因素是降低肿瘤患者感染白色念珠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肿瘤 白色念珠菌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氟康唑治疗老年念珠感染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1年的65例老年念珠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的65例青中年(33岁-50岁)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氟康唑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感痰清除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痊愈40例(61.5%,40/65)、有效21例(32.3%,21/65)、无效4例(6.2%,4/65),整体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痊愈49例(75.4%,49/65)、有效13例(20.0%,13/65)、无效3例(4.6%,3/65),整体有效率为95.4%;2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研究组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胃部不适、恶心等),4轻度转氨酶升高;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胃部不适、恶心等),3轻度转氨酶升高,停药2周后均全部恢复正常。结论氟康唑是治疗老年念珠感染的效低毒的抗菌药物,能够比较安全地用于治疗老年念珠感染

  • 标签: 氟康唑 老年念珠菌感染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