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术后护理措施及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研究对象6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参照组给予常规基础干预,观察组则实施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针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应用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可降低尿潴留、肠道功能紊乱等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颈椎管狭窄 颈椎损伤 术后护理措施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中药冰袋用于缓解急性肌肉损伤患者局部疼痛、肿胀情况及消退时间的观察。方法将144例急性肌肉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从入院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对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冷敷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医用冰袋,实验采用中药+医用冰袋,比较两组患者患处的疼痛、肿胀情况及肿胀消退时间。结果治疗72小时后,两组患者患处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P<0.05),实验组患者患处疼痛、肿胀情况及肿胀完全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我科自制的中药+医用冰袋冷敷对急性肌肉损伤能有效预防和减轻患者的疼痛及肿胀。

  • 标签: 冰袋疗法 急性肌肉损伤 气滞血瘀
  • 简介:1993年,VictorAmbrose的实验室在秀丽隐杆线虫中首次发现miRNA。与此同时.GaryRuvkun的实验室鉴定了首个miRNA的靶标基因。这2个重要的发现共同确认了一种新的转录后基因调节机制。在过去几年中.miRNA的研究蓬勃发展,我们也开始从一个新的层面上理解基因组学。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微小RNAS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在创伤性上颈椎隐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怀疑上颈椎损伤而X线平片未发现异常的56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对其进行后处理,对影像学结果进行细致分析。结果对56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重建后,45例显示有隐形损伤,其中椎体旋转脱位2例,单纯横韧带损伤2例,环齿关节脱位4例,C1侧块骨折9例,C1椎弓骨折6例,C2椎弓骨折5例,C2椎体骨折6例,齿状突基底部骨折1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创伤性上颈椎隐形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上颈椎损伤 隐形骨折 CT 图像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9例,常规组对患者加以常规治疗,实验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点,对患者采用纳洛酮加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经治疗后,患者GCS评分与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纳洛酮加以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使其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也得以改善,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急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中随机选择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来自2016年4月-2017年12月,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来进行治疗,每组分别为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P<0.05。结论对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患者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相比较常规治疗而言,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肾脏功能,逐步使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回归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更加值得被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肾损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CT与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CT、MRI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发现,MRI检出率高于CT,且差异有统计学以(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检测中MRI诊断准确性更高,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均有较高临床分析价值。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MRI 扩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10 月收治的 40 例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20 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对象,所有受试对象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诊断 (MRI) 和 MRI 扩散张量成像诊断 (DTI) ,对比两组受试对象的 ADC 值、 FA 值、纵向本征值 (λL) 、横向本征值 (λT) ,并对比 MRI 和 DTI 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 ADC 值、 λL 值、 λT 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 FA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 DTI 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 MRI 诊断 , 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MRI 扩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良好,不仅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较高,且还能对脊髓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估,从而能为临床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 标签: MRI 扩散张量成像 脊髓型颈椎病 慢性脊髓损伤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并急性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急性损伤的患者60名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主要是用常规治疗的方式,通过液体复苏和抗生素治疗等,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研究组患者主要使用连续性肾替代的治疗方式;结果在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同时二氧化碳的结合力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并且研究组的变化状况明显强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CRRT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CRRT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与C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24小时内均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比较两项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CT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非出血性损伤中的检出率高于CT,在出血性损伤中的检出率低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异常部位总检出率高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检查诊断中均有一定优势,可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应用。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核磁共振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9例,常规组对患者加以常规治疗,实验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点,对患者采用纳洛酮加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经治疗后,患者GCS评分与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纳洛酮加以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使其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也得以改善,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急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患者接受温针灸与中药外敷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50例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患者划入两组进行实验,Ⅰ组接受电针治疗,Ⅱ组接受温针灸与中药外敷治疗,观察评估两组的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Ⅱ组相对Ⅰ组在施治效果上显著提升,总有效率达到96.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施治前接受VAS评测,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第1周、第4周,Ⅱ组相对Ⅰ组在VAS评测结果上均显著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温针灸与中药外敷治疗是一种可行疗法,能够优化整体施治效果,并有效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等症状,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 温针灸 中药外敷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血液净化方式对防治脓毒症致急性损伤患者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脓毒症致急性损伤患者参与研究,患者均给予血液净化方法进行治疗,其中30例用CRRT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试验组,另外30例采用IHD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参照组,分析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之后,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患者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死亡率为23.3%(7/30),参照组死亡率为36.7%(11/30),死亡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肾功能恢复率为56.7%(17/30),参照组肾功能恢复率为30%(9/30),(2分别为1.2695,4.3439,P分别为0.2597,0.0371),试验组肾功能恢复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Ⅰ、Ⅱ、Ⅲ级分期患者采用连续性和间歇性血液净化方式进行治疗,均能够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Ⅰ级分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更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脓毒症致急性损伤患者而言,CRRT比IHD所起到的治疗效果要更好。

  • 标签: 血液净化方式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CRRT IHD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 CSM ) 患者采用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DTI)对其神经损伤的评估价值。 方法 本次研究的主体为我院收治的 42 例 CSM 患者,选取时间段为 2017 年 11 月至 2019 年 7 月,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 21 例)、一组为观察组( 21 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常规 MRI 诊断方法,观察组实施 DTI 检测 ,对两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 C 3/4 、 C 4/5 、 C 5/6 节段的颈髓 FA 值更低,差异显著( P < 0.05 );观察组患者 C 3/4 、 C 4/5 、 C 5/6 节段的 ADC 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观察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对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早期脊髓型颈椎病 神经损伤 价值
  • 简介:摘要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随着工作、生活竞争压力增大,食物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长时间驾驶,手机、电脑和电视等信息工具的普及等,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和上升趋势。因此,为减少颈椎病给广大患者带来病痛和造成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影响,做好颈椎病的预防十分必要。

  • 标签: 颈椎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9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4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和治疗,保健操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颈椎保健操。比较两组颈椎病康复效果;颈椎疼痛消失时间、颈椎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护理满意评分;干预前后患者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保健操组颈椎病康复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保健操组颈椎疼痛消失时间、颈椎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护理满意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保健操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颈椎保健操 颈椎病 康复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入院前与入院后,医护人员默契配合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干预与合理,并研究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方法对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救干预的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入院前后的急救护理,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之后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总结经验。结果在研究的40例患者中,其中2例(2.0%)患者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后死亡,现场插入气管辅助患者呼吸5例(12.5%),在口咽出开放气道3例(7.5%),在院外建立静脉通道29例(72.5%),安全运送至医院并接受抢救的患者38例(95.0%)。结论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与配合的默契程度以及院前、院内的交接工作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急救配合 院前院内
  • 简介:摘要总结16例横纹肌溶解综合症致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连续性血液滤过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加强感染预防及护理,重视出院指导,16例患者均病情好转或治愈出院。

  • 标签: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输出量(CO)与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性损伤(AKI)的关系,探寻具有肾保护作用的CO目标。方法前瞻性监测4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后24h内平均心指数(CI)值,随访28天AKI发病率及病死率,评估CI与AKI发病的关系。结果42例患者中28天AKI发病率为38%,7天病死率为19%,28天病死率为40%。CI<3.0、3.0-4.0、4.0、5.0、>5.0L/min/m2各组28天AKI发病率分别为55%、15%、40%,45%,7天病死率分别为27%、23%、10%、13%,28天病死率则呈相反趋势,分别为27%、31%、40%、50%。结论CI3.0-4.0L/min/m2区间AKI发病率较低,过高或过低的CI可能均对肾脏有害。

  • 标签: 心输出量 急性肾损伤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创颈椎操配合电针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共有92例,时间段为2016.1.15-2017.1.15,其中对常规组单纯给予电针治疗,对实验组加用自创颈椎操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5.65%,常规组为76.09%,P<0.05;治疗前两组的PPI评分、PRI评分、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改善,且以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更加显著,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给予颈椎操配合电针进行治疗,便于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颈椎病 电针 颈椎操 应用